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大学之名的中世纪起源与考释(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网 张弢 参加讨论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教宗英诺森三世在信件中使用了“universitas”作为巴黎学人社团的称谓,但是教宗在同一封信中也使用了universitas的多个同义词来称呼巴黎的学人社团。其中有communioni magistrorum、communioni vestre以及societatis eorum in magistralibus等称谓。与universitas一样,communio和societas所指的都是同一社团,即巴黎的学人共同体。这表明,在13世纪初期universitas还没有成为学人共同体的特定称谓。作为一个表示组织种类的普通名词,universitas仍可以与communio、consortium、societas等表示社团和行会的词汇互换使用,在词义上并没有区别。也就是说universitas magistrorum与communio magistrorum,以及universitas vestra和communio vestra可以视作两组同义词,它们都是经教廷认可的称谓。
    这封英诺森三世的回信也引出了另外的疑窦。教宗在信中曾称巴黎学人的社团为“你们的共同体(universitas vestra和communio vestra)”。问题在于,巴黎学人在致教宗的去信中是否已经率先称呼自己的社团为“我们的共同体(universitas nostra或communio nostra)”,所以教宗才在回信中使用了“我们的(nostra)”对称“你们的(vestra)”,以此作为对巴黎学人们的回应。遗憾的是,巴黎学人那封致教宗的去信已经无踪可寻。我们无法知道巴黎学人们在当时称自己的社团为universitas还是communio,或是使用了其他名词。
    在得到了王权和教廷的双重承认之后,巴黎的学人团体得以更加稳定地发展。它马上吸收了学生加入其中,发展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体。壮大后的共同体同样得到了教廷的承认。1215年,英诺森三世派遣特使罗伯特(Robert of)前往巴黎规范大学的章程——即巴黎学人章程(status Parisiensium scolarium)。在特使致巴黎学人社团的教令中,他对这个共同体的称谓是“universitas magistrorum et scolarium”。(23)教令的行文中不再有communio或societas等universitas的同义词出现;而一律使用的是universitas。而且,文中也曾省略了用于限定universitas的属格名词“magistrorum etscolarium”,而把巴黎的学人共同体直接简称为“Universitas”。这说明,在当时各方都已知的语境下,单独出现的universitas业已可以作为学人共同体的代名词甚至专有名词使用。至于为什么是universitas而不是其他名词——如communio、consortium、societas等等——从诸多同义词中脱颖而出,被用来专门指称学人共同体,只能说是历史的偶然。
    自1215年起,巴黎大学有了受教廷认可的规范及章程。更为重要的是,罗马的教廷对中世纪大学即universitas这种学人共同体形式和称谓上的认可。在教宗英诺森三世的继任者霍诺留斯三世(Honorius III,1216-1227年在位)的任期内,universitas的称谓被教廷广泛地传播和施用于西欧各地的大学。霍诺留斯三世上位伊始,即1217年,他就明确称巴黎大学为“universitas——学人共同体”。(24)此外,霍诺留斯三世把universitas的称谓也应用到了其他两个大学的诞生地。在13世纪20年代,他称博洛尼亚大学为“universitas scholarium(学生共同体)”,称牛津大学为“universitas Oxoniensis(牛津的共同体)”。(25)至此,三所最古老的中世纪大学都被教廷承认为学人共同体universitas的形式。
    不但如此,霍诺留斯三世还把universitas的称谓用于新组建的大学。例如,他于1220至1221年间对帕伦西亚大学(Palencia——位于当时的加斯蒂亚王国,现西班牙的西北部)的改制给予支持。教宗教令当地教会为帕伦西亚大学“universitas vestra”提供财政上的资助,由此保障了帕伦西亚大学的人员基础。(26)经由教会的帮助,中世纪的帕伦西亚大学才得以最终组建。(27)
    自13世纪20年代起至50年代,西欧各地新兴的大学或自己冠名或被教廷以及世俗权力称为universitas。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包括现今法国境内的蒙彼利埃大学(Montpellier)“universitas medicorumtam doctorum quam discipulorum Montispessulani”、(28)图卢兹大学(Toulouse)“universitas magistrorum et scolarium Tholose”,(29)今英国境内的剑桥大学(Cambridge)“universitas scolarium Cantebrig”(30)以及现今西班牙境内的萨拉曼卡大学(Salamanca——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上当时的加斯蒂亚—莱昂王国)“universitas magistrorum et scolarium Salamantin”等。(31)
    在13世纪上半叶的西欧、南欧以及英伦,已经涌现出了多所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的核心人员就是学人——教师和学生,而中世纪大学的组织方式就是由这些学人组成的社团或行会。所以,中世纪大学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组织,而并非像当今的大学或学校一样是一个机构。这种学人的组织与其他的行会或社团同样受到了罗马法和教会法的双重承认,拥有合法的身份和独立的社会地位。(32)仍是在13世纪的上半叶,各地的学人社团逐渐统一称谓为universitas。这次称谓的统一仅是出于不同的使用者对universitas一词的习惯性使用,而并非出自有计划的约定。同时,各地大学的名称也有不同之处。其主要区别在于用来说明universitas的属格名词。这是因为在不同的地域,组成大学人员的身份各异。有的大学是单一的教师共同体universitas magistrorum,或者学生共同体universitas scholarium;有的则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体universitas magistrorum et scholarium。
