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陈寅恪《杨树达论语疏证序》,《金明馆丛稿二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33页。 〔2〕陈寅恪《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序》,《金明馆丛稿二编》, 第240页。 〔3〕陈寅恪《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序》,《金明馆丛稿二编》, 第238-239页。 〔4〕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 《王国维遗书》卷首《序》一。 〔5〕此书系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编写的讲义,1935年1月北京来薰阁曾影印行世。 〔6〕郭沫若《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 《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页。 〔7〕参见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十七《流沙坠简序》、 《流沙坠简后序》、《敦煌所出汉简跋》、《罗布淖尔东北古城所出晋简跋》、《尼雅城北古城所出晋简跋》等,中华书局1959年版。 〔8〕参见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二十《高昌宁朔将军麹斌造寺碑跋》、《九姓回鹘可汗碑跋》、《于阗公主供养地藏菩萨画像跋》;卷二十一《唐写本残职官书跋》、《唐写本韦庄秦妇吟跋》、《唐写本敦煌县户籍跋》、《宋刊本尔雅疏跋》等。 〔9〕《胡适日记》1937年2月22日条,中华书局1985年版。 〔10〕俞大维《谈陈寅恪》,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12页。 〔11〕许冠三《新史学九十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35页。 〔12〕参见陈寅恪《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40页;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13〕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52页。 〔14〕陈寅恪《刘叔雅庄子补正序》、《杨树达论语疏证序》、《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序》,《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29页、232页、 239页。 〔15〕周传儒《史学大师王国维》,《历史研究》1981年第6期。 〔16〕陈寅恪《禅宗六祖传法偈之分析》、《金明馆丛稿二编》第169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