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国革命(2)
三、关于背叛劳动人民的问题 指望任何一国资产阶级在革命中不背叛劳动人民,不镇压劳动人民进一步的革命要求,这是不可能的。尽管这种背叛与镇压有先有后,有快有慢,但背叛与镇压总归是必然的,因而不足以据此证明哪一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法国资产阶级在法国大革命中对劳动人民的背叛与镇压,一点也不逊于英国资产阶级。由于法国资产阶级力量单薄,在革命中,在相当程度上需要依靠小资产阶级的支持和参加,对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在一定限度内保持联合,这纯粹是为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但是法国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始终比英国资产阶级凶残得多。固然,英国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镇压了温斯坦莱为代表的掘土派,李尔本的平等派,和爱尔兰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但它和法国大革命初期资产阶级镇压无产阶级的霞白列法案相比,和法国资产阶级镇压巴贝夫的平等派、扎克·卢的忿激派、埃贝尔的“无套裤汉”相比,并无过之,而有不及。如果再加上后来法国资产阶级对1831-1834年里昂工人的镇压,对1848年六月工人起义的镇压和对1871年巴黎公社的镇压,不难看出,法国资产阶级对待劳动人民的凶残程度,比英国资产阶级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任何国家的资产阶级与劳动人民都是对立的,我们不能站在小有产者阶级的立场,认为法国资产阶级是劳动人民的朋友,只有英国资产阶级才是劳动人民的敌人,从而认为法国大革命很彻底,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这在历史的面前是不公正的。 四、关于革命的恐怖问题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确没有法国大革命中那种雅各宾派的恐怖行动。但我们也可以说,法国大革命没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那种全国性的内战。能否各执一端而作出革命彻底与否的结论呢?显然,恐怖行动也好,全国内战也好,事实上都不能孤立地作为革命彻底性的标尺。革命的恐怖行动和革命的国内战争,都只是革命阶级掌握政权的手段,只是革命阶级实现革命目的的方式,它取决于革命进程中革命对象的反抗程度与反抗方式,取决于革命进程中的实际需要。如果革命的手段和革命的方式虽然似乎很“彻底”、很激进,但它脱离革命本身的实际需要,或超过限度而孤立了自己,以致最后没有完成或没有很好地完成革命的任务,没有真正达到革命的目的,这就是只追求革命的口号、革命的手段、革命的形式而不顾革命结果的“革命”。这种“革命”所带给人民的苦果,对社会的进步所造成的损失,事实上不低于反革命的破坏。历史科学有责任严肃地总结经验,引以为戒,从而彻底摆脱几千年来小有产者阶级这种根深蒂固的形而上学观点与唯“左”即革的幼稚病。我国文化大革命,既有很彻底的恐怖行动,人人自危;也有很全面的全国内战,刀光炮影,处处武斗。试问:“它算不算彻底的革命?事实证明,文化大革命尽管恐怖行动很彻底,全国内战很全面,却只有惊人的破坏,毫无积极的结果。由此可见,用没有雅各宾派那样的恐怖行动来断定英国革命不彻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在英国革命中,封建势力和其他反革势力的反抗与破坏,在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事实上并没有达到迫使资产阶级实行恐怖统治的程度。一个在历史上比较成熟的阶级,当然没有必要故意盲目用恐怖行动来把自己装扮成很“革命”,像堂吉诃德那样向自己“制造”与假想的敌人专政。经常处于分化趋势的小生产者阶级永远无法真正成熟,他们“成熟”的最高点只能达到蒲鲁东主义和巴枯宁主义。 五、关于支援别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在法国大革命中,几乎所有欧洲各国的封建势力都结成“神圣同盟”,反对法国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出于与法国资产阶级在欧洲乃至全世界争霸的目的,也参加了这个“神圣同盟”。而法国资产阶级在反抗欧洲封建势力的联合镇压中,事实上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势力,从客观上支援了欧洲许多国家资产阶级的革命要求。于是,有人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标准去品评资产阶级革命,得出英国革命不彻底,法国大革命很彻底的结论。其实,法国资产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一样,并不是无私的国际主义者,也不是资产阶级国际革命派。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国的资产阶级是无私的国际革命派。法国资产阶级之所以对欧洲许多国家的封建势力进行打击,首先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封建势力与法国大革命势不两立,法国资产阶级被逼迫得没有别的选择;其次是因为法国资产阶级受所有的资产阶级共同的“天生”的贪欲和侵略本性所驱使,要向欧洲这些正在作垂死挣扎的封建国家勒索发财。当法国资产阶级进入这些国家以后,纯粹以掠夺和扩张为己任。拿破仑在这些国家的行径,十分清楚地反映了这一点。如果这也算是支援,那末,后来各国资产阶级在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按照自己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势力,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岂不也属支援,岂不也都成了国际主义者? 六、关于保留君主立宪制度问题 君主政体,并不单只代表封建王权。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过君主政体。它是一种能为一切剥削阶级的统治服务的政体。在法国大革命中和革命以后,法国资产阶级曾经长期在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之间徘徊观望,举棋不定。先后曾出现过拿破仑一世、路易十八、查理十世、路易·菲力蒲、拿破仑第三的君主统治。在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之间,一共徘徊了八十二年,最后选择共和制。但法国的法制基本上是在拿破仑统治时期奠定的,法国的国威也以这时比较显赫。在英国革命中,经过四十八年的反复,于1688年确立君主立宪制。后来,还有德国、俄国、日本等国家通过改良,也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同民主共和制的政权形式相比,君主立宪制当然是保守的、落后的。但是,也仅仅是形式。关键在于那个阶级掌握了政权。毛泽东同志指出:“所谓‘政体’问题,那是指的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⑤资产阶级革命,首先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国体问题,即资产阶级在国家中的统治地位问题。其次,才是解决体现与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政权形式--政体问题。我们评论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彻底与否,首先应该着眼于国体问题上,即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问题上解决得怎样。中国的辛亥革命,不是也建立了民主共和制,解决了政体问题吗?可是我们为什么称这次革命失败了呢?因为这次革命并没有解决国体问题,并没有确立资产阶级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在通过革命解决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问题上,拿英国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相比,略有历史常识的人都能发现,英国革命比法国大革命彻底得多。因为经过革命,英国整个资产阶级十分牢固地掌握了统治权,巩固了它在英国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地位。而法国大革命后,资产阶级在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地位长期不牢固、不稳定。法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对封建势力而言,曾产生过多次波旁王朝的复辟;对资产阶级内部而言,各阶层的政治代表长期互相倾轧,几乎没有几届政府是整个资产阶级的政府,对劳动人民而言,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次数之多,声势之大,也远远超过英国;对殖民地而言,常常得而即失,消声匿迹,在北美、南美、印度、非洲、亚洲都是这样。如果我们只是片面地看问题,只看问题的表面和形式,英国革命保留了君主立宪制,不仅没有法国大革命彻底,同时也没有辛亥革命彻底。摘掉小资产阶级的形而上学的“眼镜”就会发现,这是不科学的。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