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试论围绕修筑巴格达铁路的德英之争(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师范学报(社科版 徐蓝 参加讨论

   
        二十世纪初,德英进入全面竞争阶段。英国认为,德国贸易在世界各地的推进,它在非洲和东方所表现出来的殖民野心,特别是1898和1900年的两次扩张海军计划,大有咄咄逼人之势。1902年,英国终于摆脱了在南非的困境,此后对巴格达铁路的态度便强硬起来了。
        1902年3月18日,土耳其苏丹颁布敕令,授与安纳托利亚铁路公司建筑巴格达铁路的特许权。一年以后,1903年3月5日,根据一项修改的协定,成立了巴格达铁路公司,作为巴格达铁路的承建人。(16)铁路的主线是从科尼亚到波斯湾,还可在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修建一些支线。奥斯曼帝国政府保证为每公里付出二十七万五千法郎的建筑费,并在每年经营的总收入中每公里付给公司四千五百法郎。此外,授予在铁路两旁二十公里内采矿的权利,并豁免各种进口货物的捐税。
        修建巴格达铁路,需要巨额经费,德国一国的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在苏丹颁布1903年的敕令后,德国资本家便展开了争取英国人投资的活动,但是失败了。英国之所以不肯投资,既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政治方面的原因。英国拥有的士麦那--艾丁铁路公司害怕巴格达铁路将促进海达尔帕夏、亚里山大勒达等港口的发展、而不利于士麦那的繁荣,并减少士麦那--艾丁线的运输量。林奇兄弟的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航运公司一向垄断巴格达和巴士拉之间的航运。但1903年的特许权授予巴格达铁路公司在底格里斯河上航行的一定权利,而且铁路的美索不达米亚段建成后,必将打破林奇兄弟公司对于巴格达和巴士拉之间的航运垄断。与上述企业有关的英国资本家都坚决要求本国政府反对巴格达铁路。再有,安纳托利亚铁路公司不肯把海达尔帕夏到科尼亚一段国际化,也使英国十分不满,因为这意味着德国将永远独占通往东方的小亚细亚门户。1903年4月23日,英首相巴尔福在下院宜布撤消对巴格达铁路的一切支持,理由是德方的建议不符合把全部铁路置于国际监督之下,“防止对任何一个国家的货物和臣民的优待”的原则。(17)
        除经济因素外,保卫英帝国的战略考虑,也是十分重要的。印度在不列颠帝国的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波斯湾则是通往印度的要道,德国要把巴铁一直修到波斯湾,英国政府自然是绝对不能容忍的。1903年5月5日,外交大臣兰斯多恩在上院说:“我们必须把任何国家在波斯湾建立海军基地或设防港口的行为看做对英国利益的一种十分严重的威胁,而且我们必须毫无疑问地使用我们所掌握的一切手段去抵抗它。”(18)同年11月,印度总督寇松在英国海军印度分舰队的护航下,对波斯湾进行了一次示威性的航行。
        英国的反对态度对法国产生了影响。1903年10月23日,法国内阁否决了法国政府参加巴格达铁路一案,并禁止该公司的股票在巴黎证券交易所开盘。
        1904年10月25日,巴格达铁路的第一段(从科尼亚到巴尔格尔鲁)二百公里通车。但是继续停下去,就要通过陶鲁斯山脉,工程十分困难,每公里的造价极大。土耳其政府无法满足为担保建筑这一段路所需的资金,它打算用提高关税(从百分之八提到百分之十一)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然而根据土耳其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没有它们的同意,它是不能随意提高关税的。经过艰巨的交涉,直到1906年9月,英、法、俄才同意增加关税百分之三,次年7月生效。 但是它们提出了许多附带条件,例如必须把增加收入的四分之三用于马其顿的改革,以致资金问题仍未充分解决。
        在此期间前后,缔结了英法协定和英俄协定。德国是法国的世仇,又被英国看做争霸世界的最危险的敌人,德国在土耳其表现出来的扩张野心是促使英国去接近它的老对手法国的一个重要原因。1904年4月,英法签订协约, 主要内容是法国同意英国在埃及自由行动,英国同意法国在摩洛哥自由行动。1907年8月, 继英法协定之后,英国又同俄国签订了协定。由于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取得胜利,英俄在远东的对抗有所缓和;它们在中近东的竞争也不如以前激烈,因为德国成了英俄在这个地区的共同敌人。1907年协定的实质,正如列宁所指出的:“瓜分波斯、阿富汗、西藏(准备同德国作战)”。(19)英法俄在反对修建巴格达铁路上的一致立场,是缔结三国协约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国协约成立后三个月,威廉二世访问了英国。他和英国陆军大臣霍尔丹讨论了巴格达铁路问题。当德皇获悉英国希望控制巴格达到波斯湾的一段铁路,作为一个保卫印度,防止外国军队沿铁路南下的“门户”时,立即答应说:“我会给你这个门户。”后来,英方又提出了一份备忘录,强调必须吸收法、俄两国参加谈判。德国拒绝了,因为这个要求的实质是要把铁路作为四国共管的企业,而德国在共管中势将处于一比三的不利地位。德英之间的谈判于是再次流产。(20)
        1907年以后,德国力图从三国协约中打开一个缺口,以摆脱英、法、俄对它的包围。俄国则因在波斯尼亚危机中没有得到英法的支持和害怕德国势力侵入波斯,也想重新接近德国。在这样的背景下,德皇威廉二世同沙皇尼古拉二世于1910年11月会晤于波茨坦,次年8月19日双方签署了协定。 协定的主要内容是德国承认俄国在波斯拥有“特殊利益”,保证不在波斯的俄国势力范围内谋求铁路、公路、航空和电报线路的租让权。作为交换条件,俄国答应不阻碍德国修筑巴格达铁路,也不阻挠外国资本的参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