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余论 两汉之交,兵燹四起,连年战乱,民人往往相聚筑坞以自保。继而农事荒废,岁比不登,饥馑存臻。据河西五郡以自守的窦融集团,被羌胡南北夹围,军事防御形势严峻,军粮来源只能自产自给,渠道单一。特殊的时代背景造成河西地区粮荒问题十分突出,戍边吏卒的廪食供不应求,吏卒常常因贫寒而罢休,不能专心于戍守职责;市场上的粮价也高位徘徊。鉴于此,窦氏集团先后采取了核定吏员编制、缩减吏卒月廪食份额;纠举隐藏、虚假瞒报等私占粮食的非法手段,完善粮食支出核查制度;禁止屠杀马牛、禁伐树木,查处隐匿劳力、安置随军家属,增加了农业劳动力;打击私铸钱币、掘冢贩卖衣物等扰乱市场的非法行径;及其推行“以谷为俸”的新俸禄制度等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适宜确当的多项举措犹如一套组合拳,效力显著,使河西地区平稳地渡过了粮荒问题。 粮荒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河西社会经济的颓势被有效遏制,窦融集团的统治进一步稳固。河西豪强、保塞羌胡皆亲附于窦氏集团,齐心协力共同抵御羌胡侵扰,化解了孤悬一线的河西地区在守御形势上的被动局面。以致如《后汉书·窦融列传》所记河西出现“上下相亲,晏然富殖”,内地“流人避凶饥者,归之不绝”的现象。此种局势的转化也为后来窦融集团毅然和隗嚣割据势力决裂,坚决支持光武帝平定陇右,完成全国统一战争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石。追根溯源,当和粮荒问题的解决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注释: ①此类著述主要有刘光华:《汉代西北屯田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郭厚安、陈守忠:《甘肃古代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年;王致中、魏丽英:《中国西北社会经济史研究》,三秦出版社,1992年;吴廷桢、郭厚安:《河西开发史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1996年;李清凌:《西北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97年;刘光华:《西北通史》(第一卷),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陈直:《两汉经济史料论丛》,中华书局,2008年;李天虹:《居延汉简簿籍分类研究》,科学出版社,2003年;李振宏:《居延汉简与汉代社会》,中华书局,2003年;高荣:《先秦汉魏河西史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汪受宽:《甘肃通史》(秦汉卷),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年;丁邦友:《汉代物价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等等。 ②魏坚:《额济纳汉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本文简称《额》。 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等:《居延新简--甲渠侯官》,中华书局,1994年。本文所引以EPF开头的简文均出自此书,故不再一一注明。“EPF22”即“甲渠侯官遗址破城子第22号房屋”,简文年代集中在两汉之际,这批简为研究这一历史时期河西的社会状况提供了可贵的新资料。可参见甘肃居延考古队:《居延汉代遗址的发掘和新出土的简册文物》,载《文物》1978年第1期;薛英群:《居延汉简通论》,甘肃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279页;《新获居延汉简所见窦融》,载《社会科学》,1979年创刊号;何双全:《窦融在河西》,载《西北史地》,1988年第3期。 ④谢桂华、李均明、朱国炤:《居延汉简释文合校》(上、下),文物出版社,1987年。本文简称《合校》。 ⑤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敦煌汉简》,中华书局,1991年。本文简称《敦》。 原文参考文献: [1]于振波.从籴粟记录看汉代对西北边塞的经营[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4).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刘光华.汉代西北屯田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 [4]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5]陈直.居延汉简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 [6]李振红、孙英民.居延汉简人名编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7]李天虹.居延汉简簿籍分类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8]李均明.简牍文书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9]薛英群.新获居延汉简所见窦融[J].社会科学,1979,(1). [10]何双全.窦融在河西[J].西北史地,1988,(3). [1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2]劳幹.关于汉代官俸的几个推测[J].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1951,(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