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艺复兴的“以人为本”与各国特点(5)
明末清初欧洲文艺复兴文化对中国的有关学科和意识形态都有促进作用。中国学者立足于经世需要来选择和吸收西学,中国经世实学同西学的融合,是针砭时弊的良药,传播过程中也有局限性,文艺复兴时欧洲的文学和哲学未能传进中国,文艺复兴文化的整体概念尚未介绍入中国。为什么科技在中国未能广泛普及和扩大应用,主要是受中国的专制政治和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所致。 (二)清末中国对文艺复兴文化的了解与吸取 欧洲文艺复兴文化作为一个文化整体的概念,是在清末介绍到中国的。中文“文艺复兴”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传教士郭实腊主编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中(刊于1835年《经书》),仅寥寥数语。1884年传教士艾约瑟编辑出版的《欧洲史略》(西学启蒙丛书之一种),介绍的文艺复兴的概貌是:古文学之重兴;东罗马学者迁往意大利促成文艺复兴的发生,文艺复兴仿效古希腊的建筑和美术。 在国人著述中,最早提及欧洲文艺复兴历史的是郭嵩焘。他在1877~1879年出使英、法时,熟悉了文艺复兴。他在《伦敦巴黎日记》中曾介绍道:毕尔庚(弗兰西斯·培根)为英国实学创始人,谋求格物致知之说。称嗄尔代希思(笛卡儿)为西洋徵实学问的创始人,并介绍了他的“系统怀疑”方法。赞许哈尔非(哈维)发现的血液循环学说,促进了医书的改良,称赞格力里渥(伽利略)在日心说和摆动论研究中的重大成就,郭氏日记中还赞许买格尔安吉罗(米开朗基罗)和刺非尔(拉斐尔)是声名卓著的画师。他在伦敦观看舍色斯毕尔(莎士比亚)的戏剧后,评论道:“专主情节,不尚炫耀”。 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对欧洲文艺复兴都先后加以介绍,联系批判了中国的封建旧学,严复在“原强”一文中认为西文“二百年学运昌明,则又不得以柏庚(培根)氏摧陷廓清之功为称首”。[8]( P29) 康有为1898年在《进程突厥削弱记序》中写道:“意大利文学复兴后,新教出而旧教殆,于是培根、笛卡儿《创新学讲物质,自是新艺新器大出矣》。”[9](P298) 梁启超在《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中评述了文艺复兴的重大意义,指出欧洲“近世史与上世史中特异者不一端,而学术之革新,其最著也。有新学术,然后有新道德、新技艺、新器物。有足数者,然后有新国、新世界。”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马君武对欧洲文艺复兴的评述和传播甚详。他在《新学术与群治之关系》(1903年8月10日)一文中写道:“西方新学兴盛之第一关键曰古学复兴,古学复兴之字义,即人种复生时期之谓也。”他还分析了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的三个阶段。 在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办的《中国日报》和国粹派的《国粹学报》上不断有赞扬“伊大里之艺文振耀”(意大利文艺复兴)和提倡“古学复兴”的文章。20世纪初日本是中国了解文艺复兴的重要渠道。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在中国传播较广。 (三)五四运动时期及20世纪30~40年代文艺复兴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五四运动时期是欧洲文艺复兴文化在中国广泛传播的一个高潮。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曾赞扬和介绍过文艺复兴。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写道:“自文艺复兴以来……近代欧洲文明史,宜可谓之革命也,故曰庄严灿烂之欧洲乃革命之赐也。”李大钊在《东西方的根本之异点》一文中说意大利文艺复兴“非旧罗马之复活”,在评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崇今派与怀古派两派斗争时,称赞了崇今派。周作人在所著的《欧洲文学史》第三卷中有三章全面评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英、法、西和德国文学家的著作。认为文艺复兴的本质是“人生生力之发现”,倡导的是“乐生享美之精神”。胡适1917年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中,列举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但丁、马丁·路德提供民族语言的史实。胡适不仅积极参加了五四新文化运动,而且还一再提出了“中国文艺复兴说”。20世纪30年代蔡元培在《中国之文艺中兴》和《吾国文化运动之过去与未来》等文中以欧洲文艺复兴的过程对照并分析了中国的文化运动,他充分肯定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并认为以五四为开端的中国文艺复兴,经过三个十年必将成功,“中国的拉斐尔与中国的莎士比亚必将应运而生”。 在五四时期及以后,对欧洲文艺复兴作全面研究的是:蒋方震(蒋百里)和梁启超。蒋方震著的《欧洲文艺复兴史》(192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指出,欧洲文艺复兴的积极成果,一为人之发现,二为世界之发现。蒋氏指出:“所谓文艺复兴者,有复古之义,而事实上则分之二种,一为晚离宗教关系,一为发生新理想之生活。”[10](P10) 蒋氏提出研究文艺复兴必须注意三点:“第一,不可有成见,第二不能专注伊大利,第三,不可专注美术文学”。[10](P3-4)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论述了文艺复兴的内容和历史意义并同中国学术的发展加以比较。 我国学者陈衡哲所著的《文艺复兴小史》(1926年版)中指出文艺复兴是:(1)古学的复兴;(2)方言文学的产生;(3)艺术的复活与兴盛;(4)科学的兴起;(5)传播文化工具的进步。此书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扩大了我国知识界对西方文化艺术的视野,发挥了启蒙作用。 20世纪30年代的雷海宗,40年代的闫宗临等著名学者都深入研究过欧洲文艺复兴,在大学中讲课并撰有专文,写有名著,视野开阔,联系我国,论析精辟。我国《东方杂志》等刊物是文艺复兴文章的主要园地。文艺复兴时代但丁、莎士比亚、塞万提斯以及马基雅维里等人的作品广为流传,欧洲文艺复兴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硕果,在中国的传播异彩纷呈,推动和创造了人类的光辉。今天我国在“以人为本”的新形势下,必将产生比文艺复兴时代更加旖旎瑰丽、婀娜多姿的先进文化,我国的明天,必然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房龙。西洋史大纲[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3] 加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M].北京:三联书店,2003. [4] 加林。意大利人文主义[M].北京:三联书店,1998. [5] 刘明翰。外国史学名著评介:第2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6]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7] 李洵,薛虹。明清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 [8] 严复。严复诗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9] 康有为。康有为政论集:第5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0] 蒋方震。欧洲文艺复兴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1.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