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高句骊传》史源学研究(3)
二 《后汉书·高句骊传》“时事”部分,记录了高句丽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往来关系。记事起于王莽时期,终于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共有史料15条。《三国志·高句丽传》涉及此时段的史料有9条。视《汉书》、《后汉书》帝王《本纪》、诸生《列传》有无,可将两家《高句丽传》同有条目分成两类。 第一类,仅见于《后汉书·高句骊传》、《三国志·高句丽传》。此类有4条。 1.“后句骊王宫”条 《后汉书·高句骊传》所记内容与《三国志·高句丽传》不甚相同。第一,史料排列顺序。《三国志·高句丽传》将“宫”的资料置于“伊夷模之子位宫”之处,作为辅助史料,《后汉书·高句骊传》则将其提到文前,并有意去掉表明“位宫”与“宫”关系的“其曾祖”三字,此举表明范晔对陈寿所记世系的怀疑或否定。第二,国人对待宫的态度。《三国志·高句丽传》写为“恶之”,即厌恶,厌恶之因是宫在位期间征战不休,使国残破。《后汉书·高句骊传》改为“怀之”。即得民心,人心归向之因是宫勇武善战,开拓疆土。又中华书局《后汉书校勘记》云:“殿本《考证》谓《魏志》‘怀’作‘恶’。按:《校补》谓‘怀’当为‘恠’之讹,古‘怀’字多混为‘怌’,故转写易讹”。若依此解“怀”应为“恠”字,“恠”即“怪”,此条又可解释为宫出生便能视人,国人以之为怪,人有异象,必有异能,长大勇壮,竟能屡侵大汉边境。此三种观点,因评价视角不同而异。后世史家各有择选,《魏书·高句丽传》采纳了《三国志》的说法;《通典·边防二·高句丽》采纳了《后汉书》的说法;《册府元龟·外臣部·勇鸷》则采纳第三种观点,保持中立。 2.“宫、遂成、伯固世系”条 《后汉书·高句骊传》以三王世系为宫-遂成-伯固,父子相传。《三国志·高句丽传》无“遂成”,以宫死,子伯固立。此处两传分歧颇大,后世史家观点不一,《梁书·高句骊传》、《北史·高丽传》采信《三国志·高句丽传》之说,《册府元龟·外臣部·继袭一》采纳《后汉书·高句骊传》之说,其他各家则回避不提。 高句丽王世系是学界争论的热点,学者因择选史料不同、解读角度不同,结论各异。《后汉书·高句骊传》与《三国志·高句丽传》之间的差异性无疑是引起纷争的原因之一。在众多世系排列中,顾铭学认为高句丽此三王为父子相承,序列为宫-遂成-伯固。⑩刘子敏认为宫、遂成为父子关系,遂成、伯固为兄弟关系。(11)若依刘子敏所论,《后汉书·高句骊传》补充了《三国志·高句丽传》遗漏的高句丽王,增加了新的史料,可惜又将“遂成”与“伯固”两人关系弄错。 3.“质、桓之间”条 《后汉书·高句骊传》省略了“寇新安、居乡”,将时间由“顺、桓之间”(126-147)缩小为“质、桓之间”(146-147)。据刘子敏考证“西安平”为“安平”,为今丹东附近的叆河尖古城。(12)此条史料他处无载,又同样存在将“西安平”误写为“安平”之错,因此笔者认为《后汉书·高句骊传》此条可能取材于《三国志·高句丽传》。 4.“建宁二年”条 《后汉书·高句骊传》是《三国志·高句丽传》之删减版。《三国志·高句丽传》载为建宁二年,伯固投降,初属辽东,嘉(熹)平中,因其请求再属玄菟。《后汉书·高句骊传》删除“熹平中”三字。此举易生歧义,使人以为伯固投降后,便乞求归属玄菟郡管理。除非《后汉书·高句骊传》另有所据。 第二类,《后汉书·高句骊传》、《三国志·高句丽传》有载,《汉书》、《后汉书》帝王《本纪》、诸生《列传》亦有著录者。此类有4条。 1.“王莽初”条 此条除两家《高句丽传》外,《汉书·王莽传》亦有载。从史料的丰沛性来看,从《汉书·王莽传》到《三国志·高句丽传》,再到《后汉书·高句骊传》,各家所载内容明显逐渐减少。《汉书·王莽传》完整地记录了“严尤奏言”及“王莽诏书”。《三国志·高句丽传》省略“王莽诏书”大部分内容,只保留关键性一句--“更名高句丽为下句丽”,并附加“当此时为侯国”六字。此六字代表了陈寿对于高句丽政权性质的理解。“当此时为侯国”说的是“在这个时候高句丽政权的性质是侯国”。这是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和它呼应的是汉光武帝建武八年(32),高句丽王遣使朝贡,“始见称王”一事。其意为王莽时为侯,光武帝时封其为王。至于“当此时”究竟为何时?是王莽下令“更名高句丽为下句丽”之后,还是之前,陈寿并没未指明。《后汉书·高句骊传》将“严尤奏言”及“王莽诏书”原文省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添加了“更名高句骊王为下句骊侯”一句。此句一方面有将《三国志·高句丽传》中“更名高句丽为下句丽”与“当此时为侯国”两句合并之嫌;另一方面,又像是受《汉书·王莽传》所载“其定诸侯王号皆称公,及四夷僭号称王者为侯……贬句町王为侯;西出者,至西域,尽改其王为侯”的影响。 范晔改写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王莽诏书原文中,只云高句丽更名为下句丽,它代表的是高句丽国名的改变,由“高”到“下”两字的变动,有明显贬斥意味。二是《汉书·王莽传》载:“始建国元年……其定诸侯王号皆称公,及四夷僭号称王者为侯……五威将军奉符命,赉印绶。……其东出者,至玄菟、乐浪、高句骊、夫馀。”据此推断,高句骊王被降为侯的时间,应在公元9年左右,而不是严尤诱擒“驺”后。 此外,从《汉书·王莽传》、《三国志·高句丽传》、《后汉书·高句骊传》三则史料中“王莽初”、“不欲行”、“强迫遣之”、“皆亡出塞”、“州郡县归咎于句丽侯驺”、“貉人愈犯边”等句分析,《三国志·高句丽传》的记载应出自《汉书·王莽传》,《后汉书·高句骊传》虽然也参照了《汉书·王莽传》,但模仿《三国志·高句丽传》的痕迹更重。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