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贵族改革的目标并非是要对亨利三世时代日益发展的中央行政体系做大的修正,而是 要纠正国王对这个体系的单独控制。(注:S.B.Chrimes,An Introduction to the Administrative History of Mediaeval England,p.87.)因此贵族的改革目标主要是以 贵族行政代替国王掌权,即构造一个利用国王行政体系推行自己政策的贵族寡头政府。 然而,贵族们试图控制政府机器的尝试并不很成功。贵族的行动始终没有脱离国王的名 义,15人委员会像一个为保证某些政策的实施而设立的临时机构,而且15人委员会和12 人委员会功能重叠,因而时有混乱。在1260年底之后,官方文件中就不再言及御前会议 中贵族的权威,事实上到此时15人委员会就夭折了,旧的御前会议又取而代之。 其次,贵族控制中央政府体系,也是为了阻止地方政府对他们的传统权利进一步侵犯 和剥夺。亨利三世在强化王权的过程中,对传统的贵族特权领地展开了调查,政府官员 也更多地插手贵族领地的日常管理当中,从而使贵族的利益大受损失。不仅如此,随着 政府事务的扩展,地方官吏滥用职权和腐败的机会也增多了。因此,《牛津条例》第一 条就规定由宰相组成特别的巡回法庭派往全国,同时,在每一郡任命四位骑士专门调查 由“郡守、百户长和其他所有人”的“暴行、侵扰和不公正之行为”。(注:R.E.Treharne,op.cit.,p.99.)关于郡守的条款也是要恢复由本地领主担任郡守的做法,并 限制其任期为一年以保证其不能滥用职权。“郡守应忠诚,在当地有土地,他不取报酬 ,一次任职不超过一年,在任职年中要向财政署申报账目,国王要从岁入中支付其足够 的薪俸以使之公正地管理地方,他和手下都不得受贿,违者必惩。”(注:Harry Rothwell(ed.),English Historical Documents,vol.3,p.365.)1258年10月又专门颁布 了《郡守条例》(Ordinance of Sheriffs),以国王的名义宣称“郡内的任何不妥,不 论是谁所犯,都要报告朕专门任命的四位骑士。”(注:R.E.Treharne,op.cit.,pp.119 -123.) 改革派贵族以批评国王政府的弊端作为理由之一争取到广泛的支持,并控制了政府。 但是,贵族改革所存在的局限性阻止了改革行动走向最终的成功。 贵族致命的弱点就在于他们自己的领地、法庭和特权领的管理也是问题重重,而在解 决这些问题时也同样消极拖沓。早在贵族发动改革之前,亨利三世就曾对贵族的这种态 度颇为不满,当1255年被迫重申《大宪章》之后,亨利三世曾抱怨说,“这些主教和贵 族既然对这个宪章奉若至宝,那他们为何不在对待自己的属民时也遵守它呢?”(注:Matthew Paris's English History:From the Year 1235 to 1273.Translated by J.A.Giles,vol.Ⅲ。London:H.G.Bohn,1968,p.501.) 当时较大的贵族已在自己的领地上建立了类似于国王政府的官僚行政体系,但在限制 其官员滥用权力方面可能更加无效。(注:D.A.Carpenter,King,Magnates,and Society :The Personal Rule of King Henry Ⅲ 1234-1258,p.66.)同样,贵族百户长管理的 百户也与国王直领百户的管理一样问题百出。1258-1259年间,英国展开了对地方管理 的广泛调查和修正,但首要问题就是贵族自己的特权领在什么程度上接受了调查和规范 。史家一般把推动全国范围的普查和改革的功劳归于发动改革的贵族,虽然这是很明显 的因素,但也不应忽视地方行政改革得以推行的动力在于国王和贵族都在地方寻求支持 的事实。当贵族抱怨国王的行政管理混乱时,国王也指责贵族为什么不把要求国王遵守 的原则也用于他们自己的官员身上。当被要求确认《大宪章》时,国王总是强调它也同 样应为贵族所遵守。这是1258年以后国王为维护王权而进行反击的主要主张。1259年3 月亨利三世签发了一封“致全体忠实的臣民”的信,要求在各郡宣读,信中宣称他已从 15人委员会和12人委员会获准签发一份文件,宣布贵族将在其领地内实行同样的改革。 (注:R.E.Treharne,Documents of the Baronial Movement of Reform and Rebellion ,1258-1267,p.133.)虽然口头上这一原则并无争议,但显然在自己的领地上推行同一标 准却不是所有贵族都愿意接受的。他们的迟疑导致了出席国王法庭的骑士的抗议,这些 人虽然是贵族的随从,但也对贵族的行为感到不满。骑士们向御前会议的成员抱怨说: “国王陛下已经完全按照贵族的要求做了,而贵族却没有按照他们的承诺为王国利益做 任何事情,他们所做的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国王的利益,如果找不到有效的补救 ,(牛津的)协议就必须修正。”(注:B.Wilkinson,Constitutional History of Medieval England,1216-1399,vol.1.London:Longmans,1948,pp.171-172.) 虽然贵族不断重申《大宪章》中对国王加以限制的条款,还让国王起誓同意进行改革 ,但是,正如1215年约翰王同意成立贵族25人委员会监督自己的行为却毫无结果一样, 亨利三世的承诺也并没有使贵族顺利地实现对国王政府的控制。一位史家指出,13世纪 几次冲突的结果表明,依靠国王通过宪章等形式发布的改革或自我限制的承诺最终都不 能解决问题。(注:J.S.Roskell,Parliament and Politics in Late Medieval England,vol.1.London:Hambledon,1981,p.1,4.)当时并没有限制国王的合法途径,更 没有鼓励对国王采取行动的舆论环境,(注:参见蔺志强《十三世纪英国的国王观念》 ,载《世界历史》2002年第2期,第90-98页。)贵族要维持自己行动的“合法性”,就 不能完全抛开国王,凡事都还要以国王的名义。但是,在国王并非心甘情愿推行改革的 情况下,不完全摆脱国王,就意味着贵族不能完全左右改革的进程,而当国王摆脱危机 ,实力恢复的时候,改革就更难以维持了。在改革运动期间,贵族确实一直在激进与妥 协间徘徊,而国王则韬光养晦,利用贵族间的矛盾,并笼络保王派贵族,逐渐恢复实力 ,最终使贵族的行动以失败而告终。即使在改革之初,国王也并非完全受贵族左右。12 59年3月以国王的名义颁布的《贵族条例》(The Ordinances of the Magnates)就指出 英格兰王国是一个整体,在王国内必须在王权之下遵守同一个规则,贵族的特权领是其 有机的部分,而不是独立于国王政府之外的治外之地。贵族的官吏与国王的官吏应受到 同样的约束。(注:R.E.Treharne,op.cit.,pp.131-137.)不久,亨利三世取得贵族同意 离开英格兰,1259年11月到1260年4月在法国停留,在这期间他开始实施瓦解贵族阵营 的计划。亨利三世与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在1259年12月签订了《巴黎和约》(Peace of Paris),亨利三世同意放弃诺曼底、普瓦图和安茹的领地要求,在大陆只保留加斯科尼 以及一部分阿奎丹,但为这些领地向法王行效忠礼,承认作为法王封臣的地位。(注:Harry Rothwell(ed.),English Historical Documents,vol.3,p.160.)亨利三世以此为 代价,赢得了法王对他的支持。他又以自己不在国内为由,阻止了贵族按照《牛津条例 》的规定定期召开议会的计划。1260年1月亨利写信给贵族推举的宰相休·比戈德(HughBigod),称自己还要参加一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不能马上回国,在此期间,政府要全力应付威尔士入侵的威胁,而不必浪费时间去准备什么议会。(注:R.E.Treharne,Documents of the Baronial Movement of Reform and Rebellion,1258-1267,p.169.) 亨利的信不但使贵族原定在1260年2月召开的议会流产,而且也使贵族阵营的一致性遭 到破坏。以西蒙·孟福尔为代表的强硬派坚持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按照誓约行事。 而休·比戈德等则不敢无视国王的权威,向亨利三世的要求妥协了。