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银运动的历史渊源及其久远影响(3)
三 联邦政府建立之初的1792年,美国开始实行金银复本位制,即任何人可携金银到铸币厂铸成金币或银币。人们可以用247.5克黄金,换得10美元金币,用371.25克银,换得1元银币。这意味着银与金的比价是15∶1。但杰克逊政府时期,金币贬值,即10元金币的含金量减少到232.2克黄金,但是银币含银量不变。如此银与金的比价变成16∶1。换言之,即1盎司银官方价值1.292美元,1盎司金官方价值20.67美元[9]。然而,在公开市场上,银的价格却远超过1盎司1.292美元。因此,人们往往宁可在公开市场上出售白银而不愿用白银铸币,于是银币逐渐从流通中消失。因而,1873年2月12日通过的《铸币条例》,只字未提铸造标准银币,实际上是停止铸造含371.25克白银的、标重412.5克的银元。1873年立法未提及铸造银币在当时并未引起银矿主特别注意,他们并不关心政府是否购买他们生产的白银。但这一忽略却在1874年引起了轩然大波。1874年美国西部发现丰富的银矿,白银供应量急增。如内华达银矿,1873生产了645000美元的白银,两年后该矿出产了16125000美元的白银,是1873年的25倍多[10]。1874年1盎司白银的市价跌至1.238美元[9]。这还只是银价长期急剧下降的开端。与白银供给增加的同时,对白银的世界需求却日趋萎缩。尤其是几个欧洲国家从银本位或金银复本位变为金本位后,急剧减少了银的货币用途。银矿主不久就发觉,如果不是因为1873年法未提到铸造银元的话,他们原本可以以1盎司1.292美元的价格出售白银给铸币厂,而不是以1.238美元1盎司价格在市场出售。银矿主们要为自己的产品寻找市场。因此,他们要求政府成为他们生产的白银的最大顾客,购买白银从而铸成银币。他们指责1873年法放弃铸造标准银币是东部银行家和立法者的一场阴谋。当时一个更流行的说法是,银的非货币化是英国人的阴谋。英国人企图以此确保黄金支付从而提高英国人持有的美国价券的价值[11]。白银生产者称1873年法为“73年罪恶”。 银生产者要求以16∶1的银金比价自由和无限制地铸银币。如果仅仅银矿主这样要求,也许掀不起太大的波澜。但他们得到政治上有更大潜力的农场主阶级的支持。白银生产者和农民有着共同的利益:西部农场主要更多的流通货币,银矿主要更大的市场。中西部和南部的农民债务人,也支持白银生产者,认为自由铸银会增加货币供给从而降低其债务负担。绿背党支持者也接受这一观点。因为把新的银币注入流通和发行更多的绿背纸币一样可有效增加货币总量[11]。农场主和银矿主为反对单一金本位制,联合起来组织了几次强大的政治运动。如1875年以农场主为主体组成的第一个全国性第三党即独立党,其纲领原先是要求扩大政府信用货币即绿背纸币发行,后来则改为要求政府自由无限地铸造银币。又如,1879年以来,先是在德克萨斯和伊利诺艾州兴起,继而于80年代后期扩展到整个南部植棉地带和中西部种粮各州的农民同盟运动也要求联邦政府掌握货币发行权并自由铸造银币。至1892年,西北部农民同盟和南方农民同盟的少数派联合组成人民党即平民主义党,并于奥马哈召开第一次正式的全国会议。其纲领要求自由和无限铸银;政府发行一切通货;每个人头增加50美元通货;反对单一金本位制;反对私人银行控制信贷和货币发行。其候选人詹姆斯·B·韦弗将军参加过绿背纸币运动,曾出版过亲农民和劳工、反银行的、题为《召唤行动》一书。他在1892年总统选举中赢得1200万张选票中的100万张,22张选举人票[12]。上述这些运动,大多由银矿主提供资金,农场主提供人力。 迫于白银运动的压力,国会于1878年5月通过了《白兰德·艾利森法》。该法规定,财政部每月购买足量银锭从而铸成不少于200万不多于400万元标准银币。该法案虽被海斯总统否决,但却被国会强行通过。