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试论扶南王国的兴起、发展及其原因(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南洋问题》 桂光华 参加讨论

典孙(即顿逊)位于今马来半岛北部的丹那沙林(Tenasserim)。《梁书》说:“(扶南)南界三千余里有顿逊,在海崎上。地方千里,城去海十里,有五王,并羁属扶南。顿逊之东界通交州,其西界接天竺、安息。徼外诸国,往还交市。所以然者,顿逊迴入海中千余里,涨海无崖岸,船舶未曾得经过也。其市东西交会,日有万余人,珍物宝货,无所不有。”(14)《太平御览》卷788顿逊条引万震的《南州异物志》也说:“顿逊在扶南南三千余里,本为别国,扶南先王范蔓有勇略,讨服之,今属扶南。”同处又引竺芝的《扶南记》说:“顿逊国属扶南国,王名昆仑,国有天竺胡五百家,两佛图,天竺婆罗门千余人,顿逊敬奉其道,嫁女与之,故多不去。”这些记载说明:①顿逊是当时中国与印度、安息的交通要冲;②顿逊是当时东、西方海上贸易的一个很繁荣的大市场;③有不少印度婆罗门教徒,并与顿逊的妇女通婚并定居下来;④顿逊辖下有五王或五个王国,它被扶南征服后,各王仍保持其地位而臣属于扶南。霍尔认为顿逊这一名称似乎源于孟语,表示有五个国家。(15)陈序经先生在《猛族诸国初考》一书中还提出:可能这五个王国包括史书中所记载的狼牙修、盘盘、丹丹,以及隋时的赤土,有人还把投和视为五个王国之一。(16)这五个王国,除投和(即堕罗钵底Dvaravati )位于今泰国南部的湄南河下游,其余均分布于马来半岛北部。因此,范蔓对海上的扩张,是向现在柬埔寨的西部一直延伸到马来半岛,“开地五六千里”,相当于原来“轮广三千余里”的一倍半以上,扶南便成为当时东南亚统治范围最广大的国家。
    (二)开展外交,同印度和中国建立友好关系
    扶南王国在范蔓统治时期,是以军事力量扩张势力范围。到范旃在位时(约公元225-243年),便以外交为主,主动与近邻的大国--印度和中国进行接触,建立友好关系。
    范旃先是遣使前往印度。
    《水经注》卷1引康泰的《扶南传》载:“昔范旃时有嘾阳国人家翔梨, 尝从其本国到天竺,展转流贾至扶南,为旃说天竺土俗,道法流通,金宝委积,山川饶沃,恣其所欲,左右大国世尊重之。旃问之,今去何时可到,几年可回?梨言天竺去此可三万余里,往还可三年逾。及行四年方返,以为天地之中也。”范旃听了以后,立即派遣亲人苏物前往。《梁书》卷54中天竺传有如下的具体记述:“吴时(公元222-280年),扶南王范旃遣亲人苏物使其国,从扶南发投拘利(Takkola)口,循海大湾中,正西北入历湾边数国,可一年余到天竺江口,逆水行七千里乃至焉。天竺王驚曰,海滨极远,犹有此人。即呼令观视国内,仍差陈、宋等二人以月支马四匹报旃,遗物等还,积四年方至。……其王号茂论。”法据国学者列维(SoLevi)考订,茂论即穆伦茶(Murundas)王朝,其统治地区在今巴特那周围。(17)这是扶南与印度的第一次直接接触,并建立了友好关系。
    范旃又遣使中国。
    《三国志·吴志》载:“赤乌六年(243年)十二月,扶南王范旃遣使献乐人及方物。”孙权也立即派遣朱应和康泰进行回访。《梁书》卷54总叙载:“及吴孙权时(222-252年),遣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通焉,其所经及传闻,则有百数十国,因立记传。”但是,当朱应与康泰到达扶南时,范旃已为范蔓的儿子范长“结国中壮士所袭杀,旃大将范寻又杀长而自立,”范寻便继范旃成为扶南的统治者。这时,恰好范旃派往印度的使者苏物及陪同回访的印度使者陈、宋也到了扶南。因此,由于范旃的积极的外交政策,使得:①中国和印度的使者能直接接触和相互了解:朱应和康泰向陈、宋二人“具问天竺土俗。”②密切了中国和扶南的关系。这次两国使者互相访问以后,扶南遣使到中国,一直持续了好几个世纪。③由于同邻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从而巩固了对其势力范围的统治。④留下以后研究扶南的宝贵材料。朱应、康泰回国后,都写了有关于扶南和东南亚情况的著作:朱应写了《扶南异物志》,康泰写了《吴时外国传》。虽然这两部著作都已失传,但是,他们著作中一些有关扶南的记载,为其它著作所引用而保留下来,如《梁书》和《南齐书》中关于扶南的记述,以及《太平御览》和《水经注》中的有关记载,不少就是引自他们二人的著作。因为他们是亲自到了扶南,所以他们关于扶南的情况,便成为后人了解和研究扶南的极为可靠和宝贵的材料。
    (三)吸收和传播外来文化
    扶南王国对外交往的过程,也是它吸收和传播外来文化的过程,而且通过吸收,又是提高本国文化的过程。
    扶南王国吸收外来文化的内容,是极其丰富和广泛的。三世纪中叶,当朱应与康泰到了扶南,其“国人犹裸,唯妇人著贯头,泰、应谓曰:‘国中实佳,但人亵露可怪耳’。寻始令国内男子著横幅。横幅,今干缦也。大家乃截锦为之,贫者乃用布。”(18)
    四世纪,扶南王国统治者的王号称为“竺旃檀”,我国史籍中的“竺”,即“天竺”的省称,指印度;“旃檀”是贵霜帝国迦腻色伽世系的王号“Candana ”的音译,这反映了印度文化对扶南的明显影响。更值得注意的是:《梁书》还说:“(竺旃檀)后王{K516510.JPG}陈如,本天竺婆罗门也。有神语曰,应王扶南,{K516510.JPG}陈如心悦,南至盘盘。扶南国人闻之,举国欣戴,迎而立焉。复改制度,用天竺法。”这段记载与混填以神弓征服并统治扶南的情况已大不一样,它明确指出{K516510.JPG}陈如是印度的婆罗门,要他统治扶南是神的旨意,而且从盘盘来到扶南,是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护。很可能这时扶南王国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印度的宗教和婆罗门在政治上取得了统治的地位,并正式采用印度的宗教、文字、历法和法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