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宋元史学的正统之争,是当时社会政治的直接反映。对于宋儒来说,如何认识唐末五代复杂的历史,关系到赵宋王朝合法性的核心问题。尹洙、毕仲游、欧阳修、苏轼、章望之等一批著名学者,均从历史经验中为北宋王朝的政治地位的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所以元人王恽评论欧阳修《五代史》是“欲膺周禅而尊本朝,势使而然。”(38)从正统谁属的角度论证宋王朝的合法性,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了使正统思想理论化、系统化,出现了具有思辨色彩的《正统论》。欧阳修对正统的经典阐述,以及北宋时期章望之、苏轼等学者的辨驳、诘难、推动了对正统理论的深入认识。南宋理学家朱熹以《通鉴纲目》为张本,促使正统理论的理学化,成为影响封建社会中后期的一部重要的政治教科书。 元代正统理论对两宋正统思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这种继承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欧阳修正统理论的实际运用,一是对朱熹“纲目”的索隐探微。继承中也表现了元代正统理论自身发展的某些特点。杨奂《正统论》是《通鉴纲目》凡例的理论总结,梁寅的治统道统也可以看作是正统理论的深化。在辽金宋三史修撰中的“义例”之争,较充分地反映了元代正统理论在史学认识中的价值。“各系年号,各与正统”这一修撰辽金宋三史的原则,早在元初王恽就已经表达出来了,元中期文臣虞集又明确提出了“各与正统”的主张,最后以都总裁官脱脱之口提出“各有正统”的原则,说明蒙古统治集团对三史修撰的绝对权威性,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元朝史学的开放意识。 注释: ①《资治通鉴》卷9,“秦焚书坑儒,汉兴,学者始推五德生胜,以秦为闰位,在木火之间,霸而不王,于是正闰之论兴矣。” ②(14)(15)《河南先生文集》卷3,《河南府请解投贽南北正统论》。 ③《西台集》卷4《正统议》。 ④⑤(16)《欧阳文忠公文集》卷16,《正统论三首》。 ⑥《欧阳文忠公文集》卷59,《原正统论》。 ⑦《居士集》卷18,《春秋论》。 ⑧《宋史》卷319,《欧阳修传》。 ⑨⑩(11)《经进东坡集事略》卷11,《正统辨论》。 (12)《朱文公文集》卷75,《资治通鉴纲目序》。 (13)《通鉴纲目后序》。 (17)(18)《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卷首。 (19)《石门集》卷7,《七十二贤二十八将》。 (20)《辍耕录》卷24,《汉魏正闰》。 (21)(22)《还山遗稿》卷上、《正统八例总序》。 (23)《元史》卷156,《董文炳传》。 (24)《辽史》附录《进辽史表》。 (25)《金华黄先生文集》卷27,《嘉议大夫礼部尚书致仕干公神道碑》。 (26)《清容居士集》卷41,《修辽金宋史搜访遗书条例事状》。 (27)(28)(36)(37)《辍耕录》卷3,《正统辨》。 (29)《庚申外史》卷上。 (30)《道园学古录》卷32,《送墨庄刘叔熙远游序》。 (31)(32)(33)(34)(38)《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100。 (35)《对王忠文集》卷4,《正统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