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扩张与16世纪欧洲国际均势的演变(3)
三、奥斯曼扩张和法奥同盟对欧洲国际均势的影响 奥斯曼扩张通过法奥同盟与基督教世界内部的国际冲突联系在一起,进而改变着处于变动之中的欧洲国际均势。 首先,奥斯曼扩张与法奥同盟有利于法国—西班牙两极均势的恢复。法奥同盟把基督教文明的内战和外战联系在一起,使查理五世的帝国腹背受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法国的劣势。一方面,奥斯曼扩张以外战的方式,在西地中海—意大利—匈牙利一线牵制了查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只要土耳其人骄横地站在匈牙利,相距维也纳150英里,哈布斯堡的军队就不能减少”。(30) 如1552年,查理帝国同法国、奥斯曼帝国和新教力量作战的14万8千军队中,(31) 有一半左右受到奥斯曼人的牵制。奥斯曼军队在地中海和北非的威胁,增加了查理帝国的防御困难,也使查理只能将十分有限的力量用于同法国对抗,减轻了法国的压力。另一方面,法奥两国共同与查理帝国作战,使其腹背受敌。1536年春法国侵袭萨伏依和都灵公国时,就希望苏丹能在地中海配合作战。“法国的坚持使苏莱曼相信,只有在意大利进攻查理五世,他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法国将侵入北意大利,而奥斯曼从南方攻入”。(32) 苏丹应约率军来到阿尔巴尼亚海岸并在意大利的奥特朗托附近登陆,引起意大利的极大恐慌。1538年,在一支法国舰队的协助下,(33) 奥斯曼舰队在普雷维扎海战中战胜查理的舰队。(34) 1543年两国再次配合作战,一支法国炮兵部队加入苏丹侵入匈牙利的大军;(35) 在海上,联合舰队洗劫了勒佐和尼斯,并攻击了加泰罗尼亚海岸;(36) 奥斯曼海军还在法国的土伦港过冬。1551年,法奥两国军队同时进攻查理帝国,法军攻入德意志西部;法国舰队参与了奥斯曼人围攻的黎波里的行动;苏丹军队进攻特兰西法尼亚。(37) 1552年,两国继续同查理五世的军队作战并取得胜利。(38) 奥斯曼扩张对查理五世帝国的打击和牵制(39) 有效地支援了法国在西欧的作战,结果之一是维持了法国与西班牙之间的两极均势。这种均势的表现是两国都因战争耗资巨大而在1557年财政破产,并于1559年签订了《卡托—康布雷西和约》,该和约结束了法国与西班牙长达65年的意大利战争,尽管西班牙控制了大半个意大利,但法国也控制了洛林的图勒、梅斯、凡尔登3个主教区,在意大利保留了都灵、基耶里、皮内罗洛、基瓦索、阿斯蒂5个要塞,确认了法、西争霸的均势。布罗代尔评论说:“毫无疑问,财源枯竭迫使敌对双方缔结和约。其次,事实证明,任何一方都无法取得军事上的胜利,用武力解决问题。”(40) 其次,奥斯曼扩张有利于英、荷的崛起和16世纪末欧洲国际均势的恢复。意大利战争结束后,法国因经济、政治和宗教问题而陷入危机,无法继续同西班牙争霸,后者的霸权地位显著上升。从新世界输入的贵金属的不断增多更加强了西班牙的霸权地位,(41) 基督教世界内没有国家能够与之抗衡。菲利普二世在整个欧洲实行复兴天主教打击新教的政策,干涉各国内政,似乎尼德兰和法国的新教将被扑灭,英格兰新教女王的地位也岌岌可危。此时的欧洲国际体系表现为一国(西班牙)独霸,国际均势的天平严重失衡。正当西欧各国面临被西班牙统治的危险情况下,英格兰与荷兰尚未足够强大到能与西班牙对抗的时候,奥斯曼帝国再次发挥了国际均势平衡器的作用。 16世纪60和70年代,奥斯曼帝国通过文明间冲突保证了基督教文明内部国际均势的平衡。它在地中海地区同西班牙作战,牵制和打击着菲利普的力量,使他无暇他顾。奥斯曼人对奥兰(1563年)、马耳他岛(1565年)、亚得里亚海沿岸(1566年)和塞浦路斯(1570-1571年)的大规模进攻都迫使西班牙军队进行支援。这些大战和无数次的小战及可能爆发的战争使西班牙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的防御状态。西班牙人也曾试图进行反攻,如1560年的杰尔巴岛远征、1571年的勒班陀海战、1572年对摩里亚的远征和1573年的突尼斯远征等。但所有这些战争都极大地消耗了西班牙的国力,并使其损失惨重。例如,奥斯曼军队在杰尔巴岛战役中消灭了近万西班牙军队和几十艘帆桨战船;在勒班陀海战中也使西班牙和意大利伤亡2万多人;(42) 1574年消灭了前一年攻占突尼斯的近8千西班牙军队。奥斯曼扩张还耗费了菲利普二世的大量金钱。为了抗击奥斯曼人,西班牙不仅消耗了每年从教皇那里得到的42万杜卡特,而且在国王收入从1556年到1573年增长了一倍、达到1000多万杜卡特(43) 的情况下,国家债务到1575年也达到了5000万杜卡特,政府本身也在走向它的第三次破产(1575年)。