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字军东征对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作用(3)
十字军东征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后果呢? 1.十字军东征的失败和十字军理想的破灭使教皇的威信丧失。 十字军东征前夕,西欧人正陷入对世界末日的恐惧之中,一种强烈的“赎罪”与“修 来世”的意识成为当时的社会时尚,人们把到圣地朝圣作为赎罪的很好途径。1095年, 当教皇乌尔班二世在克勒芒发表演说,唆使教徒“走上通往圣陵的道路,从邪恶的异族 手中夺取圣陵”时,大约有十万名圣徒加入十字军,为了宗教的目的狂热地奔向东方。 1099年,十字军攻占耶路撒冷,并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第一次东征取得了巨大成功。 这一次东征的成功大大提高了教皇统治制度的威信和力量。但从第二次东征到第八次东 征,每一次都以失败而告终。1291年,十字军在东方最后一个据点阿克被攻陷,耶路撒 冷王国宣告灭亡,十字军东征最终失败。十字军东征的一次次失败,“越来越令人们对 教皇把西方凝聚起来从事一项伟大事业的能力表示怀疑”[17]。 起初,教皇发动十字军东征,教徒参加十字军,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宗教的目的。但从 第二次东征开始,不但东征没有取得成功,而且宗教的目的渐被商业的目的所取代,教 皇失去了对十字军的控制,意大利商人掌握了十字军东征的方向。如第四次东征,十字 军不是前往圣地,而是攻下了君士坦丁堡,制造了基督教世界的一场灾难。到后来,教 皇所关心的也不再是收复圣地,而是他在欧洲的政治目的。1228年德皇弗里德里希二世 领导了第六次东征,并通过谈判进入了耶路撒冷。教皇因为担心德皇力量的强大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不但没有鼓励和支持德皇的行动,而且正当德皇在谈判之际,下令革除了德皇的教籍,后又废黜了他的帝位,还发动了一场针对德皇的十字军征讨。1250年弗里德里希去世后,相继在位的各个教皇依然坚持对弗里德里希的所有继承人进行十字军征讨。此前英诺森三世还发动了以镇压阿尔比派为目的十字军运动。尽管这些十字军运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为了政治目的而滥用十字军这一手段,牺牲了十字军“圣 战”的理想,使教皇的威信丧失了许多。 2.十字军东征导致西欧思想文化的异化,使教会影响力下降。 十字军东征既是一场宗教战争,是十字架对弯月的战斗,也是一场东西方文化的较量 。在这场较量中,处在高位的东方文化对低位的西方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西方世 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世俗文化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长期在西欧占据主导地位的教会 文化,削弱了教会的影响。 教皇发动十字军东侵的最初目的是要收复圣地,解放主的坟墓,建立以罗马教为中心 的统一的天主教世界。但是,战争带来了相反的结果,在东西方文化较量的过程中,长 期被天主教会排斥和压抑的古代文化重新被而欧人所认识。“人们在古代文化典籍中发 现,在古代的希腊人那里,就已经有了对人自身的丰富的认识。人就是自己的主人。长 期以来被宗教僧侣作为绝对真理所信奉的上帝,其实并不存在,‘天堂’也不过是虚无 缥涉的东西。”[18]于是各种泛神论的思想于12-13世纪在西欧出现。同时,伊斯兰教 的思想也对基督教徒产生了影响。伊斯兰教强调对真主的顺从,每一个穆斯林只要遵守 六大基本信条和完成宗教义务,就能进入天国,无需任何中间环节。于是就有一些人对 教士的特殊权力提出挑战,对天主教的各种教规产生疑问。总之,这一切导致反对天主 教会的异端勃兴,使西欧天主教世界发生裂变。从12世纪开始,西欧出现了大规模的异 端教派运动,主要有阿尔比派、保罗派、鲍格米勒派、卡塔尔派等,他们否认教皇的权 威,否认神职人员的中间作用,甚至公开宣称罗马教皇是魔鬼,提出了打倒罗马教皇的 口号。这些异端派的出现,极大地削弱了教会的势力和影响。如12世纪初,阿尔比派的 势力在法国南部已超过了罗马教会。教皇为了维护教会的权威,发动十字军运动,打击 异端教派。但是,“不论教皇在权力方面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他们失去了人们的尊敬 和忠诚”[19]。 3.十字军东征强化了王权,最终导致了教权的衰落。 王权与教权并不是一直处在矛盾与对立之中,在中世纪早期,“教权和王权还有着相 互利用的关系,国王利用教会的影响,确立自己的威信和地位,而教会则利用国王的力 量,保全自己,发展自己”[20]。