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④马克思:《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章, 第77页;第6章,第81页。 ②③⑨(11)(13)(17)(19)(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637页;第22卷,第18页;第10卷,第142页;第10卷,第141页;第22卷,第28页;第22卷,第20页;第31卷,第224页;第22卷,第21页。 ⑤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06页;第1卷,第545-546页。 ⑥苏联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苏联史纲(十八世纪第一个二十五年)》,莫斯科1954年版,第370页。 ⑧(18)(20)(21)(22)马克思:《关于波兰问题的历史》,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6、48、71、71、28页。 ⑩吉特阔夫:《论西伯利亚民族的俄罗斯化》,见德米格里雅夫:《苏联历史文献》第3卷,俄文版,第442页。 (12)参见达瓦列夫斯基:《俄国和欧洲》,彼得堡版,第2卷,第416页。 (14)弗拉基米尔:《俄国在太平海与西伯利亚铁路》,第167-168页。 (15)转引自《人民日报》1980年3月5日《阿富汗的灾难》一文。 (16)参见戈尔德:《俄国在太平洋的扩张》第91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