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汉萨同盟在商业上的繁荣基于其垄断性的贸易和自己作为中间商的角色。“汉萨同盟,尤其是吕贝克和文德集团坚持的政策,就是保持对波罗的海贸易的控制,抵制任何侵入者。在缺乏占优势的商业技巧的时候,如果需要的话,就会使用武力来维持这种垄断”。(注:M.M.Postan,EcomonicOrganizationandPoliciesintheMiddleAge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63,p.105、P.106、P.110、P.109、P.107.)汉萨同盟的垄断也非常明显地表现在他们所控制的地域特点上。它所控制的范围不是像意大利那样以某一个中心点向外辐射,而是呈以吕贝克为中心,向东面的诺夫哥罗德和西面的布鲁日和英国两翼张开的形状,这表明他们主要是通过对这样一条商路的控制,从而垄断东西两端的物品交换和物品运输,也正是因为控制了这条商路,才使得他们可以使用封锁的方式使对手屈服。 虽然垄断贸易可以使汉萨在一定的限度和地理范围内达到商业上的繁荣,但是汉萨的垄断性是以排他及周边商人集团力量的弱小为前提的,它从根本上不可能控制周边商业力量的兴起,周边力量的强大立刻就会威胁到它的商业垄断,并威胁它的生存。而且,面对新型的商业力量的挑战,汉萨同盟商业的垄断特性和作为中间商的角色,使得它更多地是采取更严厉地限制、封锁的方法来应战,这样就使得汉萨同盟越来越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固定的圈子里,一直采取防守的姿态。这样的结果不但使得它进取和拓展的力量消失了,而且由于封闭自己而失去了竞争的能力,无法适应新的环境的发展。 14世纪后期,来自外国商人的竞争逐步加强。首先是意大利人,他们比汉萨更具技巧和优势,其次是英国人,他们的许多冒险者直接到了汉萨同盟的地带进行交换,甚至建立了基地,荷兰人是最危险的竞争者,从15世纪到17世纪期间,他们远远地把汉萨抛到后边。他们同英国不同,不是想在汉萨区域分享贸易,而是发展自己的工业和自己的商人船只,在北海区域用自己的船只运送自己的物品,他们给予汉萨的商业组织以沉重打击。他们的产品主要是布匹、啤酒,同时随着大网的出现,鲱鱼的捕捞扩大到公海,汉萨对沿海的控制已经不能起作用。另外是荷兰的海上运输业。他们不但在所认可的港口靠岸,而且在不大有人光顾的小海港靠岸,直接与地主或农民进行交易。这剥夺了城市作为中间人的作用。接下来是南部德国人,他们的最大威胁一方面是持续渗透到汉萨的控制范围,而且发展了新的东西商业轴心通道,即法兰克福-纽伦堡-莱比锡的通道,中部欧洲的产品转向了新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南部德国和意大利的商品通向俄国和波兰,反过来也如此。新的商业道路的开通同时使得土地主认识到商业的价值,他们开始自己从事自己的产品的交易,直接和外国商人打交道,这等于把城市商人排除在外,剥夺了他们作为中间人的利益。 当面对外部竞争时,汉萨同盟垄断的特点使它首先想到的不是与竞争对手在自由市场上进行竞争,而是限制措施。他们宣布汉萨的海外基地只对汉萨人开放,禁止在汉萨城镇获得名义市民权或同时成为两个城镇的市民;对特权的享受只限于在汉萨城镇出生的人。同时1447年宣布,将来,只有为汉萨商人服务满7年且在某一个城镇拥有房屋和自己的家庭成为汉萨市民的教士才能享受特权。(注:PhillipeDollinger,TheGermanHansa,LondonandNewYorkRoutedge/ThoemmesPress,1999,P.99、P.187、P.187、P.187.)甚至不允许盟内成员与盟外成员通婚,也不许与盟外人结成商业伙伴关系。更加奇怪的是,汉萨同盟为了抵制意大利的商业渗透,竟然抵制已经广泛使用的信用交易。(注: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三联书店,1992年,第559页。)结果是莱茵河东岸根本就没有银行中心和有组织的钱币市场,没有常规的办公人员,没有银行转帐制度。要买一样大宗货物,必须运一船钱币。直到16世纪他们才与意大利商人达到同一水平。(注:M.M.Postan,EcomonicOrganizationandPoliciesintheMiddleAge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63,p.105、P.106、P.110、P.109、P.107.)