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世纪军国主义探析
日本军国主义向来极受学术界关注,并已取得不少可喜成果。然而,日本军国主义依然是一个尚未被完全认识的历史事物,尚有不少亟待拓展的研究空间,中世纪武家军国主义就是一例。 笔者拟通过日本军国主义的物质载体、精神支柱,系统梳理中世纪武家军国主义、近代天皇制军国主义和现代法西斯军国主义的历史,寻觅其特点和规律。本文首先阐析武士、武士道、武家政治与中世纪的武家军国主义,考察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源头。 一、军国主义物质载体 中世纪军国主义的物质载体,是中世纪军国主义的力行者--武士。 武士是武力争夺土地财富与政治权力的产物和工具。8世纪,土地国有制的班田制开始解体,土地私有制的庄园制产生。庄园出现后,围绕着土地和土地上的利润,庄园主之间保卫和扩大庄园土地的矛盾与斗争,庄园主与国衙官吏之间侵吞“公领”和收回“公领”土地的矛盾与斗争,庄园主与庄民之间分配土地上利润的矛盾与斗争,日趋激烈。然而,国家却在此时丧失了解决这些矛盾斗争的权威和力量,出现权力真空。于是,武力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解决纷争的权威性力量。谁拥有武力,谁就能在争夺土地资源的斗争中取胜,武力的强弱与土地财富的多寡成正比。为了保卫和扩大土地财富,庄官、有实力的名主等地方豪强,国司、郡司和遥任国主及其代理人,还有宗教团体,都组织起自己的武装力量--武士。 与争夺土地财富同时,统治集团内部各派政治势力争夺政治权力的斗争也愈演愈烈。8世纪,藤原氏开始抢夺天皇权力,建立“外戚政治”。9世纪中叶,在此基础上建立“摄关政治”,摄政、关白大权在握,天皇大权旁落,揭开了日本历史上至尊与至强、权威与权力二元分离的序幕。1086年,退位天皇--上皇(天皇的父亲,出家者称法皇)行使政治权力的“院厅政治”取代摄关政治,中央最高权力由摄政、关白手中转移到上皇手中。武士在其中也充当了重要的工具。 武力争夺土地财富与政治权力的斗争,为武士的产生、崛起和发展壮大创造了条件。9世纪40年代前后,地方政府遴选有实力的武士担任“检非违使”和“追捕使”维持地方治安,武士成为合法存在的特殊阶层。9世纪中叶以后,武士已发展成为社会各方公认的军事力量,就连天皇朝廷也设置武士警卫宫廷。10世纪,形成以在乡领主为核心的军事集团--武士团。10世纪,随着争夺土地财富和政治权力的斗争日益白热化,武士也在频频受命征伐的战争中迅速崛起。10世纪中期,摄关家利用武士作侍卫,并以武士作为平定地方叛乱的重要力量。11世纪,武士已发展成为超越庄园范围的地区性武装集团,日渐活跃于日本社会。“11世纪前半期,称为‘武者’、‘武士’、‘兵’等军事专门家阶层异常活跃,并形成以此为‘家业’的‘武勇之家’、‘兵之家’等家系。”“当时的武士都是精于弓马、骑射、刀术的专门家,‘弓马之士’确实体现了武士的特征。”[1] (P345)11世纪中叶,上皇设置“北面武士”禁卫院厅。11世纪后半期,摄关家和上皇分别利用源氏武士团和平氏武士团争夺中央最高权力。 各派政治势力利用武家争权夺势,“武家则利用贵族之间的斗争,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2] (P218)平贞盛因镇压“平将门之乱”有功,被朝廷委以镇守将军的职位。源赖信借平定平忠常叛乱之功,取代关东平氏势力。12世纪中叶,武士通过战争发展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直接以刀剑夺取国家权力,对国家实行军事统治。 武士以战争为职业,依赖武力满足利益需求。特别是德川时代前的武士,“己之职分首先在于武,以战场上的征战杀伐为最大的奉公,武力争夺生产手段(土地)和生产物。”[3] (P200)以刀、剑为谋生工具,以取人性命的刀术、剑术、射术等搏杀能力作为谋生资本,以征战杀伐作为谋取财富和权力的基本途径,以战场上的“丰功伟业”为价值目标。武家首领以扩军备战、保持强大的武装力量为当务之急;武士以尚武为标志,一生都在磨练杀人本领;武士子弟的社会化教育也以战争教育为主要内容,从少年时代就开始学习杀人技能。对武士来说,生活即战斗、战斗即生活。 武士的生存方式,决定了武士以武为本、崇尚武勇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方式,养成了武士自私、冷漠和好狠斗勇、穷兵黩武、嗜杀成性等非人性的性格特征。日本学者的研究也承认:武士的习性是杀人、劫财和强盗行径。[4] (P227)“武士缺乏尊重人的生命的心情,满不在乎地杀害生灵,具有强烈的非人性的一面。”[5] (PP88~89)这正是其作为中世纪军国主义力行者的本质特征。 武士在日本军国主义历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一)军国主义传统的奠基者、建设者。武士迷信和依赖武力,以战争作为财富的源泉和发展的动力;武士阶级统治的武家社会,以军国主义作为扩大权益、摆脱危机的灵丹妙药。近代和现代日本,继承和发展中世纪的军国主义传统,以武力“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赤裸裸地以军事侵略谋求日本民族的国家利益。(二)军国主义政策的制定者、推行者。尚武是武士的标志,信奉军国主义是武士的天性,武士阶级的思想家狂热鼓吹军国主义侵略思想,如本居宣长、林子平、本多利明、佐藤信渊、藤田幽谷、正志斋、吉田松荫、福泽谕吉等;政治家和军阀疯狂制定和推行军国主义政策,处心积虑地妄图武力征服世界,建立世界帝国。1592、1597年,丰臣秀吉两次派兵侵略朝鲜。近代和现代日本,不断从战争走向更大规模的战争。(三)军国主义精神的创造者、鼓吹者。武士阶级是日本文化最主要的承担者,以武士道为主要内容的日本文化,反映武士以战争作为财富源泉的生活方式,充当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思想渊源和战争工具。明治维新后,武士道在日本军国主义恶性膨胀的道路上,为虎作伥、助纣为虐。(四)军国主义的力行者和楷模。武士不仅是中世纪的军国主义力行者,而且还是社会精英,是日本人长期崇拜和效法的对象,武士依赖武力谋求现实利益的行为方式、嗜杀成性的战争意识、以穷兵黩武为荣的价值观念等等,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日本民族。明治以来,资产阶级政权以武士为榜样,培养造就的军国主义侵略者--“皇军”、军国主义后备军--天皇的“忠臣良民”,要么以刀杀人、称霸世界;要么以刀切腹、迎接死亡。 武士虽然是嗜杀成性的中世纪军国主义力行者,但在日本历史上,却长期占据统治阶级和社会精英的位置,而且还是日本民族精神、民族传统、民族文化最主要的创造者,直到20世纪中叶依然是日本民族崇拜和效法的对象。其军国主义传统奠基者的地位、军国主义楷模的作用,对日本军国主义和日本民族精神、民族传统、民族文化,必将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武士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武士道,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武士在日本军国主义传统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