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3)
据《笮融传》公元194年曹操攻陶谦,徐土骚动。笮融杀豫章太守朱皓。 诸葛玄在朱皓任前,而袁术称帝更在朱皓之后,故可判断诸葛玄任豫章太守绝不可能在袁术称帝期间。 初平四年(193年)袁术引军入陈留,被曹操与袁绍合军击溃, 率余众窜至九江(即淮南),杀扬州刺史陈温,领其州。据《刘繇传》,袁术盘据淮南时,长安朝廷又任刘繇为扬州刺史。豫章是刘繇武力实控的地盘。“繇奔丹徒遂泝江保豫章”可证。而且刘繇军事实力也较强,仅一江之隔“袁术与吴景、孙贲并力攻之,岁余不能下”可证。所以,这段期间袁术也不可能署任诸葛玄到自己实力所不能控制的豫章去。 初平元年春(190年)袁术起兵讨董卓,屯南阳。 他与荆州刺史刘表隔汉水北南对峙。始终连一水之隔的襄阳都没攻下,反被刘表断绝粮路(意即刘表占领供应军粮的地盘)逐出南阳,窜逃陈留。连自己实力所能控制的地盘都保不住,更无可能派个文人诸葛玄去任隔了荆州、长沙郡,又隔天堑长江的豫章太守了。 据上推知,袁术署诸葛玄为豫章太守唯一可能的年代是公元186年。 这一年灵帝死,内宦外戚相残。董卓进京擅朝政,欲结袁术为援谋废少帝刘辩,荐举他为后将军。后将军是朝廷军事集团独当一面的统领。据《董卓传》,董卓为了建置自己的地方势力,任用周毖、任琼等荐举的韩馥、刘岱、孔{K1A812.jpg}、张咨、张邈等出宰州郡,可推知袁术署任诸葛玄为豫章太守,也是经董卓认许的。诸葛玄于公元189 年之所以携亮(九岁)及亮弟均(约六七岁)去千里之外的豫章,不复返乡,揆情度理,原因只有一个,即诸葛圭这年去世。这就证实“汉末”的时间概念是指灵帝死、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这一结论在《吴书·诸葛瑾传》也有旁证。 据“汉末避乱江东”以及答孙权问中,有云,“携老弱,归圣化”,可见公元189 年诸葛瑾十六岁(据其卒年赤乌四年,即公元241年,年六十八岁推得)来到江东时,尚有一长辈。按陈寿笔例,言诸葛亮早孤,则应言诸葛瑾少孤。此“老弱”,必指诸葛三兄弟的继母。此推测有韦昭《吴书》“瑾少游京师”“事继母恭谨”可供参考。那么,诸葛瑾扶继母先到京师洛阳,适逢京都大乱才转赴吴地的。因为这年琅琊、太山都没有发生骚乱,而京城洛阳却发生了震动全国的董卓之乱。这里也可以证实诸葛圭最迟死于公元189年。 实际上,如果熟悉陈寿著史的独特风格,探讨诸葛亮何年离开家乡的问题,无需通过上述繁琐途径。泰始十年(公元274年)二月一日陈寿上书晋武帝司马炎, 中云:“(亮)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汉末”二字便已明确指出了答案。不但指出诸葛亮于公元189年随叔父玄离开家乡赴豫章,还指出同年又随之转赴荆州。据此可以判断“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也发生于公元189年。“之官”有“赴任途中”之意(请对比“至官”。例在附表21);“会”意即“适逢”。可见,诸葛玄实际并未到职视事,便转奔荆州避难。然而,他绝不是这一年去投奔荆州牧刘表。因为这时,刘表代王睿为荆州刺史,直到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李傕、郭汜入长安,欲连表为援,乃以表为镇南将军、 荆州牧”。跳跃式记载的二则历史事件相隔三年长的期间。这段粗条虚线的空白也必须根据陈寿著史的独特风格才能探索它的究竟。 灵帝死,公元189年这一年京城洛阳的政治风暴瞬间巨变。《三国志》中各纪各传所反映的这年发生的历史事件千头万绪、错综缠结。我们不大容易理顺出它们各自的脉络和因果关系。为此,特按它们在这一年内发生的先后次序,编码列表于下。 〔说明〕(一)数码1-表示历史事件在这年发生的先后顺序。 (二)一数码内并列数事可能同时发生。 (三)※文字略有整理 (四)附摘录条文出处于圆括号内 1.中平六年先是大将军何进遣骑尉太山鲍信所在募兵(《董卓传》) 何进遣张杨归本州募兵(《张杨传》)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