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玻利维亚人民的一次伟大斗争(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史研究动态》 李丁 参加讨论

二、起义的进程
    1952年4月9日起义的直接导火线是乌戈·巴利安·罗哈斯军政府于1952年初同美国签订关于向朝鲜派遣3万玻利维亚士兵的协定。 ⑥玻利维亚人民对这个协定义愤填膺。首都拉巴斯和其它城市的群众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反对协定的签订,反对美国在朝鲜发动强盗性战争,反对玻利维亚士兵充当美国侵略朝鲜战争的炮灰。玻利维亚人民反对签订协定的斗争,引起了军政府内部对协定的签订产生了意见分歧,局势开始大为动荡。在军政府中担任内政部长职务的安托尼奥·谢列梅将军同“民族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人达成了协议,准备政变。1952年4月9日晨,被安托尼奥·谢列梅鼓动起来的宪兵团占领了拉巴斯的战略要地,通过政府电台号召人民起义。与此同时,“民族主义革命运动”党依靠工人阶级、农民和广大小资产阶级,细致地做好了起义的准备工作,利用广大群众反政府斗争的大好形势,在所有的重要城市:拉巴斯·奥鲁罗、科恰巴姆巴、波托西、特立尼达杰、苏克雷和圣克鲁斯也举行了起义。起义逐渐扩展到全国其它城市和各个村落。军政府的头子乌戈·巴利维安·罗哈斯把忠于自己的军队埋伏在军校的房子里,准备进行负隅顽抗。工会、共产党和“民族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人号召工人夺取武器。在工会和共产党领导下,工人占领了军械库和兵站仓库,以其装备武装起来,迅速地投入了同政府军的战斗。此刻,军政府成员托列斯·奥尔季斯以四个团的兵力占领了控制拉巴斯的制高点,企图迫使起义者投降,并向起义人员发出了最后通牒。这时,领导起义的安托尼奥·谢列梅将军从领导岗位上逃跑了,躲进了智利驻玻利维亚大使馆,但工人没有张惶失措。拉巴斯区的工人建立了工人民兵组织,武装起来,投入同敌人的战斗。共产党人在工人民兵的队伍里,身先士卒,奋不身顾地作战。起义的组织者之一、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巴努埃尔·米兰达在巷战中英勇牺牲。起义者缩小了对军校一带的包围圈。此刻,以矿工统一工会领导人胡安·莱钦和“民族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成员为首的部分起义者,冲出被包围的城市与靠近拉巴斯工人中心-姆留尼的矿工们会师,从后路攻击托列斯·奥尔季斯的部队,宪兵和武装起来的居民从城市的另一端进攻。从4月10日晚至11日晨, 拉巴斯周围的制高点上一直进行着激烈的战斗。直到4月11日中午,敌人的力量方被完全粉碎。同日,起义者夺取了拉巴斯空军基地,托列斯·奥尔季斯逃跑了,军事学校被起义者占领,隐藏在这里的乌戈·巴利维安·罗哈斯仓皇逃窜,躲进了一个外国使馆。至此,人民起义取得了全国的胜利。“民族主义革命运动”的活动家埃尔南·西莱斯·苏亚索被宣布为国家临时总统。
    1952年4月15日,拉巴斯的15万居民,其中有手握着步枪和炸药筒的工人民兵,庄严地迎接从国外回来的“民族主义革命运动”党的主席维克托·帕斯·埃斯登索罗。*2同日,埃斯登索罗恢复了总统职务,并举行了宣誓典礼。接着组成了新政府。在政府的成员中,埃尔南·西莱斯·苏亚索为副总统,“民族主义革命运动”的左翼代表,矿工统一工会领袖胡安·莱钦为矿业部长。此外,“玻利维亚工人中心”的一些代表也参加了政府。从这时起,“民族主义革命运动”党一直执政到1964年。
    三、起义胜利后的政治、经济改革
    “民族主义革命运动”党上台初期,军队和政府中仍存在着反动势力,政权尚不稳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依然存在,人民继续进行着争取权益的斗争。“民族主义革命运动”党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取得人民的支持,巩固其政权,进行了政治和经济改革。
    第一,政治改革:改造旧国家机器,解散大部分旧军队,代之以支持埃斯登索罗执政的军队和人民民兵;驱逐旧军官,代之以“民族主义革命运动”的军官;解除高级法院的法官,代之以赞成新政府政策的法官;驱逐国家机关中的反革命分子,并把敌对改革的人投入监狱;封闭和接管主要反对派报纸《理性报》,从此新政府控制了宣传机构。
    在政治改革中,政府对解决居民的民主权力问题给予了一定的注意。颁布法律,给予所有年满20岁的公民(包括印第安人和文盲)选举权。由于新法律的颁布,参加选举的人由起义前的不到17万,增加到150万。对教育,也进行了某些改革。在小学规定了用克丘阿、阿依玛拉和阿兰尼印第安语教学。建立了农村印第安人学校,扩大了培养教师的计划,创办了一批技术学院,发展高等教育,为劳动人民的子女普及中、高等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在劳动立法和国家行政管理方面,政府也进行了改革。
