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港督卜力(Henry A.Blake)派兵开进九龙城,将城内官弁兵丁一并逐出,军械军衣悉行搜夺,在城内升起英国国旗,并强行封闭九龙海关。(注:《卜力致张伯伦电》,1899年5月16日,F.O.881/7226,第239页。)第二天英军迫使150名中国平民及守城官员离开城寨。 在强行占领九龙城的同一天,英国也派兵强占了深圳。 英国违约强占深圳和九龙城,使清政府十分震惊。5月22日,中国驻英公使罗丰禄向英外交部提出抗议,指出英国此种强制行为,违反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注:《外交部致殖民地函》附件,第146号,1899年5月22日,英国殖民地部档案。C.O.885/5,第160—161页。)总理衙门还于5月21日向艾伦赛递交抗议照会,抗议英国违反条约规定,派兵将城寨官兵驱逐,要求英国撤军,并依照条约规定处理事情。(注:《艾伦赛致索尔兹伯里电》,第335号,1899年5月23日,F.O.882/5,第161页。) 对中国的抗议,英国不但不理会,反而将英国占领九龙城及深圳的责任归于中国。5月23日,艾伦赛回复总理衙门,认为责任不在英国,皆因粤督曾答应港府,在英国接管新界前维持秩序,但未能遵守诺言。所以要对“暴民袭击英军,焚烧警察席栅负责。”(注:《艾伦赛致总理衙门函》,1899年5月23日,F.O.17/1346,第235页。) 英国对于占领九龙城和深圳两地态度不同。5月30日,索尔兹伯里在给罗丰禄的复照中表示:英国政府不能容许中国在九龙城恢复权力。但对占领深圳则表示:“关于该地的永久性安排留待将来考虑。”(注:《索尔兹伯里致罗丰禄函》,1899年5月30日,F.O.881/7226,第278—279页。) 英国对占领这两个地方的态度所以不同,是由于英国占领深圳过于仓猝,某些问题事先考虑不周,造成某些被动。对占领深圳可能引起的国际后果也估计不足。英首相索尔兹伯里担心“英国在深圳河以北过度扩张会使人认为女王陛下政府正在肢解中国。”(注:《外交部致殖民地部密函》,第356号,1899年5月27日,F.O.881/7226,第262页。) 6月26日艾伦赛按英国政府的指示照会总理衙门,无理要求中国对新界居民抵抗英国一事支付15万元赔款。如果中国答应,英军拟撤出深圳。(注:《艾伦赛致总理衙门》,1899年6月26日,第149号附件,F.O.881/7241,第149页。) 中国政府对于英国得了土地,又要赔款的作法十分愤怒,予以回绝。并声明保护边界是英国政府的责任,无权向中国要求赔款。(注:《艾伦赛致索尔兹伯里密函》,第149号,1899年5月27日,F.O.881/7226,第262页。) 中英之间的谈判僵持了几个月,一直未有结果,使得英国当局反而忧心忡忡。这是因为深圳居民对英国占领军持“公开敌对态度,”而且北面的东莞县“动荡不安”,英国担心这种状况波及新界。为此,卜力于7、8两月连续函促英国政府就是否归还深圳问题“迅速作出决定”。(注:《卜力致张伯伦密函》1899年7月20日,8月19日,F.O.881/7241,第263—264页。) 后来,英国政府表示同意从深圳撤军,但要求中国保证在英军撤退后,保护那些曾对英军友善的中国人。(注:《艾伦赛致总理衙门函》,1899年11月67日,F.O.17/1379,第193—194页。)总理衙门十分合作,除向艾伦赛当面作保证之外,又致令地方当局保护那些友善对待占领深圳英军的中国人。(注:《总理衙门致艾伦赛函》,1899年12月15日,F.O.17/1379,第195—1996页。)另一方面,又锲而不舍,一再向英国追讨九龙城。 12月14日,总理衙门约见麦克唐纳。总理衙门大臣庆亲王表示(收回城寨)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城寨的命运和金州城相连。中方忧虑若九龙城寨的条款不受尊重,会导致中国对重要的金州城的治权也被剥夺。(注:《麦克唐纳致索尔兹伯里函》,1899年12月15日,F.O.17/1379,第305—307页。) 麦克唐纳不同意庆亲王的说法,无理地说中国在城寨施行治权,不但与香港武备有所妨碍,而且是对香港构成危险的重要来源。(注:同上) 清政府在与英国多番交涉失败之后,又委派李鸿章出任两广总督。中国政府希望靠他的外交经验和在国际上的声望,把九龙城的治权争取回来。 李鸿章在上任之前,先在北京会见了麦克唐纳,要求英国归还九龙城。(注:《麦克唐纳致索尔兹伯里函》第118号,1900年1月5日,F.O.881/7464,第69页。)1900年1月19日又在香港会见卜力。他又向卜力提出收回城寨的要求。还说“倘英国占取城寨,可能招致俄国不满,而产生复杂问题。”(注:《卜力致张伯伦报告》,1900年1月19日,C.O.129/N.5528,第165—170页。)李鸿章回广州后,又会见英驻广州领事司科特,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但都被回绝。这样李鸿章奔波三地交涉,终未成功。 三、民国时期中英关系及九龙城的交涉 经过李鸿章的交涉,英国始终不敢强行管治九龙城。后来由于义和团运动兴起,八国联军入侵及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国暂时停止了交涉。民国初年,新安县改称宝安县。当时宝安县曾派员管理九龙城,但被香港政府阻止。民国初年,因中国军阀割据,战乱不已,对这个小小孤城,谁也不敢插手。 1933年6月10日,港府派人到九龙城张贴告示,说港府要发展这个地方,城内居民限9月前迁出。(注:鲁金:《九龙城寨史》,第90页。)九龙城内居民对港府拆迁计划十分恐惧。同时他们也知道九龙城特殊地位。因而他们向两广特派员甘介侯申诉。他们在申诉中提出“城内仍归我国管理。”(注:《罗文干致英驻华公使照会》,1933年7月27日,F.O.228/2100,第41—42页。)甘介侯迅速将此事件呈报了外交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