由于财政部总是按最低限额购买白银,不能满足银矿商人的胃口,其余自由银派也不满于该法,因为它没有规定无限铸银。后来农场主和白银生产者又迫使国会于1890年通过了《谢尔曼购银法》,取代《白兰德·艾利森法》。新法规定财政部每月购买450万盎司白银,并以此为基础发行金库兑换券(treasury notes)。金库兑换券是法币,可随时兑成铸币,或者黄金或者白银,由财政部长定夺[10]。 四 《艾利森法》和《谢尔曼购银法》实质上使金银复本位制得以延续。如果说在美国建国初年白银开采量相对稳定时期实行双金属本位制,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币值稳定的话,但在19世纪末白银开采技术已十分纯熟,银矿和白银生产量急剧增加,白银市场价格急剧下落的情况下实行金银复本位制,则大大不利于货币体系的稳定。纸币和银币的泛滥,使黄金兑续机制难以为继,致使混乱的货币体系濒临崩溃。自从1879年恢复硬币支付以来,联邦政府为稳定币值,竭力使流通中的各种货币(绿背纸币、金库兑换券、银币)与金美元保持平价,办法是确保各种货币与金元或黄金的自由兑换。为此,政府必须确保金库拥有足够的黄金以随时满足任何银币或纸币持有者兑换黄金的要求。但美国财政大多处于赤字状态。这就意味着财政部用于兑赎政府负债的黄金储备非但得不到增加,反而逐月减少。加之,1892年4月至1893年7月间,来自海关收入的黄金减少,因为这15个月中进口商只用绿背纸币、金库兑换券、银币支付关税。1893年的贸易逆差更是雪上加霜。由于银行黄金储备不足,因而为解决对外平衡所需的黄金最终还是来自金库:进口商即黄金输出者别无它法,只有用绿背纸币、金库兑换券和银币兑换金库黄金,从而导致黄金储备进一步减少[13]。更糟的是,1890年以后,外国投资者因担心《谢尔曼购银法》会导致金银复本位转变成单一银本位,从而减损其债权的价值,故而开始抽逃资本。外资抽逃意味着美国每年要向欧洲支付大量黄金(除非大量出口商品)。再者,由于《谢尔曼购银法》规定,购买白银的款项是以财政部发行的法定货币金库兑换券来支付的,金库兑换券按规定是可以兑换黄金或白银的,而财政部总是用黄金兑换,因此,到1893年6月,金库兑换券的大量发行,致使美国政府的活期负债增加了1.5亿,从而破坏了政府活期负债与黄金储备的正常比率[13]。1893年财政部的黄金准备已降低到公认的最低安全限额以下。纸币流通量增加,银币贬值,黄金储备流失,使公众担心美国金本位难以维持。因为根据格雷欣姆定律,在复本位制下,往往劣币驱逐良币,即人们窖藏黄金,只用银币和纸币作支付手段,因而导致黄金从流通中消失。另一方面,财政部无穷无尽地用黄金兑换纸币和银币,而人们向国库缴纳款项则用纸币或银币,黄金储备势必不断减少,金本位制将难以为继。与此同时,1893年6月26日英属印度放弃金银复本位制,停止铸造银币,不再购买白银从而引起白银的市场价值大降。美国银币的内在价值从67美分金币跌到60美分金币以下[10]。印度宣布银非货币化以后,美国的“通货慌”到达顶点。接着爆发了1893年恐慌。1893年恐慌不仅使数千家企业破产,而且导致数百家银行倒闭。这使得货币问题争论成为当时政治的中心问题。1893年3月4日就职的克里夫兰总统首先遭遇的最大难题就是《购银法》所引起的混乱的货币体系。当时,纸币美元已5倍于财政部的黄金储量[10]。不仅如此,由于一个银元可以兑换一个金美元,因此,大量银元的存在使黄金储备更难维持。美国的通货体系受到严重威胁。克里夫兰坚信,恐慌和萧条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没有坚定地遵守金本位制。总统于1893年6月实行的复苏政策是,坚决不与国会中白银派妥协,不惜一切代价拯救金本位,以恢复对经济复苏不可或缺的企业信心。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