“汉末”(2)
--汉熹平五年(176年)黄龙见谯(《魏武纪》) --光和末(184年)黄巾起(《魏武纪》) 灵帝死以后(189年)不称“汉末” --永汉元年(189年)举孝廉(《荀或传》) --初平元年(190年)义兵起,董卓迁帝于长安(《田涛传》) --初平元年,度知中国扰攘(《公孙度传》) --初平中(190~193年)从太祖破黄巾于寿张(《李典传》) 凡言“汉末”均指中平年间(184~189年),尤指中平六年灵帝崩,即公元189年 --汉末扰乱,关东皆震(《任峻传》) --汉末,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张辽传》)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魏武纪·评曰》) --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指光和末,徐州黄巾起以后数年灵帝不能止。参《魏武纪》、《陶谦传》、《张昭传》。人或以初平四年、兴平元年曹操征陶谦之役当之,误。) 其他诸如“汉末任某官”、“汉末避难某地”(陈寿笔例“难”多指与政治背景有关)、“汉末避乱某地”(陈寿笔例“乱”多指受骚乱波及)的记载,更是不胜枚举,联系它们出现处的上下文意,均指献帝以前。因此,我们不能根据现代的史学断限法则以及现代汉语规范来解释它的涵义是泛指献帝建安末几年、十几年的一段期间,或公元220年以前若干年的一段期间。陈寿编写《三国志》的这一独特的风格,以往没有引起我们应有的关注,但它确实是我们研究《三国志》中某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关键。下面摘录《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片断。借此:(一),据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验证“汉末”的独特涵义;(二)据“汉末”的独特涵义研讨某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 这段记载,不是一时、一人、一事,而是绵延一二十年,跳跃式地写了多个历史事件。它贯穿有关历史人物袁术、朱皓、刘表、刘繇、笮融、孙策等人物的经历,是一段粗条虚线型的记载。诸葛亮身世的这一片断应从诸人物的《传》中撮合有关资料才能详其始末。 这里出现“汉末”,便可判断诸葛圭于中平年间任太山郡丞,而不是献帝末的建安年间,因为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草庐于隆中,诸葛亮已出山。 同时“早孤”的涵义,陈寿笔例(也可认为是魏晋六朝文例)是指童幼几岁时失恃,“少孤”则指弱冠前十余岁丧亲。诸葛亮生年为公元181年(据卒年为建兴十二年,即公元234年,时年五十四岁推得)。言他“早孤”,则九岁时父母已相继去世。那么,陈寿这一记载涵蕴的语境逻辑义理,即诸葛圭中平六年卒于官。这年为公元189年。 诸葛玄何年携亮及亮弟均赴豫章的。这一论题可缘袁术何年署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来探讨。 灵帝死后,时代特征是地方封建势力形成割据局面。各军事集团的统领在他们武力所能控制的地盘内,建置政权、署任官吏。袁术一生中可分为四段期间有此权势。 (一)公元195~199年称帝至病卒 (二)公元193~194年盘据淮南 (三)公元190~192年盘据南阳 (四)公元189年为朝廷后将军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