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六十周年(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 李世安/郑寅达/姜 参加讨论

二、普鲁士精神发展为法西斯主义
    欧洲民族主义的泛滥,助长了德国普鲁士精神的发展。
    法国革命后,在拿破仑战争中,被拿破仑占领的各国进行了反抗,欧洲民族主义复苏。德意志民族在抵抗拿破仑的侵略中,民族主义觉醒,要求国家统一的呼声高涨。但是在拿破仑帝国覆灭后,法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千方百计阻碍德国的统一。在普法战争后,德国实现了统一。但是普法战争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德法之间的矛盾,双方的领土之争和其他矛盾仍然继续着。而且在普法战争后,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俾斯麦执行反对西方传统自由主义的政策,这种政策既封建又保守。俾斯麦的政策更加强了德国的民族主义,特别是加强了传统的普鲁士精神,使之向极端民族主义方向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和法国的外交政策,是围绕着孤立对方、防范对方和打击对方来制定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同盟,也是在法、德的特别努力下形成的。因此德法矛盾,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并没有找到解决战前欧洲矛盾的好办法,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德法之间的矛盾。战后法国削弱德国的政策,加剧了法德矛盾。德法领土之争,虽说是帝国主义国家的霸权之争,但它也是一种民族国家之间的领土、资源和发展问题之争,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可怕的是,这种斗争具有民族主义的号召力,非常容易演变为战争。德法之间潜在的战争危险,是欧洲战争的根源之一。围绕这对主要矛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事实上形成了两个战争集团:以德国和德国控制的国家为一方;以英、法等国为一方。德国咄咄逼人,而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欧洲法西斯主义发展到了顶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思想混乱、经济凋敝、政局不稳、人民普遍担心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传播。而法西斯主义反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原则,是一种新的理想主义思想。法西斯主义要求结束阶级斗争,抛弃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法西斯主义者认为,民主是没有效率的,需要专制。法西斯主义求助于古代的民俗和对部落的忠诚、求助于神话和迷信。这样,法西斯主义者得到了既不满意资本主义、又害怕社会主义的下层阶级的支持,吸引了大批群众。于是在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和意大利出现了法西斯政权。而在中欧和东欧新成立的国家中,除了捷克斯洛伐克外,也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法西斯主义独裁政权。在欧洲,法西斯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而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陷入了危机之中,金融体系全面崩溃,种族、政治、宗教等方面的纠纷困扰着人民,人民感到苦闷和绝望。许多人求助于德国古老的神话、迷信普鲁士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法西斯主义就有了滋生的土壤。于是,希特勒普鲁士精神与沙文主义、排他主义、军国主义、扩张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种族优劣主义等联系在一起,发展为法西斯主义。
    希特勒在创造德国法西斯主义时,特别注意从民族主义入手,蛊惑人心,从普鲁士精神的角度宣传法西斯主义。例如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从社会达尔文主义、领土扩张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角度写道:“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它的任务是使他们的民族的繁殖和他们的土地的大小,能够有一种自然和适当的比例,而保证种族的生存。”他在1928年口述的《第二本书》中讲到:“德意志民族自从历史地进入世界历史以来,就一直处于空间危机之中。”[1](P169)
    希特勒还说,德国祖先获得的土地,是靠奋斗得来的,现在要扩张土地,也只有依靠武力,向东方,即东欧和苏联夺取“生存空间”。为此,需要废除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军备限制的条款,占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失去的土地,夺回原属“德意志民族”的欧洲其他领土,并强占欧洲大陆和其他大陆的另外一些领土,“缔造一个大帝国,所有的德意志人都要包括进去,它要北起挪威,南至意大利北部”。[2](P167)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提出的第一目标就是:不仅要吞并奥地利,而且要吞并约有300万日尔曼人居住的西捷克地区(即苏台德区),收回在波兰的德意志人居住区。这些目标为充满普鲁士精神的民众所接受,而且得到欧洲绥靖主义者的容忍。[3](P16)
    希特勒法西斯主义,具有很强的侵略扩张性。希特勒上台后,曾说他的政权是继承了德国腓特烈大帝建立的第一帝国和俾斯麦建立的第二帝国,所以他自称“第三帝国”。纳粹发售的印有腓特烈大帝、俾斯麦、兴登堡和希特勒肖像的明信片上所写的文字,就可以充分说明法西斯继承了普鲁士精神。在这种明信片上,印有德国是由“国王所征服的、由亲王建成的、元帅保卫的、士兵拯救和统一的”等字样。其中国王指腓特烈大帝、亲王指俾斯麦、元帅指兴登堡,士兵指希特勒。由于人民对资本主义的不满,德国纳粹的宣传,很快就赢得了大量民众,使希特勒在选举中获胜,并掌握了政权。
    开始时,由于法西斯主义提倡暴力,大资产阶级和统治阶级并不喜欢法西斯主义。但是当希特勒和其他法西斯主义者向他们保证,如果希特勒上台,将不会进行广泛的社会改革,不会触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不会损害私有财产,而且将反对共产主义,大资产阶级和统治阶级便立即表示支持法西斯主义,并很快把政权交给了希特勒。希特勒上台后,在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按照他在《我的奋斗》中拟订的计划,以普鲁士精神为力量,开始了收复德国“失地”的行动。他先合并了奥地利、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然后开始发动侵略波兰的战争,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综观德国法西斯的产生和发展史,人们不难发现,普鲁士精神是德国法西斯主义的核心和支柱。德国民族主义充满了普鲁士精神,希特勒利用了普鲁士精神。希特勒在普鲁士精神的基础上,混合了社会达尔文主义、领土扩张主义和反犹主义等,发展了德国牌记的法西斯主义。因此德国法西斯主义得到不满现状的德国人,特别是得到具有普鲁士精神传统的、充满大国沙文主义思想的德国人的支持,也使欧洲绥靖主义者容忍德国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在欧洲的侵略扩张。这样,希特勒法西斯政权崛起后,德国被压抑已久的、潜在的军国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的能量就很容易地被释放出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作者简介:李世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2)
    【参考文献】
    [1]吴友法。希特勒夺权备战之路[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
    [2]阿尔贝特·施佩尔。第三帝国内幕[M].北京:三联书店,1982.
    [3]时代生活丛书编辑部,孙逊译。帝国的扩张[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