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牡丹师院学报(哲社版 刘士田 参加讨论

三、怎样看待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附加秘密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
    对苏德条约的评论中,怎样看待议定书是关键要害问题。西方学者大多以此来攻击苏德条约,国内一些同志也提出了一些看法,认为议定书不可取。我觉得应站在马列主义立场上,历史地全面地分析和评价它。
    首先必须看到的是,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特点是秘密外交。从凡尔赛条约到慕尼黑协定,帝国主义之间的条约几乎都具有秘密条款。帝国主义国家枢密外交目的是为了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进攻社会主义苏联。苏联与德国签订议定书的目的与帝国主义的秘密外交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在当时形势复杂紧迫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它是为了自身安全,为了建立东方战线,予防德国侵略,最终打败法西斯,而实行的保卫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项对敌策略。它与列宁主义的外交原则:既考虑苏联的国家利益又考虑全世界进步人类利益是不相违背的。列宁说:“俄国革命的外交政策必须根据一般的国际形势……只要英国和德国有一天未发生革命,苏维埃国家就必须找出最适宜于自己生存的条件。”(20)
    根据议定书,苏联在条约签订后不久,把波罗的海三国、波兰东部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比萨拉比亚等地划归苏联,建立东方战线。有人认为是“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21)实际上,苏联并入这些地区是有着历史上的因素和军事战略上的原因,主要是后者。二战前,德国法西斯认为,进攻波兰是反苏战争的予备阶段,希特勒对凯特尔说:“波兰应成为一个供军事使用和军队集中的推进基地。”(22)德军于9月3日进攻波兰,9月14日,波兰军队已溃散,政府已倒台,苏军于9月17日才出兵收回西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地区,这与德国进攻波兰有本质的不同。德国是侵略和占领,苏联是波兰政府实际上已不存在情况上收回原有国土。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一直企图利用波罗的海三国作为进攻苏联的跳板,积极拉拢三国联合反苏,用丘吉尔的话说是“欧洲反布尔什维克的前哨”。(23)1940年5月前,苏联为了保卫苏联及三国的安全与三国签订条约,派军队驻扎下来。拉脱维亚总理门特斯讲到他在莫斯科签约时说:“既没有草率从事,也没有威胁恫吓。”(24)
    但是希特勒在西欧很快取得胜利,战争威胁越来越严重,德国与苏联的军事冲突已摆在面前,“纳粹德国与苏联之间的冲突,象老虎钳一样把波罗的海国家夹在中间”。居住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德国资产阶级“他们仍同德国保持着联系,德国人把他们当作德国在东方势力的‘堡垒’,而同其夺取‘东方空间’的雄心壮志联系在一起。”(26)斯大林认为,德国惯于利用德意志民族问题作为进攻的借口,因而“我们必须及时作好准备,谁要是无所准备,就得为此付出代价。”(27)而三国的反动政府又暗中与德勾结,鉴于此,1940年夏天,苏联把边界线推进到波罗的海沿岸。“此时,苏联政府心目中的头等大事,看来是安全,而不是扩张。”(28)二战前苏联与罗马尼亚政府经过和平谈判,归还了比萨拉比亚并把北部科维纳作为补偿,并没有采取军事进攻的强迫手段。
    列宁格勒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是苏联的重要城市,是西线防务上的一个战略要地,而列宁格勒郊区离芬兰只有二十英里,处在远程大炮射程之内。在帝国主义看来,“苏兰是开启彼得格勒的钥匙,而彼得格勒又是开启莫斯科的钥匙。”(29)1918年德军在汉科登陆对付苏军,1919年英国干涉也从北部入侵。二战前芬兰资产阶级政府暗中与英德勾结。为了保卫列宁格勒,苏联提出把边界线向西北推进30-40公里。为防止德国从海上入侵,需在芬兰湾入口北侧(芬兰一侧)建立一个海军基地。斯大林对芬兰代表说:“我们无法把列宁格勒搬家。所以只能移动边界……我们要求从贵国边界到列宁格勒的距离为七十公里,我们要的是二千七百平方公里的土地,而愿意给你们的土地却超过五千五百平方公里,还有哪个大国肯这么做呢?没有。只有我们才这样傻。”(30)由于芬兰政府顽固站在西方一边,两国之间发生边界冲突--苏芬战争,苏联取得胜利。但“和约没有条款说要索取战争赔款或强行规定苏军占领芬兰领土”,“条约并未给予苏联权力对芬兰内部事务施加任何影响,或干予芬兰的防务或武装力量。”“可见苏联在芬兰的目标、系出于防务考虑。”(31)
    在波茨坦达成的协议第五部分中,美国和英国承认苏联边界从波罗的海向东,在哥尼斯堡以南穿过东普鲁士、立陶宛和波兰边界线的汇合点。“承认苏联‘西部边界’经过哥尼斯堡以南,那就意味着爱沙尼西、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是包括在苏联的领土范围以内了。”(32)可见战后西方单方面公布附加秘密议定书内容,不过是出于对苏联的冷战需要,攻击苏联,混淆视听来掩盖自己战前与法西斯勾结罢了。
    苏德条约与布列斯特和约一样并非是十全十美的政策,表面看来,有些地方与马列主义原则是相违背的。布列斯特和约签定后,使苏维埃国家丧失大片国土,俄国军队应完全复员、赔偿德国六十亿马克。苏德条约签定后,对待波兰东部、波罗的海三国、芬兰的出兵并非符合国际法,不是在处理与邻国关系中采取的正常方式,同时也引起西方民主人士的混乱和中间人士的困惑。但只要具体地分析一下当时复杂的特定历史条件,我们不能不说这是当时唯一可取的军事战略措施,后来实践证明,它对打败法西斯是起了重大作用的。今天,我们评论苏德条约时,首先必须看到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分清苏德两国的不同性质。不能把法西斯德国与代表人类利益的社会主义苏联混为一谈,同时也必须把二战前苏联对外政策与二战后的对外政策加以区别,把马克思主义者斯大林与赫鲁晓夫等区别开来,不可简单地重复西方某些学者的错误观点。实事求是看待苏德条约不仅是对二战前苏联对外政策的正确评价,而且是进一步研究革命妥协理论的问题。把握革命的原则性和政策、策略的灵活性,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