到了查理大帝统治时期,通过格拉西信条,西欧确立 起教权与王权共同统治世界的政治思想。只是查理大帝死后,查理曼帝国分裂,王权走 向衰落,而教会则羽翼渐丰,便开始贬抑王权,主张教权超越王权,于是开始了王权与 教权争夺统治权的较量。从955年到1057年间,德意志皇帝共废黜了5名教皇,提名了其 间25名教皇中的12名,表明王权在这场斗争中一度处于上风。到了1077年严冬,德皇亨 利四世被迫在教皇城堡的门前赤脚站了三天,乞求教皇的抚慰,教权开始占上风。1122 年,德皇被迫与教皇签订了《沃姆斯协议》,确立了教权的政治优势地位。到英诺森三 世时期,教权达到极盛,“在世俗事物方面,他有权废立皇帝,英国向他屈服,法国和 他结盟,阿拉贡国王、雷翁国王、葡萄牙国王、波兰国王也都承认他的权威”[21]。此 后教权走向衰落,王权则不断得到加强,十字军东征在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十字军东征扩大了国王的影响,提高了国王的地位。从第二次东征开始,十字 军的实际指挥权就掌握在西欧几国的国王手中,各地的封建骑士都直接受命于国王,从 而逐步确立了国王在封建主中的权威。 其次,十字军东征削弱了封建割据势力,有利于地方权力的集中。西欧在中世纪王权 不强的重要因素就是封建割据,地方封建主与国王分享统治权。十字军东征开始后,大 量的封建主加入了十字军的行列,一部分战死疆场,只能魂归故土,一部分带着劫来的 财物返回西欧后,从封建主中分化出来,进入市民阶层。封建割据的势力被极大的削弱 ,这为国家的统一,为王权的加强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再次,十字军东征壮大了市民阶层。从本质上说,市民社会是否定封建王权的。但在 市民社会形成之初,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市民为了反对封建领主的压迫,为了打破封 建割据局面,为了维护政治秩序和经济秩序,为了保护民族利益不被罗马教会侵夺,为 了在同各国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需要王权的加强,因此市民阶层成了王权加强的 社会基础。到了中世纪后期,市民作为一个新兴阶层在西欧社会中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 用,王权在此时得到加强,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最后,十字军东征增强了国王的政治军事实力。为了资助十字军东征,西欧首开了向 教士征税的先例,这对各种形式的国家税收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了保障帝王东征 ,西欧通过整个国家动员组织起来,筹措资金和建立物资供应,这种举动对国家行政机 构的发展是一种刺激。国王还利用组织十字军之机加强自身的军事力量。如英国的亨利 二世,就废除了封建家兵制,实行募兵制,建立常备军,使军事力量得到加强。 王权的加强既是教权衰落的结果,又是教权衰落的原因。王权加强的过程,也就是教 权衰落的过程。1228年,德皇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圣墓教堂为自己加冕为耶路撒冷国王, 说明王权较之过去有所加强。“阿维农之囚”则是教权衰落的明显标志,此间的70年, 教皇受到法国国王的直接控制,教廷实际上成了法国人的教廷。1377年教廷从阿维农迁 回到罗马,但不久教廷就陷于分裂之中。1417年康斯坦茨会议虽然结束了天主教40年来 的分裂局面,但天主教会大一统的局面也不复存在,教皇不但不能再决定世俗皇帝的命 运,而且自己的命运反而掌握在世俗君主的手里。“1500年君主政体取代教会成为臣民 最高的效忠对象,教权仅局限于意大利的地方政治,中世纪基督教国际主义精神解体为 分立的王权。”[22] 教权的衰落,教会影响力的削弱,为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突破口,以致早期人文主义 者纷纷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天主教会。但丁在《神曲》中把教皇打入地狱;德国哲学家 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中抨击教皇、各级僧侣都是不学无术、淫荡、腐败的人;薄伽丘 在《十日谈》中,也对教会的黑暗进行了大胆的揭露与批判,被恩格斯称为“投向封建 教会的第一枪。”通过对封建教会的攻击,人文主义者提出了自己的愿望与要求,阐述 了自己观点与思想。文艺复兴运动由此开始。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