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九龙城寨与中英关系(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民国档案》 郭家宏 参加讨论

最初,中国方面提出将九龙城改成公园,名字称为中山公园或中山纪念堂。将两广特派员公署驻港办事处设在公园之内。(注:《外交部驻英使馆第601号、623号电》,1948年1月16日、27日,《民国档案》1990年第3期第43、47页。)英方拒绝了这项要求,认为此举意味着中国拥有城寨的主权。(注:转自梁炳华:《城寨与中英外交》第198页。)
    鉴于英方的态度,2月2日,王世杰接见英国大使时说:此案如久延不决,在港九或中国大有续生事件之可能,中国政府准备于必要时按照1898年条约派警察入驻九龙城。(注:《外交部致驻英使馆第632号电》,1948年2月2日,《民国档案》1990年第3期第48页。)
    中国政府的强硬态度引起英方重视。2月8日英方向中方提出将九龙城改为同盟公园,以纪念对日作战之盟国阵亡将士。(注:《驻英使馆致外交部第464号电稿》,1948年2月8日,《民国档案》1990年第3期第49页。)中国不再坚持在城内设立特派员公署办事处,但公园的管理权须归中国政府。(注:《外交部驻英使馆第464号电》,1948年2月18日,《民国档案》1990年第3期第49页。)后来中国方面作出让步,同意设立同盟公园,由两国共管。但英方却采取拖延办法,迟迟不予答复。此后随着国内战事日紧,国民政府就更无暇顾及此事了。
    四、小结
    百年以来,九龙城寨问题一直是中英关系的一个死结,它随着“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而生,此后便成了一个不时发作的隐疾。清政府视城寨为租借地上一枚棋子,以维持中国的军事、经济利益,故死抓住九龙城不放。进入民国以后,中国人民民族意识及民族自尊心不断提高,要求取消各种不平等条约,恢复中国的主权呼声越来越高。然而英国却视城寨为心腹之患,是对整个香港及九龙租借地的重大威胁,因而不容中国在城内施行管治,并采取强硬措施,拆除城内民宅,终于引起举国上下强烈反对,中英两国也围绕城寨问题进行了激烈交涉,城寨问题成了中英关系的一个寒暑表,中英在不同年代对城寨治权的争执,反映了那个年代中国国民心态和中英两国关系的具体情况。在具体的交涉中,两国政府都采取谨慎措施,尽量不使城寨问题破坏两国关系。
    历届中国政府都支持拥有对九龙城的管辖权,但由于中国国力衰弱,20世纪以来中国未能实行管辖权,没有派遣官员和军队进入九龙城。又由于中国政府态度坚决,英方在此间也比较谨慎。1948年之后,港府对九龙城采取不管不问的政策,九龙城成了“三不管”地区,成了各种罪恶的滋生地。新中国建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仍然重视九龙城问题,并于1963年、1967年对港英拆迁九龙城行为提出严重抗议。迫使港府停止在九龙城的行动。
    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国恢复对整个香港地区行使主权的问题得到解决,中国恢复对九龙城的管辖权就更不成问题。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香港提出准备清拆九龙城寨,在原址上兴建公园。中国对此表示理解。1987年1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中英两国政府1984年12月19日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圆满解决了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整个香港地区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从而为尽早从根本上改善九龙城寨居民生活环境创建了条件。……从整个香港的繁荣稳定出发,我们对于香港英国政府准备采取妥善措施,清拆九龙城寨,并在原址上兴建公园的决定表示充分理解。”(注:《人民日报》1987年1月15日。)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九龙城问题终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手里得到解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