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隋唐史学划时期的意义(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张振珮 参加讨论

第二,史有三长,文史有别。“史有三长,谓才、学、识”,是刘知几对郑惟忠问“文士多而史才少”的回答。这个问答载入《旧唐书·本传》及其它很多文献中,《史通》未予收录。但散见《史通》各篇的阐述,实较原答辞中的比喻明确具体。
    关于史才,他在《核才篇》中作了较详尽的解释。约言之,他指出文土不适于修史,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文士不“达于史体”,二是“多无铨综之识”。这不是说史才高于文士,而是各有专长。他以张衡能文而不闲于史,陈寿擅史而不习于文为例。他也承认班固等文史兼长,但毕竟很少。
    他也承认古时史就是当时之文,所以“文之将史,其流一焉”(《载文》),然“时移世异,文之与史,皎然异辙”。因此,他反对“略观近代,有齿迹文章,而兼修史传”的史馆选才的风尚(《核才》)。
    另外,他又指出班固汉书“实命代奇作”及与陈宗、尹敏等撰《中兴纪传》(即东观汉记)其文曾不足观,岂拘于时乎?他提出“拘时之患”是什么呢?就是“世重文澡,词宗丽淫”。(《核才》)
    上面讲到史学人才,主要是具有铨综之识,而在《鉴识》篇中又提出要有明鉴通识,才能探赜索隐,致远自钩深,“辨其利害,明其善恶”(均见《鉴识》)。
    由此看来,刘知几的史有三长,实际是其“文史有别”的集中表现。而文史有别的见解又散见于《史通》全书。他在(《叙事》)篇中就反对文非文,史非史。在《杂说·下》中更斥为“以元瑜、孔璋之才,而处丘明,子长之任”。深致慨于“文之与史,何相乱之甚乎”?
    这里,我顺便说两个问题:
    一是刘知几的“史才论”?只说才、学、识三长。到清代章实斋才认为“犹未足以尽其理”。提出“能具史识者,必具史德”。“德者何?着书者之心术也”。“患夫有君子之心,而所养未底于粹也”,“因事生感,似公而实逞于私也”(《文史通义·史德》)此论自较刘氏史家要有公心,鞭辟入论,梁启超认为加上史德,史家应有四长,说明章氏此论是刘知几史才论的发展。
    二是文史异辙,刘知几旗帜鲜明,但在我国当前史坛,还是有不同见解的。有人认为史学论着要写得生动活泼,耐人寻味。把提高文字表达能力问题,说成是要有文学趣味。从而混淆了文史区别。有人“坚决主张文史要分,要严格地分。要区别文笔、论笔、史笔,要牢牢把握住史笔的特点,要把历史写成科学着作,而不能写成理论或文艺作品”。我赞成后一个意见。刘知几、章学诚在其着作中写了不少文史有别的文章,至今我们还可从中吸取教益。
    第三是实录直书,惩恶劝善。《史通》以《直书》、《曲笔》两篇专论,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史贵实录直书,深恶曲笔阿世。他说“史之为务”,就是“申以劝诫,树之风声”,而“史之为用”,则是“记功司过,彰善瘅恶”。他全面继承“略外别内,掩恶扬善”,认为是“春秋之义也。因此,他就以原谅的语气说:“自兹已降,率由旧章,史氏有事涉君亲,必言多隐讳,虽直道不足,而名教存焉。”由此可见,刘知几是深明春秋之义,并笃守春秋之义的。尽管他在《惑经》中也指摘《春秋》有自违史义之处,也认为这是由于后人“形者少,随声者多”。反映刘氏维护“直道”不彻底之处。但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善足以劝,恶足以惩”才能写入史册,为史必选事而书,“故言无美、恶、尽传于后”。有相反相成之妙。
    第四,简要、随时,史之时义。史贵简要,也是《史通》反复强调并举出许多实例加以说明的。这里我只说他是把简要提到时义高度来认识的。他在《叙事》篇中说:“夫国史之美者,以叙事为工,而叙事之工者,以简要为主,简之时义大矣哉。”他要求国史之文,要做到“文约而事丰”,“简而且要,斯非苟简”。而其论随时,亦常说“随时之义下矣哉”。并在《因习·上》说,“传称因俗,易贵随时”,“夫子修春秋,实用斯义”。可见简要、随时,他不仅把它看作史法,而是看作史义的。
    最后,我再重复说:隋唐史学,标志着我国中古史学发展期的开端,它是在大一统形势下,以对过去史学进行改革为动力,王通的史学改革见解启其契机,刘知几的史学改革思想和理论为座标,导致我国中古以降史学的进一步发展,把隋唐赘附于魏晋南北朝之末,是不妥当的。在魏晋南北朝隋唐以后,下一章就是宋元时期,遗漏了五代十国,也值得考虑。因此,“隋唐五代史学的发展”,应成为独立的一章。窃不自揣,以质高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