(44) 1566年开始的尼德兰人的反叛更使西班牙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45) 奥斯曼在地中海对西班牙的牵制为英国和荷兰的崛起和该世纪最后二十年欧洲均势的恢复提供了条件。在此期间,西北欧的尼德兰可以更好地反抗西班牙的统治;英格兰把自己在尼德兰的贸易转移和扩大到北海、波罗的海、法国和地中海地区等广大范围,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得以发展壮大,减少了对西班牙的依赖,保证了国王的收入,为开展独立自主的外交提供了重要前提。(46) 英国的发展壮大,使其能从1585年开始派兵支援尼德兰革命,1588年组织力量并在风暴的帮助下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1589-1595年援助法国国王同西班牙人作战。这些战争使菲利普的财政很快消耗殆尽,1596年陷入第四次破产,两年后同法国停战。菲利普去世的时候,债务已经高达8500万杜卡特,(47) 不得不在1604年同英格兰停战。1607年再次破产,两年后同荷兰休战。这些停战协定和西班牙的失败标志其霸权的衰落和欧洲国际均势的恢复。 最后,奥斯曼扩张促进了16世纪欧洲国际均势从两极对抗向多元均势的转变。16世纪前期的奥斯曼扩张在客观上促进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分裂。奥斯曼对哈布斯堡家族传统领地奥地利的威胁把查理五世的弟弟费迪南大公锁定在东部边疆的防御战车上,使其全身心地投入抵抗穆斯林入侵的事业。1526年他继承了前匈牙利国王路易的王位并承担起捍卫基督教世界东部边疆重任的时候,他发现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抵御奥斯曼人的进攻。他不得不采取务实的政策,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边防,(49) 另一方面向德意志新教诸侯求助,以捍卫家族产业。(50) 到16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当同查理讨论家族遗产和神圣罗马帝国皇位继承的时候,他更关心奥地利和德意志,关心家族在中欧的事业,最终同更关心西班牙的查理发生矛盾,直至决裂并分割了帝国(1556年)。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奥斯曼帝国在中欧和地中海地区两个方向的扩张使得查理和费迪南面临不同的责任,加剧了两兄弟间的分歧与矛盾,促使哈布斯堡帝国分裂为奥地利和西班牙两部分。“如果说此后奥地利和西班牙的两个支系密切相关,那么,其情形恰如历史学家马玛泰所言:从此,犹如帝国纹章上的黑色双头鹰,哈布斯堡拥有两个头,一个在维也纳,一个在马德里:一个窥视东方,一个窥视西方。”(51) 这样,奥斯曼扩张和法奥同盟加速了查理五世帝国的解体,使16世纪前期以法国—西班牙对抗为主的两极均势向多元转变。 16世纪60、70年代奥斯曼帝国同西班牙的战争维持了当时基督教世界一超多强的局面,并在客观上为英格兰崛起并进而在16世纪80年代开始担任起平衡西班牙帝国的重任提供了机遇。到16世纪末,法国结束内战并恢复强国地位,荷兰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也出现在欧洲政治舞台,西班牙的强国地位被削弱。这样,欧洲国际体系向多元均势方向发展,这种多元均势在三十年战争后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得到法理上的肯定。所以,奥斯曼扩张在欧洲国际体系从两极对抗向多元均势转变方面,其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第一,16世纪欧洲国际均势和国际体系的演变贯穿于整个世纪,其在该世纪后半叶的发展值得关注;第二,奥斯曼帝国通过直接的文明冲突和与法国这个基督教国家结盟两种方式,强烈地影响欧洲的国际冲突与国际均势;第三,奥斯曼扩张同基督教文明内部的国际冲突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欧洲国际均势的发展演变;第四,16世纪欧洲国际均势和国际体系演变的动因是多样的,过程是曲折的,影响因素是多重的。总之,“仅仅局限于一种特定的政治体系中,是无法对一个社会做出解释的”;(52) 16世纪欧洲国际均势的发展演变,并非仅仅是西欧国家自身发展与冲突的结果。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