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战后英国农业的发展和变化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曾尊固 参加讨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英国农业获得显著的发展,不仅农产品总产量和自给率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在农业现代化水平、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方面跃居世界前列。尽管至今英国农业在本国经济和世界农业生产中尚不居重要地位,但是半个多世纪前那种农村衰落、田园荒芜的景象已经扭转,过去的英国那种“纯工业国”的形象亦已大大改观了。
    (一)
    战后英国农业的发展和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产品产量和自给率的提高
    三十多年来,英国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产量均获得显著的增长。以1950年与1982年相比,小麦产量由260.6万吨增长为1,026万吨、大麦由171.7万吨增长为1,091万吨、牛奶由900万吨增长为1,672万吨、牛羊肉由60万吨增长为124.3万吨。其他如甜菜糖、猪禽肉、鸡蛋、乳制品等增产幅度也比较大。过去英国几乎没有本国的植物油生产,七十年代以来油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982年已达17.4万公顷。
    由于农产品产量的增长远远超过了人口的增长(1951年-1981年期间全国人口只增长11%左右),从而农产品的自给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还以五十年代初与1982年相比,小麦自给率由41%增至108.5%、大麦由67%增至121.9%、黄油由9%增至63.3%、乳酪由38%增至70.1%、羊肉由35%增至59.3%。其他如马铃薯、牛奶、牛肉、猪肉、禽肉、鸡蛋等都基本上或完全可以自给。历史上长期是薄弱部门的粮食生产已完全改观了。1982年英国出口了487.4万吨小麦和大麦,同时进口了优质小麦和本国不能生产的稻谷和玉米合计为391.4万吨,两者相抵,净出口了粮食96.3万吨,英国已由一个严重缺粮国转变成一个粮食净出口国,这不能不说是个巨大的成就。
    当然,农业各部门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总的来说种植业的发展速度高于畜牧业,从而农业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象近代许多发达国家的农业一样,英国在十九世纪后期就已完成农业从种植业为主向着以畜牧业为主的转变。到战后初期的1954年,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68.1%、种植业占29.9%,两者的比例为2.3∶1。至今以畜牧业为主的结构并未变化,但1982年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62.8%、种植业则上升到占35.9%,两者的比例减为1.8∶1。
    2.农业现代化和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
    有的英国学者称战后时期英国农业的迅速现代化为“第二次农业革命”①。其最显眼的标志是在农村日益增多地建起大型钢结构的农用建筑物,其内部构造可根据需要予以调整,或用作畜舍,或用于存放农机具等。
    1948年,英国基本实现耕作机械化,这年全国有拖拉机26.2万台,平均每台负担耕地30公顷。此后,农业机械除品种和数量进一步增加外,着重不断向大型、高效发展,并研制和生产各种配套农具。至今已形成包括牵引机械、种植机具、畜牧机具、排灌机械、运输机械在内的庞大而配套齐全的农机体系,基本实现了全盘机械化并达到很高的水平。1982年全国拖拉机台数增加到53万台,每台负担耕地减少为13.2公顷。同时拖拉机功率不断加大,六十年代以前一般采用的功率为10-40马力,目前使用最多的是34-80马力,而10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亦相当普遍地使用。1948年时全国只有联合收割机5,200台,1982年发展到5.7万台。在畜牧机具方面,1970年实现全部挤奶机械化,当时皆使用移动式的挤奶器,以后又转向采用更先进的固定式挤奶台,并配以传送、储存、冷冻等系列装置,使一个农业工人一小时可完成80-100头奶牛的挤奶工作量。
    英国农业在化学化、良种化等方面亦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近二十多年来,还大大加强了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电子技术已广泛运用于选种、控制畜禽舍温度和湿度、制定最佳牲畜饲养方案和作物施肥方案。其他如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害虫生活规律,应用遥感技术预测自然灾害和调查土地资源等,都取得新的进展。
    农业现代化促进了集约经营、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牲畜产品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每头奶牛全年平均产奶量由五十年代初期的3,000公斤左右提高到1982年的5,090公斤。肉牛饲养一年左右体重就可达400公斤以上。养猪、养禽已普遍实行工厂化生产,饲养6-7个月的猪体重超过100公斤、7-8个星期的肉鸡即可长到2公斤重。1954年时小麦、大麦的每公顷平均产量分别为2.8吨和2.7吨,1982年相应提高到6.2吨和4.9吨。
    英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已达到很高水平。1982年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一年能生产的农产品包括粮食44.3吨、肉类6.0吨、牛奶33.9吨、鸡蛋1.5吨。这个水平仅次于美国而远远高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农业颇为发达的法国而论,1982年平均一个农业劳动力所生产的农产品有粮食26.1吨、肉类3.0吨、牛奶18.8吨,鸡蛋0.5吨②,比起英国差距相当大。
