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演说与雅典民主政治(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蒋保 参加讨论

    其实在演说中,伯里克利是通过对战争的性质和局势利弊的理性分析说服民众,最终取得民众的认同。演说一开始,伯里克利提出观点,反对向斯巴达作任何让步。他说:“如果我们拒绝撤销麦加拉法令的话,你们任何人不要以为我们不应该为这一点小事情而作战……如果你们让步的话,你们马上就会遇着一些更大的要求,因为他们会认为你们是怕他们而让步的。……在请求仲裁之前,处于平等地位的人向他们的邻人提出要求,而把这些要求当作命令的时候,向他们屈服,就是受他们的奴役,无论他们的要求是怎么大或怎么小。”(23) 在这里,伯里克利分析指出拒绝撤销麦加拉法令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如果接受斯巴达的条件那就意味着向他们屈服,受他们的奴役。因此,不能向斯巴达妥协,应随时做好战争的准备。然后,伯里克利详细分析对比了双方的战争资源、军事力量,指出资源和军事的优势都在雅典一边。他说:“至于战争以及双方所能利用的资源,我想要你们听听我的详细报告,认识到我们的势力不是较弱的一边。伯罗奔尼撒人自己耕种他们自己的土地;无论在个人方面或国家方面,他们没有金融财富;因此,他们没有在海外作战的经验,也没有作长期战争的经验;因为他们彼此间所发生的战争,由于贫穷的缘故,都是短期的。这样的人民不能经常配备一个舰队的海员,也不能经常派遣陆军;因为这样,就会使他们离开自己的土地,花费自己的资金,而何况我们还控制着海上。”(24) 接着他又进一步分析了海上势力和雅典同盟国的重要性,建议雅典人放弃土地和房屋,保卫海上的城市。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同远优于自己的伯罗奔尼撒陆军作战,而且还可以保护自己的同盟国。最后,伯里克利在演说中引用先辈抗击波斯人的历史典故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激励民众。他说:“我们也要知道,无论对于城市也好,对于个人也好,最大的光荣是从最大的危险中得来的。当我们的祖先反对波斯人的时候,他们还没有我们现在所有的这样的资源;就是他们所有的那一点资源,他们也放弃了,但是他们驱逐了外族的入侵,把我们的城邦建成现在这个样子,这是由于他们的贤智,而不是由于他们的幸运;由于他们的勇敢,而不是由于他们的物质力量。我们要学他们的榜样:我们应当尽一切力量,抵抗我们的敌人,努力把与平常一样伟大的雅典遗传给我们的后代。”(25)
        雅典历史上著名的“密提林辩论”也许最能说明演说的说服功能和对公民大会决策的影响。公元前427年夏攻陷密提林后,雅典人召开公民大会讨论如何处理战俘问题。克里昂和戴奥多都斯分别代表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在公民大会上发表演说。公民大会通过了克里昂的提议,决定处死密提林全体成年男子,而把妇女和未成年的男女都变为奴隶。但是第二天,雅典人突然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开始想到这样的一个决议是多么残酷和史无前例。于是雅典人再次召开公民大会,重新讨论密提林战俘问题。和上次公民大会一样,还是克里昂和戴奥多都斯分别代表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在公民大会上发表演说,但是这次戴奥多都斯的建议通过了。(30) 这就是雅典历史上著名的“密提林辩论”。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这两次大会上,讨论的是同样的议题,同样还是克里昂和戴奥多都斯代表两种对立的观点演说,但是他们前后两次的演说却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令民众作出截然相反的决策。为什么呢?如果从演说者发表演说时民众的心理来分析,我们可能会找到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修昔底德说,第一次公民大会召开的时候,密提林战争刚刚结束,民众的心理还依然处于愤怒的状态,对密提林人充满了痛恨和怨愤。