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在即盟军最高司令官拱手让柏林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最后一年,也到了最后的关头。德国战败已成定局,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瓜分德国了。对此,美国、英国和苏联各自都有如意的算盘。 虽然早在雅尔塔会议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统帅斯大林曾就战后如何划分势力范围达成协议,但是仗真的打起来,则是另一码事了。对于柏林,这个当时德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然是各方十分眼热的目标。因为,谁都明白,夺占柏林在全世界将引起震动,其军事和政治意义是不可估量的。然而,要攻占柏林并非易事,因为希特勒毕竟在这里苦心经营多年,柏林市区和周围已构筑了众多坚固的工事,建立了严密的阵地配系,更何况希特勒手中还掌握着100万人的军队。柏林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对于柏林这块硬骨头,斯大林的态度坚决明确,不惜任何代价,志在必得。1945年初,苏军推进到德国境内的奥德河和尼斯河一线,即开始作进攻柏林的准备。这里到柏林只有60公里。 东线的苏联红军紧锣密鼓,枕戈待旦。那么,西线的英美盟军又有什么动静呢?此时,英美盟军也已攻入德国境内。然而就在蒙哥马利率领的第21集团军群和布莱德雷率领的第12集团军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东挺进之时,3月28日,盟军最高司令官艾森豪威尔将军事先不与联合参谋长们和盟军副司令蒙哥马利将军磋商,就直接向美国驻莫斯科军事使团团长迪恩少将发出一封递交给斯大林的电报。电报中艾森豪威尔指出了英美盟军今后的攻击目标是埃尔富特、莱比锡、德累斯顿等地区,而没有把柏林包括在内。电报于3月28日当天递交给了斯大林。 艾森豪威尔这一自作主张的举动,立即在盟军中引起很大的震动。在英美盟国当中,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盟军副统帅蒙哥马利是坚决主张进攻柏林的。本来,艾森豪威尔也同意不论从政治上看,还是从军事上看,下一步的主要攻击目标都应是柏林。直到3月27日,蒙哥马利还在作战报告中告知丘吉尔,他率军向易北河和柏林突击。然而,仅事隔一天,艾森豪威尔就改变了主意。因此,当丘吉尔和蒙哥马利得悉电报的内容时,大为吃惊。丘吉尔感到艾森豪威尔擅自决定的不仅是军事上的目标,而且是政治上的目标,无疑是超越了他的职权范围。此外,丘吉尔也不同意这位盟军司令的决定,他认为抢在苏军之前拿下柏林,对西方与日益傲慢的苏联讨价还价时会大有益处。 但是,不论丘吉尔和蒙哥马利怎样反对,艾森豪威尔主意已定,认为柏林已不再是一个重要的目标了。 艾森豪威尔之所以不把柏林作为主要攻击目标自有他的道理,而且他认为这些理由是无可辩驳的。他认为如果向柏林突击会使他付出伤亡10万人的代价,在战争即将结束之时,未免得不偿失,而且他还得到报告说,德国重兵不在柏林,而是云集在德国南部、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就这样,艾森豪威尔一纸电文将柏林拱手让给德国人最不情愿的俄国人手上。 不大不小的错误,斯大林严斥朱可夫 1945年4月15日,柏林,夜幕渐渐降临,天黑了下来,天空中群星闪烁。柏林市民小心翼翼地躲进地下铁道的车站和防空洞中。柏林在等待着同盟国空军的轰炸。可是大家都很惊奇,这一夜警笛一声没响,始终保持沉默。人们渐渐放松了紧张的情绪,不少人开始返回住所。近来柏林已很少有这样的安静之夜了。 凌晨4时,柏林突然震动了一下,像受到地震一般,接着从远处传来巨大的响声。几分钟后,惊慌失措的人们再次冲出家门,他们以为柏林又遭到空袭了。4时20分,一份电报从东方前线的一个师部发回柏林防卫司令部:“我们遭受到残酷的炮火,与各团部断绝了联络,我们面前发现了莫明其妙的强光,像几十万支蜡烛。也许是新式武器,也许是化学武器……”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是苏联红军从奥德河、尼斯河一线对柏林发起全线总攻了。刹那间,2万多门各种口径的火炮齐声怒吼,成千上万枚炮弹疾风骤雨般向德军阵地倾泻。正是这阵阵炮声惊动了柏林市民。 那么,电报中说的强光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那并不是什么新式武器,也不是什么化学武器,而是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进攻时使用的140部防空探照灯。这是朱可夫元帅搞的“疑兵之计”。 在以往的作战中,苏联红军一般都是白天发起进攻,对此德军早已习以为常。而这一次,在筹划柏林战役时,朱可夫突发奇想,打算从夜间发起直攻,这样可以大大出乎德军的意料,打德军一个措手不及。但这样做也有一个难题,就是夜间进攻,坦克和步兵不易发现目标。后来,有人提出使用强功率探照灯为坦克和步兵照明的办法,这个办法受到朱可夫的青睐,当即决定采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