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伴出身于贵族。与部民的被奴役身份截然相反,伴的出身非贵族莫属,这是朝廷安全、统治稳定的保证。如物部氏的祖先是传说中的天神之子,曾忠心侍奉神武天皇,所以,物部氏在朝廷中占有特殊地位,是世袭地掌管军事、刑罚的大贵族,俨然如朝廷的最高执政官。史书中还有这样的记载:显宗天皇时期,朝廷以来目部小楯为山官,“赐姓山部连氏,以吉备臣为副,以山守部为民”,(15)由于这个来目部小楯是前播磨国国司,所以才有资格担任“山官”。近侍舍人大都出自国造家庭,大化改新后仍然坚持这一原则。“选郡司子弟强幹便于弓马者,郡别一人”充当舍人,一个叫做他田日奉部直神护的从729年至748年一直担任中宫舍人,其原因就是他出身于一个三代国造之家,颇得朝廷的信任。(16)采女虽主要由采女部供养,但绝非出身于采女部,而是由“郡少领以上姊妹及子女形容端正者”(17)充当。 那么,大陆移民担任的伴出身如何呢?请看下例: 汉部,据《续日本纪》记载,有坂上刈田麻吕者,自称是中国后汉灵帝曾孙阿智王之后,阿智王(即阿知使主)于应天神皇时(公元三世纪)渡日,系汉部祖先。(18) 秦部,始祖弓君,相传是秦始皇三世孙,率百二十县百姓“归化”日本,其后裔曾被赐姓为“秦酒公”。 锦部,“三善宿{K516508.JPG}同祖,百济国速古大王之后也”。(19) 史部,荟萃大陆移民中的重要人物,雄略天皇“唯所爱宠”的两个大陆移民之一,多次受命出使中国的史部身狭村主青乃是“吴孙权男高之后也”,(20)教应神天皇的太子习诸典籍,使其莫不通达的百济博士王仁也是汉高帝的后代。(21) 上述几例的共同特点是这些大陆移民悉出自王族,显然,这里包含移民渡日后为抬高自己的地位而伪造世系的因素,未可尽信。但至少可以反映出这些人是移民中的上层人物,在本国时具有一定身份和相当的地位,是移民群的核心,因而才能担任伴的职务,在大和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发挥作用。 其三,伴的地位有高低之分。由于伴所从事的职务各不相同,有的直接供职朝廷,有的间接服务于天皇,有的工作事关国政大计,有的负责吃喝玩乐,其地位必然依此区别而有高有低。 参政型的伴受到天皇的格外重视,这是因为他们工作的重要。例如,各种祭祀活动是人们生活中头等重要的大事,在中臣氏与忌部氏的直接掌管之下,神部、祝部、卜部等各伴直接从事朝廷的祭祀。直至大化改新以后,从仲春到季冬,“百官集神祗官”“依常典祭之”的祭祀活动仍有十九次之多。在人们心目中,“神祗者是人主之所重,臣下之所尊,祈福祥,求永贞,无所不归神祗之德,故以神祗官为百官之首”。(22)大和朝廷以“三藏”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欲登天下之位,先取大藏之官”成为治国的经验之谈。(23)身居要职使得参政型的伴的首领诸如掌管军事、刑罚的物部氏、掌管祭祀的中臣氏、掌管财政的苏我氏等取得大臣、大连等政治上的最高地位。诸史虽未得到臣、连之姓,但是他们“奕世继业,或为史官,或为博士”。也获朝廷内最高待遇。在经济上,这些伴势力雄厚,一伴之下拥有众多部民,如物部氏一向以物部八十氏自诩,甚至在几百年之后,仍然“各因居地行事,别为百八十氏”,(24)数字难免夸张,但能说明问题。忌部氏的部民也遍布讚岐、阿波、安房、伊势、纪伊、出云等地。这类伴位高势众,大有左右朝政之势。 其他类型的伴因其职务不涉及朝廷枢要,地位要逊于参政型的伴,但具体情况各有不同。一般来讲,本国固有的伴多是所谓“神别”、“皇别”出身,与皇室有较长时间的臣属关系,故这类伴多取得“臣”与“连”姓,经济力量也很雄厚。例如,相传土师部的远祖是天照大神之弟素盏鸣尊的儿子,至作部的远祖是天孙降临时的五个随从之一,所以,土师部、玉作部的首领都被赐以连姓,并有许多私有民。(25)膳夫虽是宫廷内的服务人员,因居“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26)的要职,也得到臣姓。有幸侍于天皇、后妃身边的舍人。采女中,得宠的大有人在。例如,市边押磐皇子(履中天皇长子,显宗、仁贤天皇之父,安康、雄略天皇之表兄弟)与舍人帐内佐伯部仲子过从甚密,大泊濑皇子(后来的雄略天皇)为争夺王位,将二人同时杀死于近江的蚊屋野,就地埋于同穴。后来,显宗天皇即位,辗转找到父亲的坟墓,“于蚊屋野中,造起双陵,相似如一,葬仪无异”,仁贤天皇时期,又“普求国郡散亡佐伯部,以佐伯部仲子之后,为佐伯造”。(27)此类举动充分反映出这个舍人异乎寻常的地位。在采女中也不乏得势并拥有私地、私民者。(28)相形之下,生产型的伴,与其他服务性的伴的地位有明显差距,多数持造姓,首姓,如百济造,猎名部造,鸟取造,鹈养部首,他们或是被征服地的首领,或是来自“诸藩”的大陆移民,或负责粗鄙的工作,没有高贵的出身世系,更无接近天皇与皇室成员的机会,因此,他们是伴中地位较低者。 其四,伴在律令制下依然存在。大化改新之际,“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处处屯仓及别臣连伴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处处田庄”。部民从此成为律令国家的公民,然而,伴制并未随着部民制销声匿迹。长期以来,伴制已成为人们熟悉的统治形式,大化改新后的日本虽然模仿中国的律令体制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伴制却被保存下来,成为政府各部门的下设机构。如神祗官的祝部、神部,画工司的画部,治部省的解部,诸陵寮的土部,囚狱司的物部,大藏省的藏部,扫部司的扫部,漆部司的漆部,缝部司的缝部,锻冶司的锻部,土工司的泥部,其他诸官省的文部、史部、药部、膳部等等。这些机构虽仍冠以“部”字,其意义则更简单化--只表示伴而不表示部民,以下几例就是明证: “杂工部,谓友造也,锻冶司唯习此,自余诸司伴部等,皆直称友造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