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正教伦理在18—20世纪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双重效应(5)
五、结论 综上所述,俄罗斯人民的心灵是东正教会培育出来的,俄罗斯人也是带着这个传统因素去开始他们的现代化进程的。俄国地域上的东西方(欧亚大陆Евразия)矛盾和东正教伦理的双重效应,似乎形成一个十字交叉,使俄罗斯民族永远背负着这一沉重的十字架,俄罗斯民族始终有一种文化上无归属的困惑。这种双重效应在俄罗斯民族性格上体现为:他们既是世界上最无国家组织的民族(巴牯宁的无政府主义),也是最崇尚专制国家的民族;他们既是最富有自由、漫游本性的民族,也是最富集体主义的民族;他们既是勤奋坚强的民族,也是最有依赖性和惰性的民族。而且在俄国现代化进程中,负有“救世主”历史使命感的俄罗斯民族大胆尝试,为人类社会创建了一个崭新和公正的社会主义社会。但在俄国社会历史的转型时期,根植于东正教伦理道德之上的落后、保守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在传统性与现代性较量中始终据于优势,东正教伦理道德的劣根性作为一种负面因素延缓了俄国社会从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再加上社会主义制度的无可借鉴性、不成熟性,最终使俄国现代化道路步履艰辛,俄罗斯人民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是从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深层次对苏联的解体一种阐释。 收稿日期:2002-10-17 【参考文献】 [1][俄]Вл·索洛维约夫。俄罗斯思想[M].贾泽林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2][美]汤普逊。了解俄国:俄国文化中的神愚[M].杨德友译。北京:三联书店,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 [3][苏]赫克。俄国革命前后的宗教[M].高骅,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4][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M].贾宗谊,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法]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三卷[M].施康强,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3. [6][俄]А。Н。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M].雷永生,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5. [7][俄]А。Н。别尔嘉耶夫。俄国共产主义的起源与涵义--俄罗斯的宗教与思想[J].邓友兰译。苏联历史问题,1991年,(3,4)。 [8][法]亨利·特罗亚。风流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M].冯志军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3. [9][法]亨利·特鲁瓦亚。彼得大帝[M].齐宗华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 [10][俄]格·阿·阿尔巴托夫。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M].徐葵,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11][英]约·麦克曼勒斯。牛津基督教史[M].张景龙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12]А。Бемыртныи。Церковъидемокрадия[M].Москва,1996. [13]О。В。Кириченко,Х。В。Поплавская。ПравославнаявераитрадицииблагочестиявⅩⅧ-ⅩⅩвеках:ЭтнографическиеисседованияиМатериалы[M].МоскваНаука,2002. [14][俄]德·安·沃尔科戈洛夫。斯大林[M].张慕良,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 [15]张百春。当代东正教神学思想[M].上海:三联书店,2000. [16]高师,何光沪。基督教文化与现代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17]戴桂菊。东正教与俄罗斯改革[M].北京:东欧中亚研究,2001,(2)。 [18]宋瑞芝。俄罗斯精神[M].武汉:长江出版社,2000. [19][俄]赫尔岑。往事与随想:中册[M].项星耀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