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卫国战争初期斯大林打算对德媾和说辨析(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探索与争鸣》 郑异凡 参加讨论

第三次是在1942年下半年
    提供这一说法的是斯大林的私人翻译瓦列金·别列什科夫。别列什科夫在二战期间担任斯大林的专职英语翻译,有机会听到斯大林及其助手的秘密谈话,掌握了当时的最高机密。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保密工作的要求,他对掌握的机密一直保持沉默。1997年出版的别列什科夫所著的《斯大林私人翻译回忆录》,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材料。其中之一就是斯大林曾经幻想与希特勒单独秘密媾和,他派苏联副外长与希特勒的特使秘密会晤,企图割地求和。但不久战局的变化就使斯大林处于有利的地位,所以这个方案最终胎死腹中。
    1942年9月,外交人民委员部的副委员杰卡诺佐夫突然消失,过了一段时间,才出现在莫斯科。多年之后,别列什科夫的同事伊利亚·切尔诺舍夫(曾同别列什科夫一道在杰卡诺佐夫秘书处工作,后来任苏联驻斯德哥尔摩大使馆的参赞、联合国秘书长助理、苏联驻巴西大使)告诉别列什科夫,1942年中杰卡诺佐夫执行了什么样的使命。名义上,那只是副外交人民委员秘密访问瑞典,了解苏联驻斯德哥尔摩大使馆的工作情况。但是,甚至苏驻瑞典大使也不知道,此行的真实目的是跟希特勒的什努列特使举行秘密会晤。
    别列什科夫说,他记得,1942年间,斯大林在各种场合多次提到过1918年与德国人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强调列宁不顾托洛茨基和其他同事的反对,签订了被列宁本人叫做“可耻的和约”。斯大林总是在说,列宁一贯正确,拒绝和平意味着丧失一切;而接受和约则可以使布尔什维克保存最主要的东西--权力,即使被割去一大块俄国领土。由于担心局面可能会更糟,斯大林显然没有排除与德国在苏方做出某些让步的基础上达成和解的可能。按照切尔诺舍夫说的,当时会谈的内容,是将1939年之前属于波兰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移交给德国,将比萨拉比亚归还给罗马尼亚,以及德军经苏联领土过境到中东波斯湾的石油产地等等。
    希特勒的密使在约定的地点等待着苏联代表。显然,会谈是通过某个中立国,譬如瑞典,经过特殊渠道安排的。德国特使什努列答应立即向希特勒汇报斯德哥尔摩会谈的内容,但柏林一直沉默。不久,在斯大林格勒城下,鲍卢斯元帅的希特勒第七军大败。此后,德军一直向后撤退,虽然往往经过激战。斯大林的这个1942方案彻底失去了意义……[5]
    
    根据上述历史事实,我们可以对这个问题作出初步评析。
    1、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来自4个不同的见证人的有关3次媾和的资料。一个是莫斯卡连科元帅转述的贝利亚的供词。第二个是卫国战争初期任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元帅的回忆。第三个是苏联英雄、作家卡尔波夫,他依据的是档案资料,不过未标档案出处。第四个是斯大林的私人翻译别列什科夫,他是从同事、一位外交官那里听说的。说法不尽相同,但又有相同之处,这就是斯大林在战争初期到1942年,曾经采取行动打算同德国“媾和”。
    这种尝试进行过3次,一次是在德国入侵后不久,应是在1941年10月前后,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之际,是斯大林、莫洛托夫和贝利亚3人通过保加利亚驻苏大使进行的。沃尔科戈诺夫和巴甫连柯两份资料上大使的名字不同,一作斯塔梅诺夫(Стаменов),一作斯托杰诺夫(Стотенов),看来是发音和拼写上的问题,但可以判断是同一个人。进行谈判的尝试被这位有远见的大使拒绝了。第二次是在1942年2月由副内务人民委员梅尔库洛夫在姆岑斯克与德国统帅部的代表、党卫队帝国长官私人参谋总部部长、党卫军地区总队长沃尔夫进行,这就是说,进行了正式接触,但被德方拒绝了。第三次是1942年下半年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杰卡诺佐夫同德国特使什努列在瑞典进行的,苏方提出媾和建议后,未见下文。
    苏联提出的条件或者说让步是相当大的,按照贝利亚的说法是:停止战争行动和割让大片领土,波罗的海沿岸、摩尔达维亚、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很大一部分。朱可夫的说法是“可以割让波罗的海三国、白俄罗斯和部分乌克兰,可以接受任何条件”。此外,还有同德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反英美的统一战线,对英美采取军事行动。切尔诺舍夫的说法是,将1939年之前属于波兰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移交给德国,将比萨拉比亚归还给罗马尼亚,德军经苏联领土过境到中东波斯湾的石油产地等等。3种说法中,卡尔波夫的说法有档案支持,但没有标出档案来源。不过可以说一下,卡尔波夫的《斯大林大元帅》是一本为斯大林辩护和歌功颂德的书,因此他在这里披露这段史实不会是出于给斯大林抹黑的动机,应是可信的。莫斯卡连科依据的是贝利亚的供词,缺乏直接的证据,3个当事人都已不在人世,并且这种秘密议论也不可能留下文字材料。不过莫斯卡连科说得有道理,对贝利亚来说,“捏造这一切对他未必有什么好处”,他同时还强调,前保加利亚大使在和他们谈话时肯定了这个事实。看来此事向保加利亚大使核实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