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腊早期居民初探(4)
西努利亚的爱奥尼安人也被征服,划归亚哥斯的多利安人统治。多利安人深入北部以后,占领了那时属于雅典人的麦加利斯地区,直抵雅典。虽说他们被雅典人击退了,但雅典人仍然丢失了麦加利斯地区,多利安人还在那里建立了麦加拉城。 多利安人占领麦加利斯以后,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包括科林斯地峡在内,完全被征服了。并进而侵占克利特岛、罗得斯岛以及小亚细亚西南沿海各岛屿。 上述多利安人侵入伯罗奔尼撒的两种说法,后一种说法较有说服力,多数历史学家多采用之。 多利安人侵入的结果,大部分的爱奥尼安人从伯罗奔尼撒被驱逐走了,逃往亚底加,一小部分的爱奥尼安人被多利安人同化。亚该亚人从亚哥利士和拉哥尼亚被驱逐以后,一部分经过阿卡底亚退到亚该亚地区,一部分沦为奴隶,变成希洛人,还有一部分逃往亚底加了。希腊人侵入希腊后,较早居住于希腊的皮拉斯齐人、加里亚人等,有的被希腊人同化了,有的沦为奴隶,希腊西北部保留下来的零星的皮拉斯齐人也不少。同时因为当时多利安人已经用铁器作武器了,所以在他们侵入希腊以后,使希腊逐渐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了。 亚该亚人、伊奥利安人和多利安人等侵入希腊的时间不同,各自的方言也稍有差异,但他们都是印欧人,追根溯源,他们都来自中欧一带,共同参加全希腊的竞技会,抵御外侮时,也能同仇敌忾。希波战争时,希罗多德谈到希腊人的共同点时说:“首先和最主要的,是我们诸神的神象和神殿被烧掉和摧毁,因此我们必须尽力为他们复仇。……其次是,全体希腊人在血缘和语言方面是有亲属关系的,我们诸神的神殿和奉献牺牲的仪式是共同的,而我们的生活习惯也是相同的。”(23) 总之,自从多利安人分入希腊南部以后,希腊几支人的居住地基本上稳定了下来。多利安人主要居住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拉哥尼亚、美塞尼亚、亚哥利士、科林斯地峡、希腊西部的阿克内尼亚、阿布拉西亚等地和希腊西北的科西拉岛、洛卡斯岛等,以及希腊东南的克利特岛、卡巴色斯岛、罗得斯岛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的西南一带。上述这些地区,自然也杂居着少量残余的亚该亚人、皮拉斯齐人和加里亚人。 爱奥尼安人主要分布于希腊中部的亚底加、优卑亚岛、卡尔客狄克半岛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中部一带。 伊奥利安人主要分布于希腊中部的彼奥提亚和希腊北部的帖撒利。这两块地方间或也有亚该亚人、皮拉斯齐人和多利安人杂居着。在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北部一带也由伊奥利安人居住着。 在伯罗奔尼撒中部的阿卡底亚山地是亚该亚人和皮拉斯齐人长期居住之地。 至于广大的希腊西北地区,特别是伊庇鲁斯中部,原为希腊人的居住地、后因北方的野蛮人向南侵入、才与希腊文明逐渐隔绝。但在伊庇鲁斯南部、埃陀利亚、波奇司、多利斯、罗克里斯、伯罗奔尼撒的伊利斯、亚该亚以及伊大卡、塞法伦尼亚、扎金索斯等岛,都是属于西北希腊人的居住地。西北希腊人是亚该亚、皮拉斯齐人和埃陀利亚人混居的地方,并与多利安人有密切的联系。 马其顿的山地人与农民系一种混血民族,主要为伊利里亚人和色雷斯人两种,可能与征服伯罗奔尼撒的多利安人有血统关系,他们说的是一种希腊的方言。 古代希腊早期居民的情况,略如上述。至于希腊这个名词的来源,希腊原名“希拉斯”,即所谓希伦人所住之地。哈蒙德的《希腊史》称“希伦人原来的老家是‘希拉斯’,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系指伊庇鲁斯的多多那周围地区”。(24)根据希腊神话传说,丢开利翁的长子希伦是希伦人的远祖,希伦人居住的地方,自然就是“希拉斯”。 修昔底德谈到希拉斯和希伦人时也说:“在特洛耶战争以前,……整个国家甚至还没有叫做‘希拉斯’。在丢开利翁的儿子希伦以前,‘希拉斯’的名称根本还没有;……希伦和他儿子们在泰奥特斯的势力增长,并且以同盟者的资格被邀请到其他国家以后,这些国家才因为和希伦家族的关系,各自称为‘希伦人’。……荷马……从来没有任何地方用‘希伦人’这个名称来代表全部军队。他只用这个名称来指阿溪里部下的泰奥特斯人;事实上,他们就是原始的希伦人”。(25)自然丢开利翁和他儿子希伦的神话故事,不尽可靠。但从这段记载,可知“希拉斯”和“希伦人”这两个名词,最初系指帖撒利南部的泰奥特斯地区和住在那里的居民。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时,这两个名词才逐渐应用到全部希腊和整个希腊人。上述两种说法,何者比较符合实际,目前很难确定,只有等待学者将来进一步予以考证了。 希腊西部的伊庇鲁斯有一个叫做希腊(Graia)的地方, 现在已不能确定其地址, 南部意大利的希腊殖民地的殖民者大约多由该地前往, 所以罗马人称希腊为Graecia,而称希腊人为Graeci。英语则译为Greece和Greeks。 注释: ①②③⑤⑨(12)(14)(15)(16)(17)(18)(23)Herodotus: Persian Wars Ⅰ, 56;Ⅰ,57; Ⅰ,58;Ⅰ,57;Ⅰ,171;Ⅰ,171;Ⅰ,51;Ⅰ,57;Ⅰ,58;Ⅰ,56;Ⅸ,26;Ⅶ,144. ④(19)(21)(25)Thucydides; Peloponnesian WarⅠ,3;Ⅰ,12;Ⅳ,42;Ⅰ,3. ⑥赫罗兹尼著,谢德风,孙秉莹译:《西亚细、印度和克利特上古史》278页,1958年7月三联版。 ⑦⑩(11)(13)(24)参见Hammond; A History of Greece to 322B. C:39;24;24-25;25;77. ⑧荷马著,傅东华译《奥德赛》,第五册90-91页。 (20)(22)参见PausaniasⅤ,4.1;Ⅲ,2.6.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