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超过生产力水平的需求增长是经济起飞的直接推动力 马克思在分析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一定历史阶段上人类的需求增长时着重指出:“在十七世纪,商业和工场手工业不可阻挡地集中于一个国家--英国。这种集中逐渐给这个国家创造了相对的世界市场,因而也造成了对它的工场手工业产品的需求,这种需求正是引起中世纪以来私有制发展的第三个时期的动力,它产生了大工业--利用自然力来为工业服务,采用机器生产以及实行最广泛的分工。”(52) 由此可见,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需求增长,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就英国国内市场来说,需求增长不仅取决于消费数量的增长,而且决定于消费方式的变化带来的需求的质量增长。欧洲大陆国家各阶级的封闭状态使消费方式,包括饮食和衣着都成为阶级差别的标志,奢侈品的享受被土地贵族和富裕商人所垄断,农民和平民不敢有非分之想,他们依靠自己的小块土地和家庭副业供给全家粮食和大部分生活必需品,用于市场的收入部分比例则很小。在英国,情况恰恰相反。一方面,自然经济的成分已下降到无意义的程度,绝大多数人的粮食和必须消费品完全靠市场供应,不仅劳工家庭要将其1/3收入用于购买工业品,(53)农村中亦然。另方面,由于英国阶级和阶层之间界线模糊,社会的纵向流动和水平流动所受的阻力较小。这种社会的流动在消费方式上表现为模仿,从而使消费方式不再成为阶级差别的标志。过去只有贵族和少数富商才能享用的消费品如高级呢绒、皮革制品,很少进入百姓人家的茶叶,也都迅速地为一般市民所享用。消费上的模仿对需求产生的重要作用是使奢侈商品不致被某些社会集团长期垄断,并且很快地转变为大众消费品和通用消费品。据统计,1800年,供国内消费的茶叶就达一千二百万磅,(54)糖的消费量也从世纪初的每人平均四磅上升到世纪末的十三磅。(55)纸张、肥皂、蜡烛、烈酒、啤酒、玻璃制品等非基本消费品的税册登记,都证明它们的消费量的增长都大于同时期人口的增长。(56)从这些非基本消费品的消费增长可以推断,基本消费品(如布匹、铁器等)的消费增长幅度将是更大的。 消费方式的变化还受到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劳工群众收入的增加的推动,从而使得消费数量和质量都得到迅速增长和提高。十八世纪英国人口增长在欧洲是最快的,从1700年的六百万增加到1800年的九百万,在十八世纪上半叶,增长5%,下半叶增长49%。(57)这不仅意味着劳动力投放的增加,也是消费因素的增长。然而,人口的迅速增长只有在生活水准不下降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为工业生产提供必要的需求刺激。一般来说,在私有制条件下,社会各集团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十分悬殊是绝对的,但也不排除在某个地区或某个时期工资劳动者的实际工资的稳定或上升。这不仅是工人或手工业者通过举行罢工或骚动等斗争形式争取来的,同时也由于“在特殊致富欲的刺激下,……资本积累的需要,能够超过劳动力或工人人数的增长,对工人的需求能够超过工人的供给,这样一来,工资就会提高。”(58)特别是在北部新兴工业地区,劳动力的相对缺乏,尤其是技术工人的缺乏,迫使工厂主用较高工资招揽和吸引工人和技师。在1750年至1790年代,货币工资明显上升,虽然此时期粮食和消费品价格也在上升,抵销了一部分,但这时期中产阶级的收入有大幅度的提高。据统计,1760年至1800年,英国工商业总产值增长190%, 但工资增长率为10%,投资率从5%上升到了7-8%。由此可见, 以商人和企业主为主体的中产阶级的利润率有大幅度的增长。另有统计资料说,英国从1689年到十八世纪中叶,人均收入为七英镑一先令,(59)无大变化,但1770年迅速增加为十八点五英镑,(60)1800年则达到二十一点九英镑。收入的增加给市场需求带来的压力可见一斑。 需求的增加还受到城市化的推动。十八世纪中叶,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5%,但是,到1800年,分布在五千人以上大大小小市镇中的居民,已经增加到占全国人口的25%。(61)它们大多是围绕工业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里兹等的周围,由先前的农民转为从事工业生产或工业辅助性生产而形成的,这些新兴市镇不象欧洲大陆那样只是行政、司法和宗教的中心,也不是依据传统权力向农民收租收税的政治和财政中心,它却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集散地。通过这些市镇和新兴城市把生产和消费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了。在这些城市里,经常性的交换活动使大大小小的企业主直接承受着需求模式变化所造成的压力。消费的大众化,迫使企业主们不断设法生产更多数量的、耐用而廉价的标准化商品。(62)这种对大众商品的巨大需求,远远超过了手工生产方式的供应能力,从而成为大规模生产和改用机器生产的刺激力量。 国际市场的需求刺激是另一个推动力。英国在1660-1760年,外贸额增长近四倍。(63)然而,十八世纪中叶开始的“商业革命”却使外贸额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又增长了三倍。(64)所谓“商业革命”,主要包括对外贸易地理分布的变化,出口商品构成的变化和转口贸易的兴起。其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是对殖民地贸易的迅速增长。1760-1806年,对殖民地的出口额从出口总额的45%上升到57%,进口总额从23%上升到70%,其中尤以对北美殖民地贸易额的增长最大,从1760年的三百四十万英镑上升到1815年的一千七百一十万英镑。(65)对殖民地贸易的增长不仅为经济起飞提供了资本形成的来源,而且改变了工业生产的结构,使棉纺织业打破了呢绒业长期垄断出口商品的一统天下,成为经济起飞的先导部门。此外,在对殖民地的贸易中,英国还取得欧洲不再提供的必须的工业原料,如加拿大的木材、巴西的原棉、加勒比海地区和印度的染料、孟加拉的黄麻和西非的棕榈油。(66) 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产生的需求增长,对触发经济起飞所起的关键作用是互为补充的,需要进行综合的分析。1740年代以前,国外市场需求上升,但由于人口增长较慢,需求的增长不足以造成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变革。1750年以后国内需求增长较缓慢,但国外市场的需求给予了弥补(或不仅仅是弥补),但也不足以使经济结构发生变革。接踵而至的七年战争造成国外市场需求的下降,在短期内导致了经济增长率的下降。1780年代以后,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同时增长,对工业生产造成前所未有的巨大的需求压力。转折点到来了。这时,由于英国特殊的社会结构,经济起飞的条件已经提前成熟。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要求工业进一步提高生产率的需求压力导致了生产技术的一系列重大突破。英国的经济起飞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