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新史学”思想解析(5)
注释: ①周予同:《五十年来中国之新史学》,见《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521页。 ②关系较密切的成果有陈勇的《略论钱穆的历史思想与史学思想》(《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第2期)、刘巍的《抗战期间钱穆所致力的“新史学”》(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③陈寅恪:《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见《金明馆丛稿二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361~362页。 ④傅乐成:《傅孟真先生年谱》,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33页。 ⑤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见欧阳哲生主编:《傅斯年全集》第3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9~10页。 ⑥1932年10月,傅斯年推出《东北史纲》第1卷,以历史为据,证明东北属于中国,驳斥日本“满蒙在历史上非支那领土”之谬论;后又草拟《中国民族革命史》,以唤起中华民族精神。 ⑦吴相湘:《钱穆阐扬传统文化》,见《民国百人传》第4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194页。 ⑧张荫麟:《中国史纲·自序二》,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11页。 ⑨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自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1页。 ⑩张荫麟:《中国史纲·自序一》,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1~2页。 (11)1933年,国民政府教育部组编“大学丛书”,缺乏合适的中国通史著作,遂将夏曾佑的《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改名《中国古代史》,纳入“大学丛书”,以满足大学通史教学要求。钱穆撰《评夏曾佑〈中国古代史〉》原刊于1934年3月31日天津《大公报》“图书副刊”第20期,署名“公沙”;今据钱穆的《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九)》,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3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280页。 (12)《论近代中国新史学之创造》(署名“未学斋主”,原刊于1937年1月17日《中央日报》“文史副刊”第10期;后收入《中国历史研究法》附录《略论治史方法》),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164页。 (13)钱穆:《国史大纲·引论》,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8页。 (14)张荫麟:《中国史纲·自序一》,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7页。 (15)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序》,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3页。 (16)钱穆:《如何研究中国史》(原刊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教育季刊》第1期,1937年2月;后收入《中国历史研究法》),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167页。 (17)钱穆:《历史与教育》(原刊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教育季刊》第2期,1937年5月;后收入《中国历史研究法》),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178~179页。 (18)钱穆:《中国史学发微·读史随札》,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2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2页。 (19)钱穆:《国史大纲·引论》,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10~11页。 (20)胡适:《答胡朴安》,见《胡适全集》第23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606页。 (21)钱穆:《国史大纲·引论》,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3~4页。 (22)李埏:《昔年从游之乐,今日终天之痛--敬悼先师钱穆先生》,见李振声编:《钱穆印象》,学林出版社,1997年,第82页。 (23)钱穆:《中国今日所需要之新史学与新史学家》(原刊于《思想与时代》18期,1942年1月;后收入《中国历史研究法》),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197页。 (24)钱穆:《历史与教育》(原刊《历史教育季刊》2期,1937年5月;后收入《中国历史研究法》),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182页。 (25)梁启超:《变法通议》,见《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中华书局,1989年,第70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