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先秦至唐宋姓氏书之产生与发展(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社会科学》 虞万里 参加讨论

就以上五点,可知《姓纂》之体式与内容,既继承了姓氏书、字韵书发展到唐代之诸多优点,也遗留着世族时代之痕迹。《姓纂》著成后仅以抄本流传,至宋代已无完书。明成祖命解缙编纂《永乐大典》,将是书分载于宋太祖《御制千字文》下,失其旧观。四库馆臣辑出校勘后分为十卷,称为“库本”,是谓一校;其后孙星衍、洪莹过录校勘,于嘉庆七年刊行,光绪六年金陵书局翻刻,附以辑佚之文,称为“洪本”,是谓二校;民国初罗振玉就局本撰校勘记二卷,是谓三校;上世纪四十年代岑仲勉参稽典籍,网罗碑志,对《姓纂》详加考校,著成《元和姓纂四校记》,是谓四校。岑书洋洋一百六十万字,不仅为《姓纂》功臣,抑亦为丰富唐代士族世系作出巨大贡献。《姓纂》之其它具体内容、体式,可详见岑书(41),此不赘。
    三、宋代对姓氏之分类与辩证
    顾炎武曰:“氏族之乱,莫甚于五代之时。当日承唐余风,犹重门荫。故史言唐梁之际,仕宦遭乱奔亡,而吏部铨文书不完,因缘以为奸利。至有私鬻告勅,乱易昭穆,而季父母舅反拜侄甥者。”(42) 北宋承平,士大夫又复重修族谱,然以“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43),完全异乎六朝隋唐之世风,故谱学虽一度复兴,而反映在姓氏书上,已悄然改观。
    相传辑纂于宋初之《百家姓》,计收四百余姓,本为童蒙读物,故以四字一句,辅以韵读,便于讽诵。其排列以国姓赵氏为首,兼亦考虑到宋初高官与重要人物,宋王明清略有推解(44)。其后增益、注释、仿效者颇多(45),以非纯粹之姓氏书或词典性质,故略不论。大中祥符年间,陈彭年等受诏重修《广韵》,一反《切韵》以来之常式,收入近二千多姓氏。因其在韵字下列姓氏义,不宜铺叙门阀世谱,故多稍叙得氏之由,甚或仅列其义(46)。溯其原由,中唐以还,姓氏书多已采用韵编形式,为使韵书功用增强,照单收录,省力省事。由《广韵》之大量收录姓氏义,为宋以后之姓氏书编纂从姓氏数量和编排形式上奠定了一种基本框架。熙宁中钱明逸编《熙宁姓纂》六卷,即用声韵类次。
    北宋景佑二年(1035),邵思《姓解》三卷刻成。共收姓氏二千五百六十八,复据所收姓氏之偏旁归为一百七十门类。其所以不依韵归姓,作者自谓“欲一概注释,未免雷同,将四声拘收,又属疑混”,所以不得已而“取篇旁类之,但使便于检寻,固无惭于简易”。邵氏虽以部首归字,或因其非文字专家,故其具体归字颇为混乱,如“慈”“兹”“曾”“普”“并”“尊”等字均归“羊”部,“郁”归“林”部,“戴”“臧”“咸”“威”“戎”“盛”“职”“成”“载”“畿”等字均归“戈”部,师心随意,不一而足。又其复姓一般置于同字之后,然亦有置于一部之末,义例有所不纯。该书内容之值得一述者,是其已彻底摆脱六朝唐代谱系形式。作者自序云:“厥后氏族至众,人皆著书,谱系志原,遂有数本。靡不广引流派,穷极枝叶。善则善矣,而卷帙浩博,尤难传写。”此实道出前此所有谱牒之特点。若立足于谱系,自无可厚非;使着眼于姓氏,则微觉芜杂。且传写困难,携带不便。自贾弼之《姓氏簿状》至柳冲《大唐姓族系录》等之所以不传,卷帙浩繁是其重要原因。作者认为:此类繁重之书册府有藏,而其姓氏原委则朝野难知。作为姓氏书,如果沿袭前人照钞世谱,则不免“见凭于撰德”,若就此不著姓氏书,则“不类于生知”。故其著此书,“以历代功臣名士布在方册者次第书之,启迪华源,恢张世胄。其余疏族异望,一皆削去。使开卷易见,不假乎吹律;同宗自避,无饰于断章”。今检其内容,先著得姓之由、命氏之始,次则举历代名人以征之。