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学术和纪念热点 近年来国际上霸权主义横行,民族和宗教冲突日趋激化,新纳粹、种族主义和军国主义再次抬头,“犹太人在中国”这个题目所具有的以史为鉴、温故知新的作用和意义越发突出了。 自20世纪中叶以来,有关“犹太人在中国”的著述日渐增多,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一题目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特别是在1992年中以建交以后,讨论这一题目的学术会议接连不断,关于这个课题的专著、影视片和各类展览也大量涌现。这次的“犹太人在中国”热不仅局限于学术界,而且扩展到了公众传媒和影视领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社会政治色彩。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首先是因为犹太民族史上的这东方一页在犹太学、汉学、历史学、宗教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哲学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其次则是因为这一题目又在反对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促进各民族之间友好交往与文化融合、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近年来国际上霸权主义横行,民族和宗教冲突日趋激化,有人公然出来否认法西斯犯下的历史罪行,新纳粹、种族主义和军国主义再次抬头,这就使“中国犹太人”,特别是上海犹太难民这个题目所具有的以史为鉴、温故知新的作用和意义越发突出了。 以色列已故总理拉宾在1993年访问上海时,代表以色列人民向上海在二战期间为犹太难民提供避难地表达了诚挚的谢意。1999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参观了上海拉希尔犹太会堂。他在贵宾簿上写道:“一首诗曾说:‘死亡是从德国来的使节’。我们知道许多被迫害者在上海找到了避难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历史。今天,我们在此向那些尽其所能帮助受害者的人们表达我们的感激与敬意。”2004年6月,以色列副总理奥尔莫特访华期间专程去哈尔滨祭扫了祖父母的墓地。 中国人民也没有忘记那段历史。上海市政府在虹口建立了二战犹太难民纪念碑,哈尔滨政府拨款修缮著名的犹太公墓,我所在的上海犹太研究中心近年来推出了《犹太人在中国》、《犹太人在上海》等一系列著作。2000年4月,江泽民主席在访以期间,多次赞扬中犹人民在历史上的深厚友谊,还专程去耶路撒冷大屠杀纪念馆敬献花圈,以缅怀包括来华犹太难民在内的大屠杀受害者。今天,当关于“犹太人在中国”的展览会、研讨会、纪念会在世界各地频频举办之时,电影界也正在策划将这段历史拍成像《辛德勒的名单》那样的故事片。许许多多普通的中国人和犹太人在中华大地上谱写的中犹友谊篇章,将在后世人们的记忆中继续闪烁灿烂的光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