    第二,经济改革。矿业是玻利维亚的经济支柱。1952年10月31日,在卡塔维城的成千名矿工的参加下,通过了关于锡矿国有化和没收“三大”垄断公司财产的法令。国有化的矿井转交给由矿业部监督下的国家公司-《玻利维亚矿业公司》经营,吸收工会参加管理。工人民兵维持矿井和工人区的社会秩序。国有化的矿井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和采取某些改善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的措施。在矿区建立了过去没有的学校、医院、电影院,并开始建筑新的住宅。改革不触动锡工业小私有者。而且为了使他们的产品出口免受外国采购公司的敲诈勒索,把购买其产品的垄断权给予国家矿业银行。
    经济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土地改革。玻利维亚的土地占有制度极不合理,无地和少地的农民为解决土地问题进行了长期斗争。但新政府上台后,对农民的土地问题并未加以及时解决,引起了农民的不满。1953年中期,全国掀起了农民斗争的浪潮。印第安农民占领了大庄园主过去从他们手中夺去的土地,并要求政府予以承认。农民争取土地的斗争,得到了工人阶级的有力支持。在农民和工人运动的压力下,政府开始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1953年8月2日,在15万武装农民和工人的参加下,政府宣布了关于土地改革的法令。法令规定消灭封建残余、严格地限制地主私有制,竭尽一切可能鼓励村社和合作社占有制,巩固佃农的小块土地私有制。⑦土改法第十二条规定,不承认大地产占有制,只承认中、小土地私有制,印第安人村社、农业合作社以及农业企业所有制。还规定,根据大地产所在的地区,其土地面积限制在400-2,000公顷。为了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的经营方式落实土地的限额,土改法规定,根据地理和气候条件,将全国的土地划分为三种地区:高原、山谷、亚热带和热带。并规定小私有农和其家庭成员自己耕种的土地(其中包括完成某项农活雇佣短工),其面积在高原地区为10公顷;山谷区为4-6公顷水浇地, 8-20公顷非水浇地;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为10-80公顷。中等私有者的土地面积,根据不同地区分别规定为24-600公顷。对于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农业企业,高原地区为400公顷,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为2,000公顷。对超过限额的土地,土改法规定,通过强制性的赎买予以剥夺,分配给农民,农民予以赔偿,逐年支付,25年还清,年利为2%。还规定,佃农通过劳役或酬金从地主那里租来的土地, 划归佃农所有。1900年1月后地主从印第安人村社夺去的土地,归还原主,但起义时,印第安人村社从地主那里夺取的土地,则划归印第安人村社所有。并规定,印第安人村社土地所有制神圣不可侵犯。还规定,把1900年以前凡属市镇所有的土地分配给当地居民使用,所有玻利维亚人都可以在国家东部地区取得123英亩的成块土地,并给印第安人邻近的“居民点”分配土地。此外,政府还没收了35家大地产,将其土地分配给奥鲁罗、科恰巴姆巴、波托西和丘基萨基的矿工;征收了高原地区生产粮食的大地产,分配给农业工人和城市工人;把国家东部地区的所有橡树和坚果林转为国家所有,以利于培植那些作物的工人;还建立了咖啡种植园。
    为了消灭封建的剥削方式,土改法废除了佃农制以及无偿或以徭役支付的剥削方式。为了照顾特殊情况,规定只有那些丧失劳动能力或在农村从事有益公共劳动的人,才能将其土地进行租赁或采用分成制。
    土改法的贯彻执行,使一些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小块土地,成了小土地私有者,到1954年,这样的小土地私有者已达250万。 土改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大庄园主的统治,奠定了“耕者有其田”的原则,⑧多少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条件,从而激发了他们在反封建斗争中的热情和团结,促进其建立了“农民联合会”。
    此外,土改放宽了农业资本家对土地的占有数量,推动了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了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大米、甘蔗、棉花、烟叶和咖啡生产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除用于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外,还对外出口。土改促进了国家东部广阔地区空闲地的垦殖,加强了合作社组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