希姓无名人者不举,常用姓而名人多者多举。如“许”下云:“高阳许氏出自姜姓,泰岳之后,神农之裔也。尧有许由,汉有平恩侯许伯,孝元外祖许舜、许延寿,又有许嘉,后汉许慎,汉末汝南许劭,劭弟靖,魏许褚,晋有茅山许迈、许穆,隋有许善心,唐侍中许敬宗尝为十八学士,又京兆尹许孟容,忠义许远。”(47) 此条注释较多,然所采十余人上起传说尧时,下至唐代,地域则汝南、茅山,决非专摘世谱而成。下条“谢”姓亦多举名人,然明言“《南史》有谢安,安孙灵运,运子凤,凤子超宗……皆有传”,虽若述世系,却摘自史书。又“赵”姓下云“天水赵氏出自颛顼”,后举春秋战国、秦汉名人甚多,然不及本朝“赵宋”一言一人。若某姓无名人可举,则仅列其姓。“人”部之末“俨”下云:“一十二姓并见姓书,经史无显名者存之,以备捡讨,他皆仿此。”故“言”部末列“谈、谌、识、谴、诩、诜、让”七字,谓“并出《姓苑》”;“糹”部末列“纬、练、绍、统、绪、经、缗、纳、给、红”十字,谓“并出姓书”等等。综观此书,系将《姓苑》、《官氏志》、某些姓氏书以及经、子、正史、野史排比纂辑而成,似未必看到很多唐宋世家族谱。此书流传约二百年,南宋陈振孙尚见之,至马端临已不见载,而竟有传本流入东瀛。逮黎庶昌出使携归,收入《古逸丛书》。邵书钞撮丛杂,亦时有讹误,如“肉”部“肥”姓下云:“秦有大夫肥义。”按,肥义赵人,见《战国策·赵策二》,云“秦”误。故光绪间段朝端有《邵氏姓解辨误》一卷,专纠其失(48)。邵书摆脱谱牒,专就姓氏书和史书汇纂姓氏,对后世有一定影响。南宋初年永福黄邦先撰《荤史姓纂韵谱》六卷,“凡史传所有姓氏皆有韵,类聚而著其所出。建炎元年(1127),其兄邦俊宋英为之序”(49)。专收史传姓氏,以韵类聚,与邵书取径相似,唯排列有异。
    北宋末南宋初,先后出现二部各有特色之姓氏书,即郑樵之《氏族略》与邓名世之《古今姓氏书辩证》。
    《氏族略》六卷,为郑樵之《通志·二十略》之一。虽犹书中之一章,然其在姓氏书发展史上之影响与价值不可低估。《氏族略》卷一为序目,卷二至卷五详考二千二百九十三个姓氏之来源、沿袭与演化,卷六为总论十三篇,分别论述与例举同名异实、改氏、改恶氏、汉魏受氏、变夷、变于夷、别族、避讳、音讹、省文、省言、避仇、生而有文等特别姓氏。郑氏论得姓受氏者分为三十二类:一曰以国,二曰以邑,三曰以乡,四曰以亭,五曰以地,六曰以姓,七曰以字,八曰以名,九曰以次,十曰以族,十一曰以官,十二曰以爵,十三曰以凶德,十四曰以吉德,十五曰以技,十六曰以事,十七曰以谥,十八曰以爵系,十九曰以国系,二十曰以族系,二十一曰以名氏,二十二曰以国爵,二十三曰以邑系,二十四曰以官名,二十五曰以邑谥,二十六曰以谥氏,二十七曰以爵谥,二十八曰代北复姓,二十九曰关西复姓,三十曰诸方复姓,三十一曰代北三字姓,三十二曰代北四字姓。有因不明其氏族之所本者,按本字以四声分列,又有各种复姓不知其本者附于四声之后。与王符、应劭相比,郑氏意欲充其类而尽其极,当然其中有些类别乃是姓氏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之产物。抑不仅此,其大类之下复又分小类,如以国为氏下细分“古帝王氏”、“周同姓国”、“周异姓国”、“周不得姓之国”、“夏商以前国”、“夷狄之国”、“汉郡国”等七类,以邑为氏下细分“周邑”、“鲁邑”等十四类。其大类是否有必要分得如此之细,可以商榷;其小类则是为清眉目而分。合大类小类及十三篇总论而观之,郑氏确实对宋以前姓氏作过系统、深入之学术性研究,但过分强调溯源分类,致使具体溯源得姓之由、引征历代人物及部类划分多有可商之处。张澍曾批评其“舛谬处盈千累百,真驳之不胜驳”(50),未免过于苛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