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关于历史事实的概念(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陈光前 参加讨论

到了20世纪初,反对实证主义历史学的“历史批判哲学”思潮发展起来,这种倾向同哲学的新康德主义相联系,他们着重指出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之间的区别,否定历史是一门科学。德国的文德尔班(1848—1915年)和李凯尔特(1863—1936年)可以作为代表。他们站在彻底唯心主义立场,否认“自在之物”的客观存在,认为一切客体都只不过是表象、知觉、感觉和意志的显现。因此认为历史事实是环境中个性的作用。史料中的事实是别人容易理解的感觉,即现实的、人的心理的产物。显然,这是从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来解释历史事实的。
    法国结构主义史学思潮主张研究一切形式的社会生活,他们所强调的是结构而不是起源、是结果而不是演变。罗兰·巴尔特(1915—1980年)从符号学的观点对历史著作的语言形式进行了分析,他说:“历史的话语,不按内容而按结构来看,本质上是意识形态的产物,或更准确些说,是想象的产物……‘历史事实’这一概念在各个时代中似乎都是可以怀疑的了。尼采说:‘不存在事实本身。事实要想存在,我们必须先引入意义’”。(《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第93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出版)这就是说,历史事实和历史著作都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想象,是人们赋予它某种意义才能存在,这就抹杀了历史事实的客观性。
    历史哲学相对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历史学会主席卡尔·贝克尔(1873—1945年),他于1926年宣读了《什么是历史事实?》的论文。(《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第224—242页)他向听众提出了三个问题:什么是历史事实?历史事实在什么地方?历史事实在什么时候发生?他认为最简单的事实也是许多细小事实的概括,只有人们赋予事实以历史意义,才成为一种象征性的标志。历史事实存在于某人的意识里。这种解释否定了历史事实的真实性,也否定了历史科学存在的根据。他的结论是:“史学家不可能展现某个事件的全过程。即使最简单的事实也不可能。”因此“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第25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贝克尔认为史学家对历史的解释决定于怎样最有利于人类的某些需要和目的。这是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历史事件和它的意义。贝克尔说:“任何一个事件的历史对两个不同的人来说绝不会是完全一样的;而且人所共知,每一代人都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写同一个历史事件,并给它一种新的解释。”(《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第237页)怎样认识贝克尔所说的现象呢? 我们认为对同一历史事件可能产生这样那样不同的记叙,如果他们都是正确地反映了历史事实,那么,各种不同记叙的相同部分必定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我们承认历史认识的相对性,后一代人对前人的历史认识有所加深,有所改正,使之更加符合历史实际,是历史认识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前进的过程。相对主义者不承认具有相对真理的历史认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而主张前人认为是真实的东西,在后人看来就未必真实。历史认识的相对性和相对主义应当区别开来。
    在中国,胡适把历史事实比喻为百依百顺的女孩子,可以任凭你给打扮;或者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石头,可以随意加以雕塑,这就是实用主义史学对待历史事实的主观主义态度。
    拥护唯物史观,坚持反映论的史学家承认历史事实是客观的存在,独立于主观意识之外;但这些事实又不是一堆现成的事实。人们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构成历史学的事实,是主体认识的成果。
    二、历史事实的三种形态
    从认识过程来考察历史事实,可以分为三种形态:客观存在的事实,史料记载的事实,史学著述中重建的事实。这三种事实既有联系,又有区分,现分别加以考察。
    历史事实是已成为过去的社会生活,它总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发生的具体的事件、现象、过程、人事。从本体论的观点来看,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是独立于我们意识之外的“自在之物”,是具体的真实的为当时当地的人能够感知的;它的内容异常丰富、细致,包括社会生活的一切表现;它的内部存在相互关系和联系,是具有有机的结构而形成的整体。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观点来看,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历史认识的源泉,写作的素材。我们所理解的历史事实的结构和变化过程是客观事实的反映和重建的成果,应该是逻辑与历史过程相统一的。认识历史事实不仅仅是复述故事,而且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体现出固有的逻辑关系;因此,它包含着事实部分与理论部分,理论和实际应该是统一的。
    史料中记载的历史事实是客观事实的某种反映,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客观事实。它只是过去社会生活的一个片断,而且经过记录者的选择、压缩、简化。除了那些细微末节的事实以外,凡属规模较大,过程较长,影响较远的重大历史事件,观察者不可能也不必要记录下一切细节,只能把自己观察到的事件选择其认为主要的环节给以记叙。因此,与客观事实相比较,史料记叙的事实只能是简化之后的摹本。不同的观察者由于立场态度感情和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记叙的事实会有种种差别,但对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主要情节应该是相同的。史料的记叙既然是经过简化与压缩,同一历史事件就会产生详略不同的记叙。也可以说,同一个历史事件可以产生多种表达形式。“1865年4月14日林肯在华盛顿的福特剧院被暗杀。”这是对林肯被刺这一历史事件作出的简单而概括的陈述。如果把林肯被刺过程的细节加以描述,它可以包括较多的事实。如果要把林肯被刺的来龙去脉加以叙述就要包括更多的事实。有时即使是简单的事实,也不能展现其一切细节,因为人们只能观察到事件的片断过程及其结果,而无法掌握事件的全过程,特别是人们的行为动机、心理状态。许多事实往往要在事件过去很久之后,各方面的材料汇集齐全,才有可能了解事件的全过程。因此,即使是亲见亲闻的史料也难免有片面性、表面性的缺陷。史料所记叙的历史事实不可能是绝对客观的记录,而总是渗入了观察者的主观感情、价值观念。这种主观因素首先影响到对事实选择和表达。所谓“属辞比事《春秋》之教”就是要求史家按孔子的史学观念去选择材料、排比事实和决定用怎样的词语表达事实。孔子通过具体而生动的事实来表达“正名”的思想,这比空说道理更有成效。史学家通过属辞比事来表达主观观念,是史学家通过事实来讲话,而不可能是让事实说明它自身。主观要求的变化还会影响史料记述的内容和形式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唐代修史制度规定起居注记录皇帝的生活和处理政务的事实,定期汇编为时政记,皇帝死后再编为实录。常因政治原因实录需要重编,这种重编史料的活动是另选事实和确定表述形式。既然史料所记载的历史事实并不是如实地反映客观,而是决定于记录者的主观目的、阶级利益、史学观念、学识水平等等因素,是否可以由此而引申出史料记载的事实是纯主观的产物呢?不能。史馆逐年累月搜集的史料并非向壁虚构的东西,而是包含着客观存在,即使象禅书让表一类虚伪的官样文章也是改朝换代时曾经发生过的事实。史料记载的历史事实既包含客观内容,又有其主观成份,不能因强调选择和表述的主观性而否定其中保留下来的客观真实性。由于史料的局限性,一些历史事实的细节是否真实已无法搞清楚,若从宏观的角度来讨论历史事实的主要环节、总体的趋势是可以了解它本质的真实的。实证主义史学把重视历史事实归结为重视书面材料,从而将大量非文字记载的史料排斥于视野之外,特别是对缺少文字记载的劳动群众和日常社会生活的大量事实被忽视。近代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学的发展,研究方法的进步,文字史料之外的历史事实已日益丰富蔚为大国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