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高句骊传》史源学研究(5)
3.“和帝元兴元年春”条 《后汉书》中《孝和帝纪》、《天文志》、《耿弇传》均有相关记载。《后汉书·孝和帝纪》:“元兴元年春正月……高句骊寇郡界……秋九月,辽东太守耿夔击貊人,破之。”《后汉书·天文志》:“其年辽东貊人反,钞六县,发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乌桓讨之。”《后汉书·耿弇传》:“(耿)夔字定公……后复为长水校尉,拜五原太守,迁辽东太守。元兴元年,貊人寇郡界,夔追击,斩其渠帅。” 将上述“元兴元年春正月”(《孝和帝纪》)、“高句骊寇郡界”(《孝和帝纪》)、“其年辽东貊人反,钞六县”(《天文志》)、“夔追击,斩其渠帅”(《耿弇传》)拼合,正好等同《后汉书·高句骊传》的记载,所以此条亦有合并以上诸条之嫌。 4.“元初五年”条 此条《后汉书·高句骊传》载高句丽“与濊貊寇玄菟,攻华丽城”。《后汉书·孝安帝纪》中时间精确为“夏六月”,只云“寇玄菟”,未提“华丽城”。 5.“顺帝阳嘉元年”条 此条《后汉书·高句骊传》载:“顺帝阳嘉元年,置玄菟郡屯田六部。”《后汉书·顺帝纪》中时间精确为“十二月庚戌”,又比《后汉书·高句骊传》多“复”字。 上述5条,《后汉书》之《高句骊传》与帝王《本纪》、诸生《列传》差异显著,《高句骊传》有时记载详细、具体,而帝王《本纪》、诸生《列传》记载笼统、宽泛;有时情况恰恰相反;有时《高句骊传》是帝王《本纪》、诸生《列传》的合体。 综上所述,《后汉书·高句骊传》“时事”部分可以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其一,《后汉书·高句骊传》与《三国志·高句丽传》“时事”部分史料关系密切度不如“概述”部分。但《三国志·高句丽传》仍是《后汉书·高句骊传》编修参考依据之一。 其二,《后汉书》之《高句骊传》与帝王《本纪》、诸生《列传》记载内容多有异同。范晔将各种史料、各家观点分置《后汉书》各《本纪》、《列传》,可能有“存疑”待解之意,也可能是史料纷争而难下定论的无奈之举。 其三,《后汉书·高句骊传》部分内容有杂拼《三国志·高句丽传》与《后汉书》帝王《本纪》、诸生《列传》之嫌。 三 在范晔《后汉书》之前,有刘珍等《东观汉记》、三国吴谢承《后汉书》、晋薛莹《后汉记》、晋司马彪《续汉书》、晋华峤《后汉书》、晋谢沈《后汉书》、晋张莹《后汉南记》、晋袁山松《后汉书》等十余家。范晔《后汉书》以《东观汉记》为基本史料依据,以华峤《后汉书》为主要蓝本,吸取各家之长编撰而成。 《东观汉记》久佚,今较为完备的辑本是吴庆峥点校的24卷本。此本未设《东夷传》,帝王本纪,诸臣列传中也没有关于高句丽或是关于濊貊的相关记载。谢承、华峤等诸家《后汉书》亦已亡佚。周天游的《八家后汉书辑注》共收录佚文1900余条,但是与高句丽相关的史料未载一条;八家中七家未设《东夷传》,学界对谢承《后汉书·东夷传》一直颇有疑义。 《隋书·经籍志》载:刘珍等《东观汉记》143卷;谢承《后汉书》130卷;薛莹《后汉记》本100卷,残存65卷;司马彪《续汉书》83卷;华峤《后汉书》本97卷,残存17卷;谢沈《后汉书》本122卷,残存85卷;张莹《后汉南记》本55卷,残存45卷;袁山松《后汉书》本100卷,残存95卷。从卷数来看,上述诸家之作部头不小,今辑本中条目占全书比例,恐不及10%。辑本中不见与高句丽相关的内容原因之一可能是这部分资料已经散佚。 辑佚工作资料来源之一是古注。史家作注目的有二,一者标注疑义,二者补充资料。从这个角度分析,诸家注释中未见与高句丽相关的内容,说明当时注释之人所见《东观汉记》、八家《后汉书》的本子与《后汉书》中记载相近,或相同,或者记载内容没有《后汉书》详备,没有必要注释。这也就是说《后汉书》中有关高句丽的记载可能已经是上述诸家内容的综合完备版,此可视为辑本中不见与高句丽相关内容的另一个原因。 范晔编写《后汉书》参考史料除上述各家外,还有袁宏的《后汉纪》,此书今存于世。书中关于高句丽的史料有3条,分别是: 1.(建武八年)十二月,高句丽王遣使奉貢。(卷6) 此条只云朝贡,未提“光武复其王号”之事,与《后汉书·光武帝》记载相同。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