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维也纳体制的稳定及其瓦解(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杨和平 参加讨论


    正是在这一系列变化所带来的冲击的基础上,从19世纪70年代末起,欧洲列强之间开 始了构建同盟体系的活动。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是这一活动的肇始者。1879年10月 ,德奥缔结秘密的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加入,结成“三国同盟”。俾斯麦自 称是“安定的倡导者”,他的体系是“和平的联盟”(注:A.J.P.泰勒:《争夺欧洲霸 权的斗争(1848-1918)》,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317页。)。其实他的直接目的在于 通过构建一个有利于德国的国际同盟体系,使1871年普法战争后的欧洲格局得以长久地 维持下去,要“在欧洲新的力量对比关系中为帝国创立一个稳固的地位”。他想通过这 些努力确保欧洲和平,使邻国承担义务,并使大陆上最大危险的法国处于孤立(注:艾 伦·帕麦尔:《俾斯麦传》,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53页。)。俾斯麦从来就没有想 在欧洲列强间建立稳定的均势(注:艾伦·帕麦尔:《俾斯麦传》第241页。)。不仅如 此,当俾斯麦迈出了构建欧洲大国间同盟体系的第一步的时候,他也就打破了由维也纳 会议所创建的欧洲均势结构,并使得“欧洲协调”实际上成为过去。俾斯麦下台后,威 廉二世更是以俾斯麦所创建的同盟体系作为谋求“日光下的地盘”的重要手段。英法等 国为了维护自己既有的霸权地位与重大利益,不能不对此作出种种强烈的反应。1891- 1894年,法俄双方通过一系列协定结成同盟。1904年4月、1907年8月,英国放弃其传统 的“光荣孤立”,同法国、俄国缔结协约,英法俄三国遂成“三国协约”。于是,曾经 “协调”的欧洲便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裂为互相对峙、随时可能因大国间的利害冲突 而走向战争的两大敌对集团了。
    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它的追求最集中地体现在它的“三B”计划中:要修筑一 条直通波斯湾的铁路,要把柏林、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连接起来,以达到控制小亚细亚 半岛,在波斯湾建立阵地,直逼高加索,伸展势力于两河流域,威胁埃及,并在通往印 度的捷径上牢牢站住脚跟的目的。英国是“三国协约”的核心,它的目标集中体现在“ 三C”计划中:试图通过控制开罗、开普敦、加尔各答,控制非洲,独占东地中海,垄 断苏伊士运河,控制印度洋,进而建立“更大的不列颠”。“三C”与“三B”计划瞄准 的都是世界性的霸权目标。
    从国际关系性质变化的角度来看,大国同盟体系的建立至少包含两项重要意义:第一 ,从属于不同国家集团或联盟的大国,既然同盟体系的存在已越来越成为它们维护自身 利益的主要手段,那么维护欧洲与世界均势结构的目标就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于是, 大国同盟体系实际上成为了国际关系无政府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第二,大国结盟的事 实又显然包含着一种在国际斗争中压倒对手的动机与追求,这是对维也纳会议后曾经构 成欧洲和平基础的谋求“协调”的思想及“均势”观念的否定,当然,也就不能不促使 传统的均势结构进一步走向瓦解。
    “世界被瓜分完毕”动摇了维也纳体制的基础。大国同盟体系的生成冲垮了维也纳体 制的运行机制。但对于不懈追求国际社会和平与稳定的人们来说,维也纳体制给19世纪 的国际社会带来的“出奇的稳定”是值得深思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