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书评 像其他学术刊物一样,《古代中国》也刊登了书评,但这些书评并不受篇幅的限制。其实,第18辑载有长达87页的书评(见5.3)。由于无篇幅的限制,写书评的学者可以深入讨论最引起学术界注目的书。下面列出书评及书名(以内容的年代早晚为序): 5.1 David N.Keightley,《英国收藏的甲骨》,Early China 14,论李学勤、齐文心和艾兰(Sarah Allan)作《英国所藏甲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5.2 Edward L.Shaughnessy,《西周文明的评论》,Early China 15,论许倬云和Katheryn Linduff作Western Zhou Civilization(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8年)。 5.3 Lothar von Falkenhausen,《西周研究中的问题》,Early China 18,论Jessica Rawson作Western Zhou Bronze Vessels in the Arthur M.Sackler Collections(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1年)以及Edward L.Shaughnessy作Sources of Western Zhou History:Inscribed Bronze Vessels(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1年)。 5.4 Charles Hartman,《比兴的象征》,Early China14,论Pauline Yu作The Reading of Imagery in the Chinese Poetic Tradition(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7年)。 5.5 Henry Rosemont,《跳舞的儒礼师》,Early China 17,187-194,论Robert Eno作The Confucian Creation of Heaven:Philosophy and the Ddfense of Ritual Mastery(Albany:SUNY Press,1990年)。 5.6 Robert Eno,《为了写儒家经学史》Early China 17,195-214,论John Henderson Scripture,Canon,and Commentary:A Comparison of Confucian and Western Exegesis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1年)论Steven Van Zoeren作Poetry and Personality:Reading,Exegesis,and Hermeneutics in Traditional China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年)。 5.7 Gary Arbuckle,《关于〈春秋繁露〉新译本的几点看法》,Early China 17,215-238,论Robert Gassmann作Tung Chung-shu Chun-chiu Fan-lu.Uppiger Tau des Fruhling-und-Herbst Klassikers:Ubersetzung und Annotation der Kapitel eins bis sechs (Bern:Peter Lang,1988年)。 5.8 Patricia Berger,《太一信仰的吴梁寺》,Early China 15,论巫鸿作The Wu Liang Shrine:The Ideology of Early Chinese Pictorial Art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年)。 5.9 Michael Nylan,《对汉代艺术里的作风、买主与儒家理想的理解问题》,Early china 18,227-248,论Martin Powers,Art and Political Expression in Early China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91年)。 5.10 Sophia-Karin Psarras,《危险的神话》,Early China 17,239-245,论Thomas Barfield作The Perilous Frontier:Nomadic Empires and China(Cambridge,Mass.:Basil Blackwell,1989年)。 6.资料 最后,《古代中国》每辑还有篇幅相当长的“资料”部分,资料分成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翻译亚洲各国对中国上古史的研究报告,诸如《古代中国》第14和15两辑都翻译过当年日本《史学杂志》上先秦和两汉的年终报告,第18辑同样地翻译了南韩国《史学杂志》的三年报告,第14、15、16辑各翻译台湾《汉学研究通讯》上有关专论(诸如杜正胜著《五年以来台湾地区上古史研究》、姚荣松作同样语言学研究概况和林庆彰作经学概况)。除这些翻译之外,第17辑还登了Lother von Falkenhausen(罗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出版的中国考古学刊物的总合目录》,介绍了中国大陆的80多种地方性的考古学刊物。“资料”部分的第二个内容是当年美国全国对中国上古文化史作的博士论文之提要。第三个内容是当年发表的西文论文的目录,目录分别载有中国先秦两汉文化史上的“考古学和艺术学”、“历史学”、“文学”、“语言文字学”、“思想史学”、“科技史学”等分类,是相当齐全的目录。自从《古代中国》建立以来,能够即时地报告中国上古史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这种“资料”部分一直都受到读者的欢迎,最近五年以来更是起了这种介绍性的作用。 中国上古史尽管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可是并不是一门凝止的学科。中国大陆上年年都有极其重要的考古发现,所出土的文物不但本身成为新的研究对象,并且常常使学者们对千年以来已有的资料重新加以思考。这样看来,说先秦两汉文化史是中国史学中最新的、最活泼的一个节段也不是太过分。《古代中国》能够反映西方学术界在这门学科上的工作,同样也是很新、很活泼的学术刊物,最近五年以来所发表的研究成果相当可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