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新边疆”的准备阶段 肯尼迪在竞选总统的同时,开始着手社会经济改革的准备工作。 首先, 向选民宣传国内“新边疆”社会经济改革的目标和遵循的政策路线。1960年10月12日和31日,肯尼迪分别在纽约和宾夕法尼亚发表竞选演说,集中说明在经济上将奉行补偿性财政政策、灵活的货币政策、非强制性工资一物价指导线、税制改革和人力投资,以达到5%的经济增长率,充分就业、 控制通货膨胀和美元币值不变的目标。在民权问题上,保证将充分运用联邦行政部门的权力和通过民权立法的形式,取消种族隔离和一切歧视黑人的规定。在扩大“福利国家”方面,囊括了“公平施政”和五十年代中期以后所有在国会搁浅的有关法案。肯尼迪还宣布了在空间技术领域赶超苏联的目标。 其次,听取各种经济政策建议。在如何实现国内“新边疆”问题上,美国当时有三种政策主张供肯尼迪选择。第一种是美国凯恩斯主义主要代表沃尔特·海勒提出的“新经济学”。海勒认为,美国经济停滞和失业增加的原因是由于潜在生产能力与实际生产能力之间已形成越来越宽的“鸿沟”,这是长期以来政府奉行补偿性财政政策的恶果。因为这种政策要求在经济危机之后增加税收和削减开支来弥补反危机产生的赤字,从而对经济增长造成“财政阻力”。要提高经济增长率和实现充分就业,政府必须改而实行以3.5%的经济增长率和4%以下失业率为目标的长期赤字财政。海勒特别强调赤字减税的作用。他认为,美国的高税率已严重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应优先考虑减税,用增加企业利润的方法刺激投资。并主张用工资-物价指导线控制通货膨胀。第二种是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威廉·马丁和后任肯尼迪政府财政部长狄龙提出的结构主义主张。他们认为,美国的失业是结构性失业,原因是工人缺乏教育和技术培训,存在着萧条地区和种族歧视。美国的经济发展主要受制于“人力阻力”。(19)主张实行人力投资,通过社会改革,特别是发展职业教育,开发萧条地区等措施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现代化,以减少失业。他们反对在经济正常时期采用赤字财政和廉价货币政策,认为这不仅不能解决结构性失业,还会造成通货膨胀,加速资金外流,摧毁美元的霸权地位。他们主张以增加税收为目的的税制改革,反对单纯减税,尤其是赤字减税。第三种是约翰·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加尔布雷思认为,美国社会经济的弊端是社会失衡,即国家用于社会福利和公共工程的开支太少,与私人经济不成比例,这是丰裕社会中产生贫困的根本原因。应该提高累进税的累进率和增收营业税增加国家收入,用以扩大公共工程和增加福利开支,实现社会平衡。加尔布雷思反对减税,认为这只能加重社会失衡。他还主张国家进行“人力投资”,他说:“现在的经济活动需要大批训练有素的人员,对人的投资和对物质资本的投资同样重要”。(20) 最后,制定社会经济改革的施政纲领。1960年11月8日, 肯尼迪当选为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此时,美国正处在战后第四次经济危机和第一次美元危机之中。肯尼迪被迫把反危机提到首位。在1961年经济咨文中,肯尼迪主要采纳了结构主义的经济政策。经过两个多月,肯尼迪依靠各级政府官员和特别工作小组,根据竞选诺言制定了总统咨文和一系列社会经济的立法计划。 二、国内“新边疆”的第一阶段 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后,1961年1月29日向国会发表了第一篇国情咨文。 他宣布:“目前的经济情况是令人不安的”。“我将在今后十四天内向国会提出一些法案……采取旨在保证迅速恢复经济并为今后扩大的长期发展铺平道路的其他步骤。”(21)这是国内“新边疆”开始的标志。到1962年4月钢铁价格之争结束,为国内“新边疆”的第一阶段,主要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 (1)反经济衰退。肯尼迪在《经济复兴与增长计划》中, 要求国会通过增加失业津贴和社会保险金、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提供紧急救济、对房屋建筑和清除贫民窟提供经费和重新开发萧条地区等法案。到6月底,这些法案经修改后为国会通过。此外,肯尼迪还运用行政措施反衰退。他指示各联邦部门加速开支,下令按新的最低工资法提高被该法排除在外的政府雇员和政府洗衣工人的工资,发放免费食品券,降低联邦住房管理局贷款利息,增加三十亿美元的政府预算。 肯尼迪的措施,对加速美国经济复苏起了一些促进作用。但是,他解决结构性失业的努力,却遭到失败。1961年3月29日通过的“重新开发萧条地区法”被肯尼迪誉为“向每个人都能找到工作这一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可实施结果,成效甚微。国会只为培训失业工人拨款一亿七千万美元。1961-1962年,联邦和地方政府只完成了一万四千工人的培训,(22)这对于五百多万失业大军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为了弥补“重新开发萧条地区法”之不足,肯尼迪又向国会送去“人力开发与训练法”。1962年春才获通过,秋天才获得第一笔拨款,仍然未取得明显效果。1961年经济危机结束后,失业大军没有明显减少,失业率长期保持在5.5%以上。(23) (2)实行“双重利率”有限廉价货币政策。低利率是“新政”以来民主党政府一贯奉行的货币政策。但是,五十年代中期以后,由于西欧金融市场提高了短期利率,美国已不能自由地降低短期利率,否则会加速美元外流,扩大国际收支逆差。因此,肯尼迪政府决定奉行降低长期利率、提高短期利率的有限廉价货币政策。(24)联邦储备委员会与肯尼迪政府达成协议,购买政府发行的长期债券,降低长期利率,刺激投资。这一协议被称为“双重利率”政策,(25)它是六十年代美国政府既要利用廉价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又要利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减轻国际收支逆差的矛盾的产物。“双重利率”政策暂时扭转了美国抵押贷款和债券长期利率上升的趋势。(26) (3)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肯尼迪上台后,即发布一项行政命令,成立了由工会、企业和公众二十一人组成的总统劳资政策顾问委员会,加强政府对劳资谈判的领导。1962年1月,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海勒提出工资-物价指导线, 规定工资和物价的增长不得超过3%的全国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27)尽管它是非强制性的,但在推行这一政策时,肯尼迪政府曾限制了垄断公司任意提价。1962年1-3月,肯尼迪政府直接插手五十年代涨价最厉害的钢铁工业的劳资谈判,促成劳资双方按工资-物价指导线达成协议。可是合同签订不过几天,以美国钢铁公司为首的六大垄断钢铁公司就宣布每吨钢提价六美元。肯尼迪采取断然措施,迫使这些钢铁公司取消了涨价。(28)1962-1965年,工资-物价指导线基本上得到贯彻,对1961-1965年物价稳定局面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