因为他们认为密提林暴动是蓄谋已久的事情,更何况是在他们没有将后者视为自己属国的情况下发生的。其实看看雅典人如何处置密提林的将军萨利修斯,我们就可以知道雅典人到底有多么痛恨密提林人了。根据修昔底德的记载,当萨利修斯和其他战俘到达雅典的时候,虽然萨利修斯提出他可以帮助雅典人,使斯巴达人从普拉提亚撤军,但是雅典人马上把他处死了。(31) 而克里昂在演说中正是充分利用了雅典民众对密提林人的这种愤怒和怨恨的心理,提出将密提林全体成年男子处以死刑,把妇女和未成年的男女变为奴隶。虽说戴奥多都斯发言竭力发对,并指出匆忙和愤怒是阻碍善良主张的两大障碍--匆忙通常是和愚笨连在一起的,而愤怒是思想幼稚和心胸狭窄的标志。(32) 但是克里昂最终说服了民众,通过了此项提议。然而,经过一天一夜的消磨,当雅典召开第二次公民大会的时候,民众的心理有了明显转变,他们的愤怒情绪有所消减。这正如克里昂在第二次演说中所说的那样:“经过相当久的时间之后,受害者才来对付作害者,那时候受害者的怒火已经消失了;惩罚罪犯最好和最适当的办法是马上报复。”(33) 然而克里昂的这段话似乎预示着自己这次演说的失败,因为他已经看到了民众对“密提林辩论”前后的心理变化。看来这次是戴奥多都斯在演说中充分利用了民众愤怒情绪消减的心理,顺应民意,提出了较为温和的政策,建议只审判暴动的贵族首领,让其余的人在自己的城邦中生活,从而说服了民众,使得自己的提议得以通过。可见,在处理密提林问题上,雅典民众前后截然相反的决策足以说明演说的说服功能和对公民大会决策的影响。所以在第二次演说中,克里昂则抱怨:“你们(指民众)经常是言辞的欣赏者;至于行动,你们只是从人家的叙述中听来的;如果将来需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们是从听到关于这个问题的一篇好的演说词来估计可能性;至于过去的事情,你们不根据你们亲眼所看到的事实,而根据你们所听到的关于这些事实的巧妙言词评论,一个新奇的建议马上骗得你们的信任;但是被证实了的意见,你们反而不愿意采纳;凡是平常的东西,你们都带着怀疑的态度来看待;遇着似是而非的理论,你们就变为俘虏……你们是悦耳言辞的俘虏;你们象是坐在职业演说家脚下的听众,而不象是一个讨论国家事务的议会。”(34) 克里昂的抱怨或许更能说明演说的说服功能和对公民大会决策的影响,正如他“处死密提林全体成年男子,而把妇女和未成年的男女都变为奴隶”的提议在前一次公民大会上通过的一样。
        “西西里辩论”是反映演说的说服功能和对公民大会决策影响的又一个重要例证。公元前415年,雅典人举行公民大会,讨论是否向西西里派遣远征军,帮助厄基斯泰人对栖来那斯人作战。正反两方面的意见都表达了,但是受到赞成远征一方演说的鼓舞和影响,通过了派遣60条船舰前往西西里的提议。五天之后,雅典人又举行了一次公民大会,讨论最迅速地准备远征的船舰,并表决增加军需供应以满足远征将军们的需要。尼西阿斯认为雅典人的政策是错误的,所以他上前发表演说,想改变雅典人的心志。尼西阿斯发言之后,虽然也有少数人赞成他,但是大多数跑向前来说话的人都赞成派遣远征军,不要对已经通过的议案退却。支持远征军最激烈的是亚西比得,他也走向前发表演说。听了亚西比得的发言之后,雅典人比过去更加急于想发动这次远征了。(35) 最后,雅典人表决通过了关于远征军的数目以及远征军的一般事务。为什么亚西比得能够说服民众支持远征呢?根据修昔底德的记载,在召开公民大会讨论远征西西里问题的时候,雅典民众受到厄基斯泰人和雅典代表团报告的鼓舞,处于激动和兴奋的状态。亚西比得正是利用了民众这种激动、兴奋的心理,谄媚民众,鼓动远征。虽然尼西阿斯详细论证了远征的不切实际、远征的难度,但是他无法改变民众此刻高昂的情绪和兴奋的心理,所以最后是亚西比得的提议通过了。这正如修昔底德所评论的:“雅典人完全没有因为准备工作的困难而失去远征的欲望,反而比以前更加热烈些……每个人都充满了远征的热情。年老一点的人认为他们将征服那些他们将航往的地方,或者,有了这样大的军队,他们至少不会遭到灾祸了;年轻一点的人希望看看远地的风光和取得一些经验,他们相信他们会安全地回来的;一般民众和普通士兵希望自己暂时得到薪给和扩大帝国使他们将来可以取得永久的薪给工作。大多数人的这种过度热忱的结果使少数实际上反对远征的人害怕别人说他们不爱国,如果他们表示反对的话,因此就不作声了。”(36)
        由此看来,在公民大会上,演说的目的在于说服民众,以便影响民众在公民大会上对其提议的决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