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新史学”思想解析(6)
(26)张君劢:《义理学十讲纲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29页。 (27)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见《新校资治通鉴注》(一),台北:世界书局,1970年,第28页。 (28)钱穆:《中国今日所需的新史学与新史学家》(原刊于《思想与时代》18期,1942年1月;后收入《中国历史研究法》),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201~202页。 (29)钱穆:《中国今日所需的新史学与新史学家》(原刊于《思想与时代》18期,1942年1月;后收入《中国历史研究法》),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206页。 (30)钱穆:《中国今日所需的新史学与新史学家》(原刊于《思想与时代》18期,1942年1月;后收入《中国历史研究法》),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207页。 (31)刘家和:《史学、经学与思想--在世界史背景下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95页。 (32)金毓黻:《中国史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406页。 (33)周予同指出,与“专史”相对的“通贯政治、经济、学术、宗教等”的“通史”,这种体裁非中国所固有,是由日本输入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新史学》,见《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535页) (34)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学衡》第74期,《文苑、文录》第10页,1931年3月。 (35)张尔田:《与大公报文学副刊编者书》,《学衡》第66期,《文苑》第5页,1928年11月。 (36)钱穆:《〈国史大纲〉书成自记》,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7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62页。 (37)钱穆:《国史大纲》,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7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22页。 (38)钱穆:《〈国史大纲〉书成自记》,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7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62页。 (39)钱穆:《国史大纲》,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7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25页。 (40)钱穆:《略论治史方法》(原刊于1936年11月《中央日报》“文史副刊”《读史随笔之一》),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158~159页。 (41)钱穆:《崔东壁遗书序》,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3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442页。严耕望在《钱穆宾四先生与我》中说:“自抗战之前,中国史学界以史语所为代表之新考证学派声势最盛,无疑为史学主流;唯物论一派亦有相当吸引力。……先生民族文化意识特强,在意境与方法论上,日渐强调通史,认为考证问题亦当以通识为依归,故与考证派分道扬镳,隐然成为独树一帜、孤军奋斗的新学派。”(《治史三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62页) (42)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159页。 (43)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159页。 (44)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1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12页。 (45)钱穆:《国史大纲·引论》,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7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30页。 (46)钱穆:《国史大纲·引论》,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7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33页。 (47)钱穆:《国史大纲·引论》,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7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33页。 (48)钱穆:《国史大纲·引论》,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7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33~34页。 (49)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自序》,见《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卷,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21~22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