汉萨为了排斥竞争对手而采取与当时的商业活动相悖的措施,使汉萨商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长期享受特权以及实行垄断和排斥竞争的结果,使得汉萨同盟形成了致命的保守风格,错失了很多良机。15世纪,当荷兰和英国的毛纺织业兴起的时候,德国商人仍然忠于老主顾--法兰德斯,虽然法兰德斯织布业依旧昌盛,但是它在北欧市场已经不像13-14世纪那样举足轻重。德国商人在国外做生意时,仍然采取古老的行商风格,并没有发展有效稳定的驻外机构,与意大利人在外国的商业经营相比,“汉萨没有固定的居住者。佛莱明和德国的记载都清楚地表明,他们通常是来来去去,在布鲁日和他们的家乡之间上上下下”,(注:M.M.Postan,EcomonicOrganizationandPoliciesintheMiddleAge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63,p.105、P.106、P.110、P.109、P.107.)不得不依靠所住旅店的老板作为掮客。这种方式只适合小规模的交易,对于大规模的长途贸易就显得力不从心。严格的记账制度,包括复式簿记法早就由意大利人发明并广泛使用,但汉萨同盟一直没有采用,仍然使用原始的混乱的记账方法,结果“由于没有主要的记账方式,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体系记账,当记录达不成一致时往往会引起争端。任何合伙人对其他人都没有权利,而且距离又妨碍了他们的经常协商。没有任何控制手段,协议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任和商业联合。这些缺点非常严重,往往成为诉讼的起源。”(注:M.M.Postan,EcomonicOrganizationandPoliciesintheMiddleAge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63,p.105、P.106、P.110、P.109、P.107.)守旧的经营风格使汉萨不能及时改变自己的经营模式,跟上时代的步伐,最后被更具进取心的荷兰商人、英国商人和意大利商人所取代。 汉萨同盟所具有的这些缺陷,又因为更大范围的环境变化而加速了它的衰落。尤其是地理大发现和欧洲对世界市场的开拓,使得经济中心从欧洲大陆转向了大西洋沿岸,开始了更大范围的竞争和开拓。一方面商业范围的扩大使得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商业地位大大降低,一方面汉萨封闭自己、限制竞争的措施已经使它失去了竞争的活力。无论在任何意义上它都失去了自己的优势地位,已经无法跟上大商业的脚步,衰落在所难免。^NU1 13世纪,随着欧洲人口增加而引发的地域开拓,以及王权暂时处于虚弱状态,在北部欧洲兴起了汉萨同盟这样一个以城市为基地的商人联合组织。它垄断了北海和波罗的海的贸易,同时将势力拓展到英国、葡萄牙、俄国等地。它不是一个国家,却显示出一个强大国家般的力量;它不是一个紧密的联盟,却能够发挥一个紧密联盟的职能。当时欧洲没有一个地方的商人团体像汉萨同盟那样显示出团体的力量,“汉萨同盟对波罗的海商业的控制要比意大利城市对地中海的控制牢固,而且,意大利的城市国家有时相互是死对头,而汉萨城镇团结在一个强大的同盟之中”。(注:M.M.Postan,EcomonicOrganizationandPoliciesintheMiddleAge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63,p.105、P.106、P.110、P.109、P.107.)然而,这样一个强大的城市商人同盟虽然经历了无比的辉煌,但最终却没有能够随着历史的脚步而步入近代。造成它衰落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是正是汉萨同盟自身的特点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汉萨同盟依靠集体的力量垄断了贸易,获得了独一无二的商业特权和优势,表现出高于当时一个国家的力量和职能。但是,从长远观点来看,汉萨同盟的每一项政策和成功都类似于一把双刃剑,在获取短暂的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深远的负面影响。正是这些负面影响导致了汉萨同盟从开拓走向保守,从充满活力走向僵化,从敢于面对竞争而走向固步自封,最后导致它无法适应新的形势而必然地走向了衰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