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战后德国分裂的由来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潘琪昌 参加讨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已经整整四十年了。这次大战的结果,造成了德国的分裂。德国的分裂是必然的,因为自从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上的颓势已显露出来时,后来成为主宰德国命运的苏、美、英三国都已决心不再让一个统一的德国重新出现了。但德国最后分裂成东西两部,却是三国始料未及的。鉴于德国两次启衅发动世界战争,苏、美、英三国开始时都主张肢解德国,即把德国分成小块。
    对苏联来说,肢解德国,既有消弭这个战争祸患,使它不再为害世界人民之意,也有着对自己安全利益的考虑。两次世界战争中,德国都对苏联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半年,当英国外交大臣艾登1941年12月16日在苏联和斯大林商谈建立苏英联盟对付德国时,斯大林就首次提出了肢解德国的设想。当时斯大林主张把来因兰和巴伐利亚从德国分割出来成为两个独立的国家,而波兰的疆界则以德国为代价向西扩展。①
    在以后的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上,苏联一直坚持分割德国。德黑兰会上,当丘吉尔问斯大林是否打算建立一个由许多小国组成的分散和割裂的欧洲时,斯大林明确回答说,不是这样的欧洲,而是这样的德国。②1944年8月, 斯大林还曾对波兰流亡政府总理米科拉伊奇克说:“我本人主张对德国采取任何可能的和不可能的压制措施”。③在雅尔塔会议前夕,1945年1月20日,苏联副外长迈斯基会见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时提出处置德国方针中的第一条就是分割德国。苏联这种要求肢解德国的态度直到雅尔塔会议后才开始改变。
    同样,美国初时也力主肢解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再次看到充当世界霸主的机会。当时的罗斯福总统主张借助苏英力量,同苏英合作,彻底搞垮德国,从而使美国插足欧洲,进而控制欧洲。1943年11月19日,罗斯福在德黑兰会议上提出把德国分割成五个自治区,即:1.东普鲁士;2.汉诺威和德国西北部地区;3.萨克森和莱比锡地区;4.黑森一达姆施塔特,黑森-卡塞尔和来因河南部地区;5.巴伐利亚、巴登和符腾堡地区。此外,再把基尔运河地区和汉堡市以及鲁尔和萨尔地区划出由国际共管。罗斯福在会上谈到,当德国被分割成一百零七个省时,它的危险性就比较小了。在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仍然坚持把德国肢解成五个或七个国家。在此之前,美国在1944年9 月的魁北克会议上还曾向英国提出被后人称为“摩根索计划”的“防止德国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纲领。”该“纲领”要求把西里西亚地区以及除给予苏联部分之外的其它东普鲁士地区分割给波兰,萨尔割让给法国,来因-鲁尔区由国际共管,剩下来的德国领土再分为南北两个独立的自治国。罗斯福说服丘吉尔同意了这个“摩根索计划”。后来只是由于美国政府内部另一派政治势力的激烈反对,罗斯福才将此计划搁置起来。
    与苏美相比,英国虽也主张肢解德国,但并不如苏美两国热心。英国历来对欧洲大陆推行均势政策。因为只有当欧洲大陆的主要大国实力均衡时,才有利于英吉利海峡彼岸的英国在欧陆纵横捭阖,而肢解德国则会破坏欧陆的均势,并不尽合英国的心意。但当战争还在进行、英国穷于应付的时候,英国迫切需要和美苏结盟来打德国,便只好附和美苏处置德国方案。除此之外,英国对把德国南部诸州从德国分割出来与多瑙河沿岸国家组成一个亲英的多瑙河联邦也不无胃口。这样,英国和苏美在分割德国的问题上就基本取得了一致。但其态度始终不很坚决。当斯大林第一次向艾登提出分割德国的设想时,艾登反应冷淡。1943年8月第一次魁北克会议上,艾登曾对美国国务卿赫尔表示反对分割德国,并说:“总的说来,内阁的看法也是如此。”④德黑兰会议期间,针对罗斯福提出肢解德国的计划,丘吉尔提出了他的多瑙河联邦的设想。在雅尔塔会议上,丘吉尔一会儿表示为分割德国所要采取的实际方法和作出最后决定实在太复杂,他本人不能承诺任何明确分割德国的计划;一会儿又提出把德国分割得大一些。最后,才表示准备接受分割德国的原则。
    对肢解德国态度最为坚决而执着持久的是法国。自1876年来法国与德国交战三次而每次都被德国重创。所以,尽可能地削弱德国,便是法国对战后德国的根本原则。戴高乐在其回忆录中以坚决的语气指出:“不许可再次建立中央集权的德意志……这是防止德国危险势力再起的首要条件。”⑤
    按戴高乐的要求,德国应回到原来的小国割据的分散状态中去。他提出的具体主张是:来因兰脱离德国成为自治区并建立自己的货币和关税制度;鲁尔区置于国际共管之下;萨尔并入法国或从德国分割出来组成一个在经济和对外政策方面与法国保持一致的自治区。但法国虽有此雄心,却无相应的实力。法国在战争中被彻底摧垮,戴高乐领导的临时政府直到1944年10月方为苏、美、英三国承认。三次安排战后德国问题的重大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以及波茨坦会议)法国均被冷落在外。所以,法国肢解德国的想法几乎没有起什么作用。
    鉴于苏美英三国分割德国的设想,1944年11月,由三国派员组成的欧洲咨询委员会提出了三国分区占领德国的最后协定草案,规定英国占领西北部,美国占领西南部,苏联占领东部,首都柏林由三国共同占领。此草案在雅尔塔会议上为三国接受,同时达成协议邀请法国作为第四国参与占领,其占领地区从美英占领地区中划出。这样,四大国分区占领德国的大局便定了下来。然而,随着德国的无条件投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四大国之间,尤其是美英两国和苏联之间在对德政策上很快就暴露出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