    3.农业集中化趋势的加强
    二次大战后,尤其是六十年代以来,英国农业集中化趋势不断加强,农场兼并日益加剧。1964年-1982年间,农场数量从44.5万减少为26.1万个,计减少了41.3%,在此期间每个农场占用的农用地平均由42公顷上升为72公顷。减少的全是面积在50公顷以下的中、小农场,而且面积越小的农场减少越多,其中面积不足20公顷的农场计减少了60.4%。相反,面积50公顷以上的农场却从5.7万个增加到8.2万个,而且面积越大的农场增加得越快,其中面积200公顷以上的超大型农场增加了153%。
    农业集中化还表现在农业各部门经营规模的扩大,下面试以各种畜禽的饲养规模为例说明。1969年-1982年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乳牛群规模从30头扩大为59头,羊群由131只扩大为393只;同期,苏格兰的乳牛群由31头扩大为65头,羊群由152只扩大为519只。到1982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蛋鸡的87.4%、苏格兰蛋鸡的87.7%集中于规模超过5,000只的大型养鸡场里,同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种猪的61.3%、 苏格兰种猪的70.7%集中于规模超过100只的大型养猪场里③。
    经营规模的扩大,使英国农业能发挥其规模优势,更有利于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从而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4.农业专业化的发展
    英国境内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颇大的地区差异,各地农场都因地制宜地围绕一、两种主要产品组织农场内部的部门组合,形成专业化方向不同的各种农业类型。1976年英国农、渔、食品部曾以主要产品占农场产值50%以上作为标准,划分乳业、畜牧、猪禽、作物、园艺和混合农场计六种农业类型④。这是一种非常粗略的划分,实际上英国农场专业化情况远为复杂。例如,畜牧农场不仅有养羊农场、肉牛农场之分,而且肉牛农场中有的专门从事肉牛的繁殖和饲养,有的专门从事肉牛的肥育。即使在乳业农场中,也有专门生产鲜乳和专门生产乳制品之分等等。
    近二十多年来,随着大型专用设备的推广应用和农业各部门经营规模的扩大,英国农场主正不断提高农场的专业化程度和简化农场内部的部门组合,力求谋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以致出现近于单一种植的谷物农场和完全没有农场内部饲料生产的猪禽农场等。在一些文献中称这种趋势为“农业制度的简化”,有的学者还从生态学和农业长期发展的角度,对这种趋势表示异议和担忧⑤。
    下面我们引用英格兰和威尔士两个地区的畜牧业资料,分析专业化程度提高的情况。六十年代中期时,全部奶牛的78%已由专业化的乳业农场饲养,到七十年代后期这一比重进一步提高到85%,也就是说只有15%的奶牛由所有其他农场兼营。与此同时,乳业农场兼营别业者越来越少。六十年代中期有53%的乳业农场兼养蛋鸡、24%兼营养猪,到七十年代后期分别减少为35%和14%。从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后期由专业化猪禽农场饲养的种猪和蛋鸡,从占种猪和蛋鸡总数的32%和64%,分别提高到占58%和85%,而兼营乳业的猪禽农场从占猪禽农场总数的11%下降为占7%。
    5.农业劳动力减少和兼业化
    战后英国农业主要采取资金密集的发展型式。1982年全国农业的经常性生产费用(不包括农业工人的工资)高达57.6亿英镑,农业机器和农用工程的折旧费为12.8亿英镑,合计为70.4亿英镑,按农业劳动力人数均摊每人为14,280英镑。同年英国成年男性农业工人的平均周工资(包括实物)是105.87英镑,全年不停工作最多也不超过5,500英镑(实际上绝不可能达到此数,例如圣诞节前后是不会工作的)。因此,每个农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费用是其工资的2.6倍⑥。这说明英国农业生产的增长主要不是靠劳力的投入,而是靠资金的投入。从而伴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劳动力人数非但没有增加,而是逐年减少。
    英国农业劳动力包括两大类人:一类是农业经营者,包括农场主、农场经理,一类是雇佣人员,包括农业工人和领薪金的管理人员。1982年这两类劳动力合计数为63.4万,比1951年的124.2万减少一半,比1973年的70.4万也减少10%左右。其中农业经营者从1951年的53.2万减为1982年的29.5万,雇佣人员从71万减为33.9万。
    农业劳动力的兼业化也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仅1973-1982年间,全时农业经营者由22.2万减为20.3万,而兼业农业经营者从6.6万增至9.2万。兼业农业经营者全是中、小农场主。这一方面是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表明在现时条件下,中、小农场主需要取得非农业收入作为补充,才能保持家庭比较满意的生活水准。
    在农业雇佣人员中季节工和临时工所占比例不断提高,从1973年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11.1%上升为1982年占15.6%,而固定工人所占比例在同一时期内从占47.2%下降为36.6%。在固定工人中,全时工人比例下降,兼业工人比例上升,1973年两者的比例是2.9∶1,1982年缩小为2.7∶1。固定工人多数是各种农机具的操作手,随着新技术和大型、高效农机具的推广使用,他们不断地被从农业生产中排挤出来。
    季节工和临时工实质上是兼业工人,他们和固定兼业工人比例的提高,说明了农业雇佣人员的兼业化。这既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结果,也由于至今英国农业工人平均工资较低⑦,从而力求从其他方面获取补充收入。
    农业劳动力的兼业化,尤其是农业经营者兼营别业,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是不利的。因此尽量减少“五小时农民”和支持发展“全时农民”,是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推行农业结构改革,希望加以解决的问题之一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