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论史学的消闲功能(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佳木斯师专学报》 黄琳斌 参加讨论


    史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本身的发展,因而它不可能脱离社会,它必然要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其结构、功能、研究方向、表述形式等等。在历史的车轮即将进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一系列迅猛变化,大量新的社会需求应运而生,它们即对史学提出严重挑战,也赋予了它乘势发展的契机。
    1.消闲活动日益受到重视,现代人对消闲方式科学化的需求不断增强。本世纪初以来,全世界职工的劳动时间日趋缩短,闲暇时间则增加了2至3倍。在发达国家, 劳动者的社会劳动时间比本世纪初减少了1/2,预计到本世纪末还将减少1/3〔9〕。我国目前也开始推行五天半工作制。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飞速提高和社会福利制度的不断完善,闲暇时间将日益增多,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闲暇时间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补偿人们在社会劳动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为人们提供智力发展的机会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人们的全面发展开辟广阔的天地;为人们扩大社会交往创造条件;实现一般家庭的功能。这样,如何科学地利用闲暇时间来发展自身、推动社会前进的问题越来越为人所关注,还形成了专门研究这一课题的闲暇社会学。
    2.人们的怀旧情绪和对历史知识的需求普遍增强。当代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是与“精神危机”伴生的,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在紧张单调的现代生活面前对超现代事物产生厌倦感,在强大的机器面前感到无能为力,这促使人们重新探索行动的动机,要求返朴归真,再现自然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20世纪的路,一种“世纪末”的情绪在人们心中滋生蔓延,从城市到乡村都不约而同地刮起一股怀旧风:伦敦的年轻人又穿起70年代时尚的飘拂喇叭裤,黑白挂历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流行;打有30年代好莱坞影星剧照的手表受到西方人青睐,欧美的家具式样也向古老笨拙的木式家具发展,美国人的咖啡饮用方式从速溶咖啡回到烧煮咖啡〔10〕;在中国,坐花轿的婚俗在部分农村再度盛行,马车在一些大城市吸引了大批乘客,红太阳歌曲带的销售突破一百万盒……同时公众对历史的兴趣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典型的象法国,历史书籍和历史通俗杂志今天以每年10%的数额增长〔11〕;在我国,以历史为题材的电影、电视的摄制和历史人物传记的出版近几年来掀起高潮。前者如1991年被人们称为“历史巨片年”,后者如罗斯福、林肯、邱吉尔等名人的传记连连再版又一再脱销。
    如果说史学的消闲功能在过去还未被自觉认识到的话,那么随着今天人们对消闲活动与日俱增的重视,它在功能体系中的地位将产生突破性的飞跃。与文学的教育和认识功能要通过审美功能去实现相类似,人民群众也主要是在通过接触史学成果消闲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认识,增长智慧的,因为除了学生,一般人已很少有机会去专门学习历史。所以消闲功能在整个功能体系中起着基础和桥梁的作用,没有它,史学的其他功能就难以顺利实现。
    新的社会需求为史学消闲功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则使史学成果的表述形式不断丰富、完善、大众化,为史学消闲功能的发挥准备了物质手段。美的物质载体越完美,社会效果越显著。在封建社会及其以前,史学成果只能以文字的形态见诸各类史籍。近代以后有了电影、电视、广播等新的技术手段,尤其是电影和电视融声像于一体,在沉睡在史籍中的人物活动起来,观众能通过接触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两种最易为人接受的历史审美方式,并且它们的技术性能不断得到提高,目前甚至研制出能随着情节变化而发散出不同气味的电影,史学成果的表现力日益丰富。那么史学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我们认为,史学是科学,但科学的内容可以用艺术的形式来表达,因为科学只是借用艺术的技术手段来更完美地表现自己,而这些技术手段也正是科学的产物。例如利用电影这种技术可以把一般人觉得枯燥无味的科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史记》是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典范,但史学界又都公认它是信史……可见史学的科学内容完全能同艺术的形式相结合而不损害其科学价值。在具体实践如拍摄历史影片时,必须在最大程度上忠实于史学工作者已获得的客观史实,由于史料的缺失而造成一些细节无法复原的,允许严格依据已取得的各种相关史料,按照客观规律进行科学推测,绝不容许有丝毫臆造,这同文学中的虚构截然相反;后者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一定要有意识地“离开”生活,而前者努力的方向恰恰是要尽可能地接近真实生活。
    有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日益强大的物质手段,史学应自觉、积极地发挥消闲功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
    目前不少人惊呼史学出现“危机”,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就史学界自身而言,则是我们不太重视人民群众的需求,搞“纯学术”的研究,造成供需严重脱节的结果。我们说“纯学术”的研究是必要的,但如果史学工作者忽视了为12亿人民提供精神食粮这一根本性的任务,则史学“门前冷落鞍马稀”是再所难免的,所以我们应当力求实现史学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使大部分史学成果的表述方式能与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相适应,使史学走向人民大众,有效地发挥其消闲功能。
    具体地说,首先要改变轻视“大众史学”的观念。实际上要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和社会矛盾用生动活泼、简明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使之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没有深厚的史学功底和娴熟的文字修养是很难做到的。其次要有计划地组织通俗历史读物的写作,克服盲目性,不为配合一时的政治需要一哄而上,粗制滥造。50年代由吴晗主编的《历史小丛书》就是历史著述通俗的力作。第三要加强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因为人类的日常生活是构成丰富多彩历史画卷的关键素材和基本色彩。第四要组织力量探索史学的科学内容与艺术形式尤其是电影电视相结合的具体的技术性途径。当然我们还要牢牢把握住史学最根本的真实性原则,反对社会上以历史为题材但又严重歪曲史实的历史文学、影视作品的泛滥成灾,绝不能借口“大众化”而降低科学性的要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