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世纪军国主义探析(3)
三、中世纪武家军国主义 武士是中世纪军国主义的力行者。武家政治是中世纪的军国主义统治,以武力作为权力基础和维持武家政治的绝对条件,通过军国主义巩固和强化武家政治。中世纪武家军国主义主要体现在: (一)统治体制,军阀当权、军政一体。1192年,武士以刀剑从封建贵族手中夺取国家最高统治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代--军事封建贵族专政时代,直至1867年。在这长达近700年间漫长岁月中,中世纪军国主义的力行者--武士掌握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行使政治权威,主导国家发展方向。天皇大权旁落,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权威性君主”,仅仅保有传统精神权威和至尊的象征。而且,自“1223年承久之乱后,武家还掌握了王位继承者的决定权。”[13] (P13)武士阶级的最高首领、名义上由天皇任命的将军,实际上是国家真正的最高统治者--“权力性君主”和至强的代表,拥有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天皇朝廷徒有虚名,成为无足轻重的、象征性的中央政府,将军的幕府才是大权在握的、真正实施政治统治的中央权力机关。 在武人专权的幕府时代,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统统掌握在武士阶级手中。德川幕府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武士独占政治和军事领域,关闭其他社会阶级进入政治和军事领域的大门。另一方面,国家政权组织适应军国主义基本国策的需要,实行军政合一的统治体制,政治组织军事化,平时的政治组织,战时原封不动地变成军事指挥系统。各级官吏,一身二任。将军和大名--大军阀,既是中央和地方藩国的最高统治者,也是中央和地方的最高军事统帅。总理幕政、藩政的老中、若年寄和家老,战时即为将军和大名的参谋长。 (二)权力基础,以武为本、军事立国。武士阶级依赖武力争霸天下、夺取国家权力,自然要以武力作为权力基础、治国之本和维持武家政治的绝对条件。“贵族的地位源自古代传统的国家权力,维持武士地位的力量,则是武士内部武力的结合”。[7] (P87)武力既是武士阶级夺取政权的决定性力量,也是幕府政权的权力基础。 幕府将军的首要政务,就是扩军备战、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千方百计地防止武士的刀剑锈蚀、斗志衰退。例如,“源赖朝在镰仓构筑武家政治据点的活动中,充分理解东国武士的政治经济需求,以获得他们的信任,将其武力纠合在自己门下。”[14] (P37)并且以武士道砥励武士,使之保持战斗者的秉性。德川时代,将军的权力基础除“谱代大名”外,还有号称“旗本八万”的军事力量。著名武士道理论家、军国主义统治体制的卫道士山鹿素行,1668年著《谪居童问》,1682年又著《治平要录》,不遗余力地推崇尚武精神,强调以武为本。“我朝以武兴,以武治,忘武则弃本失基。”[15] (P108) (三)建国理念,军事侵略、征服世界。以武力征服世界、建立军事帝国,一直是日本武士孜孜以求的梦想。1592年和1597年,军国主义头子丰臣秀吉两次派兵侵略朝鲜。此后,一代又一代武士阶级的著名思想家、时代精英,纷纷提出征服世界的思想、纲领和路线,奠定了明治以来日本侵略扩张基本国策的理论基础。本居宣长宣扬“八紘为宇”的对外扩张思想,梦想征服世界。林子平的《海国兵谈》明确将日本进攻的目标确定在日本的邻近国家。本多利明主张对外开发和殖民,其《经世秘策》狂妄叫嚣武力征服世界,使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强调为君之道的秘诀,在于以军事侵略谋求国家利益。佐藤信渊鼓吹向外侵略扩张,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军事帝国,提出从侵略中国东北入手,进而全面侵华,征服中国,然后征服亚洲的西侵和南进并行路线。藤田幽谷提出建立主宰世界的日本大帝国的思想主张。会泽安(会泽正志斋)的《新论》宣扬日本优越论,认为日本“乃大地之元首,万国之纲纪”,负有“皇化万国”之使命。对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和近代日本的建设者有重要影响的吉田松荫,明确提出将失之于欧美的“交易之处”,“偿还于鲜(朝鲜)、满(中国东北)之土地”,其扩张补偿主张后来成为明治政府的一大战略。 (四)价值取向,崇尚战争,为军国主义服务。武士道作为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和战争工具,是人类历史上最典型、最凶残的“杀人与战争之道”。武家统治者将武士道奉为法宝,以之作为社会伦理的支柱、价值评判的标准和奖惩机制的依据,将财富、权力和荣誉等分配给武士道的体现者。源赖朝以武士道陶冶武士的道德情操,使武士永葆本色。北条氏不仅继续以武士道陶冶武士,而且还在1232年制定第一部武家法典--“贞永式目”,将武家社会中称为“道理”的习惯、道德以及幕府建立以来的制度成文化、系统化。德川幕府颁布的《武家诸法度》,同样以武士道为基础,旨在防止武士的刀剑锈蚀、杀气衰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武士道反映武士的生存条件,为武士军国主义力行者的生存方式服务,崇尚武勇,以征战杀伐为荣,鞭策和命令武士在战争中体现人生价值。武家政治时代的社会伦理支柱--武士道,将国家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纳入军国主义轨道,为军国主义服务,以扩军备战、军事扩张作为国家一切政策之根本,维护和巩固武家政治的基础。 武家政治为军国主义提供物质载体、生存空间与活动舞台,使之得以在日本社会生根、开花、结果。没有武士和武家政治,军国主义在日本只能是无本之木。军国主义为武家政治提供精神支柱、思想渊源和建国理念,维护和巩固武家政治。 中世纪武家军国主义是日本军国主义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军国主义历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日本近代和现代军国主义就是中世纪武家军国主义的继承和登峰造极的发展。中世纪武家军国主义最大的影响或历史作用,一是通过12世纪至19世纪中叶近700年历史岁月,使军国主义在日本社会成为传统、成为习惯。武家军国主义精心培育的战争体制、建国理念、精神支柱、物质载体,为日本军国主义迅速走向恶性膨胀,奠定了基础。二是通过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军国主义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犹如绵绵细雨,侵蚀社会机体,毒害社会各阶级,为军国主义培植起深厚的土壤。明治以后,军国主义日益成为官民一致的共识、上下一心的行动,中世纪武家军国主义罪责难逃。 【参考文献】 [1]石井进。 镰仓武士の实像[M]. 平凡社,1991. [2]体系日本史丛书-8-社会史-1[M]. 山川出版社,1982. [3]堀勇雄。 山鹿素行[M]. 吉川弘文馆,1987. [4]井上清。 日本历史-上册[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5. [5]家永三郎。 日本文化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6]中村吉治。 日本封建制の源流-下-身份と封建[M]. 刀水书房,1984. [7]家永三郎。 日本道德思想史[M]. 岩波书店,1984. [8]河合正治。 中世武家社会の研究[M]. 吉川弘文馆,1985. [9]小泽富夫。 武家家训·遗训集成[M]. ぺりかん社,1998. [10]樱井庄太郎。 名誉と耻辱-日本の封建社会意识[M]. 政法大学出版局,1971. [11]风间健。 武士道教育总论[M]. 壮神社,2000. [12]相良享。 武士の思想[M]. ぺりかん社,1984. [13]今谷明。 武家と天皇[M]. 岩波书店,1993. [14]安田元久。 武士世界形成の群像[M]. 吉川弘文馆,1986. [15]信夫清三朗。 日本政治史-1[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