    自13世纪始直至中世纪的末期,教廷、地方教会、皇权、王权、各地的诸侯、甚至一些城市的政府,都开始组建自己所在领地和势力范围内的大学,他们也由此成为了中世纪大学的兴建者。在他们颁布的组建新大学的特许状中或者在他们赐予大学的各项特权敕令中,都称所组建的大学为universitas。也就是说,他们在新组建的大学中保留了universitas的组织形式,使得学人们可以在自己的共同体内实行自治。而在其自治的过程中,学人们更是为中世纪大学打上了深刻的共同体的烙印,比如他们制定的大学章程称为statuti universitatis,他们所掌握的大学印章叫做sigillum universitatis。
    由于中世纪大学身为共同体的组织形式,中世纪大学中的学人才是大学真正的载体和主体。到了中世纪晚期,单独出现的universitas更是成为了指称中世纪大学的专有名词之一:无论这些大学是在学人共同体的基础上发展兴起的(ex consuetudine),或是由其他大学迁徙而来的(ex secessione),还是在14和15世纪由外部的权势组建而成的(ex privilegio)。总之,中世纪拉丁语中universitas所指的是人的集合体。具体到中世纪大学,它指的是学人共同体,而不是指所有的学科科目或者知识领域的集合。所以,不能将中世纪大学universitas解释为“研习包罗万象学术或研究所有学问(universality of learning)”的学校。(33)
    三、studium与universitas
    在中世纪的史料中对中世纪大学的称谓并不止universitas一个名词,与universitas一词几乎同时出现的还有名词studium。西方现代语言中也有studium这一名词。比如德语中的studium就表示大学的学业、研究、学习等。但拉丁语名词studium的基本词义与教育、学习、学校等本无直接联系,它来自拉丁语的动词studere。而studere是指努力追逐、热心于某事的动作。由此,名词化了的studium的本意为热心、热情、努力等。(34)
    由于studium有努力上进的词意,在中世纪早期的拉丁语中它就被转用于学习、学业、研究等词义。(35)在12世纪以后,studium的词义进而被引申为学校、教育机构或场所。(36)位于某某城镇的学校可以写作studium in civitate……或studium apud……然而,在13世纪以前,表示学校的拉丁语名词一般为sc(h)ola,并经常以复数形式出现sc(h)olae。(37)于是,自12世纪起,studium逐渐成为了sc(h)ola的近义词,如“在学校中教学sc(h)olas regere”也可以写做“studium regere”。在出自1189年的史料中,博洛尼亚的教育机构就被称为“studium in civitate Bononi[a]e”。(38)也就是说,当给studium加上说明其地点的名词时,studium就表示位于当地的学校。鉴于12世纪的博洛尼亚是当时法学教育的中心,法学教师众多而且学校林立;再者,博洛尼亚还是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发源地之一。所以,studium Bononiae所指的或是当地的学校,或是早期的博洛尼亚大学。因此studium作为中世纪大学的称谓可能于12世纪末已在博洛尼亚出现。
    在出自13世纪早期的有关中世纪大学的史料中,studium已经常和universitas一同出现。已知的最早史料仍是来自教廷,仍出自上文已经提及的教宗霍诺留斯三世之手。他在1219年写给巴黎教会的信中同时使用了“Parisiensium universitas”和“studium Parisiense”来称呼巴黎大学。(39)也就是说,教廷既承认中世纪巴黎大学身为学人共同体universitas Parisiensis的组织形式,又认可它作为studium Parisiense有着与学校相同的性质并承载同样的教学功能。这两个称谓的所指都是中世纪的巴黎大学,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各自所指的是巴黎大学不同的方面。
    而这样的双重称谓并不仅仅用于巴黎大学。本文第二部分提及了霍诺留斯三世曾于1220至1221年间支持帕伦西亚大学进行改制。(40)在颁给帕伦西亚大学的特许状中,霍诺留斯三世允许帕伦西亚当地的“学校[sc(h)olas]”经过“大学改制(reformare studium)”后,结成“学人共同体”,并承认其为一所新组建的中世纪大学。(41)教廷既称帕伦西亚大学为“studium in civitate Palenti[a]e”,又同时称之为“universitas vestra”。
    在已知的出自世俗权力方面的史料中,最早使用studium来称呼大学的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II,1220-1250年在位)。他于1224年广谕天下,称要在那不勒斯(Napoli)组建一所新的“大学(studium)”。(42)此外,在1239年撰写的帝国编年史中,也直称那不勒斯大学为“studium Neapolitanum”。(43)可见,studium一词自13世纪20年代起已经被通用来指称中世纪大学。当它与表明地点的名词或者形容词组合在一起时,所指的就是当地的大学,比如博洛尼亚大学(studium Bononiense),巴黎大学(studium Parisiense),或那不勒斯大学(Neapolitanum studium)等。
    此外,自13世纪30年代起,在史料中还出现了把universitas和studium组合在一起共同指称中世纪大学的用法。在教宗格里高利九世(Gregory IX,1227-1241年在位)1231年颁给巴黎大学的著名教令Parens scientiarum中,不但称巴黎大学为“universitas”和“studium”,更称它为“universitas studii”——字面意思为“(巴黎)大学的学人共同体”。(44)这种组合的用法更为后世所常用。特别是对于中世纪晚期才组建的大学来说,更愿意把所有指称大学的名词组合在一起都冠于自己的正式名称中。比如14世纪中晚期在神圣罗马帝国内组建的海德堡大学universitas studii Heydelbergensis、科隆大学universitas studii Coloniensis、埃尔福特大学universitas studii Erfordensis等等。(45)新组建的大学既想借此名称显示自己继承了源自12至13世纪大学形成时期学人共同体的传统,又把自身的地位抬升到了与在当时就已有百年历史的老大学的同等高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