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略论二战前夕英法外交的策略变化(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黄家泉 参加讨论

总之,从意识形态的对立和战前英法外交的基本目的来看,“祸水车引”无疑是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反苏反共的强烈愿望,而且也是英法统治集团力图躲避纳粹打击,进而坐收渔利的一种重要策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愿望和策略,事实上也并未能成为其战前外交的一贯政策。从纳粹上台至慕尼黑勾结之前,英法(特别是英国)外交的主要倾向,显然是对德妥协和让步,以期调整与法西斯国家的关系。这种妥协和让步,其中当然也包含着“祸水东引”的一定因素;从慕尼黑勾结至布拉格危机之前,英法统治集团进而想把德国的侵略引向东方,遂使“祸水东引”这种因素曾一度发展为英法外交的一种主要倾向;但是,从布拉格危机后直到大战爆发之前,由于英法本身的利益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英法被迫对德国的扩张实行某种程度的“遏制”。于是“遏制”乃继而成为其外交的主要倾向。在这个时期内,“祸水东引”虽然阴魂犹存,时有反复,但显然已不是主流。可见,从维护其自身的霸权利益出发,英法的外交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东引”说法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都未免过于偏颇,有失客观。
    注释:
    ①高明振:《祸水东引析考》,载《华中师院学报》(哲社版)1982年第2期。
    ②张培义:《“祸水东引”还是“避战求和”--绥靖政策目的浅析》,载《山东师院学报》(哲社版),1981年第2期。
    ③《列宁全集》,第20卷第401页。
    ④《德国外交政策文件》(1918-1945年)华盛顿1950年版(下简称《德国外交政策文件》),第4辑第1卷第32页。
    ⑤[英]基斯·米德尔马斯:《绥靖战略》,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版(下称中译本)第2页。
    ⑥[英]基斯·米德尔马斯:《绥靖战略》,中译本第28页。
    ⑦《德国外交政策文件》,D辑,第1卷第36页。
    ⑧苏联外交部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文件和材料》莫斯科1948年俄文版,第1卷第27页。
    ⑨[英]基斯·米德尔马斯:《绥靖战略》,中译本第88页。
    ⑩同上,第89页。
    (11)[英]约翰·惠勒-贝内特:《幕尼黑-悲剧的序幕》,北京1978年版第312页。
    (12)[英]基斯·米德尔马斯:《绥靖战略》,中译本,第90页脚注。
    (13)[英]基斯·米德尔马斯:《绥靖战略》,中译本,第741页。
    (14)《列宁选集》第2卷第810页。
    (15)[英]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商务1975年版,(下称《丘吉尔回忆录》第1卷第512页。
    (16)《英国外交政策文件》(1919-1939年)伦敦1949年版,第2卷第465页。
    (17)苏联外交部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文件和材料》,莫斯科1948年中文版,第二卷第169页。
    (18)(19)《丘吉尔回忆录》第1卷第558页。
    (20)1939年5月4日《纽约先驱论坛报》(New York Herald Tribune)
    (21)《德国外交政策文件》,D辑,卷Ⅵ:《和平的最后几个月,1939年3月-8月》,第783页、第970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