(注:M.T.Clanchy ,England and its Rulers,1066-1272,p.200.) 之后亨利三世利用自己构筑的外交基础,努力寻求国外的支持,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261年4月13日、29日和5月7日,教皇亚历山大四世先后向亨利三世、坎特伯雷大主 教和其他人发布三封教谕,宣布亨利三世与贵族所立的誓约无效。教谕中指出,之所以 宣布誓约无效是因为它破坏了国王的权威和特权,而且亨利三世是被迫起誓的,同时神 圣的誓言也不能被用来维持“堕落和背叛”。他说贵族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叛逆,如果有 人继续坚持,并反抗大主教传达的教谕,大主教可以根据情况对之处以绝罚的重惩,对 其领地也可褫夺教权。(注:R.E.Treharne,op.cit.,pp.241,243,245.) 1263年国王与贵族的斗争升级为内战,最后双方都请路易九世进行裁决。有人认为也 许是路易九世在《巴黎和约》签订中表现的慷慨公正以及他一贯的良好口碑使英国国王 和贵族都相信他能作出公正的裁判。(注:David Abulafia(ed.),The New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vol.5,c.1198-c.1300.London:Cambridge,1999,p.295.)双方在亚眠 的法庭接受法王的调查,各自举证,提出申诉。国王一方指控贵族选择委员会成员和政 府官员的方式违背了国王的意愿,他们违背了效忠国王的誓言。国王提出向干政的贵族 课以3万镑罚款,同时要他们赔偿损失20万马克。贵族一方则重申了《牛津条例》的条 款,指出国王已经起誓遵守之,因此条例是“神圣而正当的,是为了国王的荣誉和王国 的福祉。”但是路易九世似乎根本没考虑贵族提出的理由,他的裁决完全站在亨利三世 一方。他谴责贵族的“叛乱”导致1258年来英格兰的混乱,然后宣布贵族颁布的所有条 例无效,并且宣称亨利三世应该“在其王国享有完全的权力和自由的权威”,一切都应 该恢复到1258年以前的状态。但是,路易九世也没有支持亨利向贵族索取罚款和赔偿的 要求,而且还要求他全部赦免参加运动的贵族。(注:Harry Rothwell(ed.),English Historical Documents,vol.3,p.171.) 路易九世的裁决引起轩然大波,贵族们感觉被欺骗了。英格兰国内局势急剧恶化,但 反应最激烈的却是寄望于改革的以骑士和市民为主的中间阶层,而大贵族则迟疑于是否 可以直接对抗国王,开始退缩。(注:Susan Reynolds,Kingdoms and Communities inWestern Europe,900-1300.Oxford:Clarendon Press,1984,p.272.)以西蒙·孟福尔为 首的强硬派贵族广泛网罗反对国王的力量,甚至与一直在英格兰边境制造事端的威尔士 贵族联合,(注:R.E.Treharne,Documents of the Baronial Movement of Reform andRebellion,1258-1267,p.42.)决定背水一战。在1264年5月14日的刘易斯之战中,孟福 尔大获全胜,亨利三世和爱德华王子被俘获。但是,合法性的丧失和战场上的对抗使大 批温和派退出了贵族的阵营。在重掌政权以后,由于政权基础的变化,孟福尔不再能按 照《牛津条例》的规定组织政府了,他以被囚禁的亨利三世的名义,重新组织了一个由 叛乱贵族首领构成的九人委员会主持政权,“挟天子以令天下”,开始了完全的寡头统 治。 当孟福尔执政以后,斗争的性质已经改变。孟福尔也认识到自己名不正言不顺,多次 请求法王路易九世再次裁决他和国王之间的矛盾,但是路易拒绝了他的要求。路易认为 《亚眠裁定》已经解决问题,没有理由因为叛乱者的胜利而再次插手。(注:R.E.Treharne,ibid,p.48.) 1265年8月,爱德华王子率领王军在伊夫夏姆之战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西蒙·孟福尔 战败被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