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摩奴法典》简介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印度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就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哈拉巴文化。大约在公元前二千年中叶,游牧民族雅利安人从中亚草原进入印度河、恒河上游,打败了达罗毗荼人。以后,在近千年的时间里,雅利安人的势力由印度河流域逐渐向东南方向发展。公元前六世纪前后,在恒河下游建立了许多以城市为中心的国家,史称十六大国。公元前四世纪,摩揭陀国征服了其他国家,基本上统一了恒河流域。从摩揭陀国的陀罗笈多建立的新孔雀王朝起至阿育王当政,这是古代印度奴隶制国家发展的全盛时期。 雅利安人在征服达罗毗茶人的过程中建立了国家。在国家形成初期(约公元前1000~600年)、产生了婆罗门教。婆罗门教的经典总称吠陀, 梵文原意是“明”或“知识”。吠陀除了《本集》、《梵书》、《奥义书》、《森林书》外,还有《所闻经》、《家范经》、《法经》和《法论》。法经(Dharmasutra)和法论(Dharmasastra)涉及到古代印度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思想行为以及民事和刑事法规等内容,著名的《摩奴法典》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 《摩奴法典》梵文是Manava--Dhar-ma--sastra,直译是《摩奴法论》。传说人类祖先摩奴最初编定的《摩奴法典》总共有七万节,以后由那罗陀缩编为一万二千颂①,马康德耶又缩编为八千颂,布里古的儿子苏马蒂再缩编为四千颂。现在的《摩奴法典》仅十二章,二千六百八十四颂。这部法典行文简洁、但内容繁杂。其中纯粹的法律性质的部分约占四分之一强,大量的是论到了一些宗教义务和戒律、敬神仪式、道德箴言、政治观念、军事艺术、商品知识以及关于人们的灵魂报应轮回等教义,还敷陈了有关法论所罕言的创世纪的神话和梵我合一的玄谈。 这部法典汇编于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二世纪。它的核心内容是维护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梵文是“Varna”(瓦尔那),近世通称卡斯特(Caste)。卡斯特是瓦尔那制度的发展。在古老的“梨俱吠陀”中已提到了四种主要的种姓,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即祭司僧侣,从事文化教育和祭祀。刹帝利即武士,从事国家行政管理和打仗。吠舍即平民,经营手工业、农业和商业。首陀罗即所谓贱民,终身为婆罗门服役。《摩奴法典》公开宣称其编纂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应有的次序上确定婆罗门的义务与其它种姓的义务”(见《摩奴法典》第一章,第102颂。以下只注明章、颂数。)而且必须永远遵循它。(一章108)。 为了维护种姓制度,《摩奴法典》首先求助于鬼神,借助宗教、神学的力量来驱使人们就范。婆罗门教奉吠陀为最高权威,它信奉的教义基本有两条:一是多种神教的泛神论,二是灵魂的轮回再生。他们尊奉几种神砥或鬼神的偶象,但又只向一个天神进行礼拜。他们认为生命不是以生为始,以死告终,而是无穷尽的一系列生命之中的一个环节,每一段生命都是由前世造作的行为(业力)所限制和决定的。善良的行为可使人升入天堂,邪恶的行为使人堕入地狱或转生为畜类。而虔诚的人的愿望应该是获得解脱,即脱离生死轮回,在一种绝对静止的状态中获得安息,这叫做与梵合而为一,或者涅槃。《摩奴法典》全盘肯定了这种教义,并把它和奴隶制的种姓制度结合起来,加以神圣化。象圣经一样,法典开头,就编造了一个玄奥的创世神话,追述了造物主--梵天的由来,以及他“造成天地”、“布置了大气”、“产生了作为指导者和最高统治者的自我(Ahankara)”、产生了智慧(Mahat)、意识、感觉和产生了地、水、火、风、空五元素的经过。法典认为“无上主创造了众多的本质活跃、具有灵性的神(Devas),以及众多的不可见的群仙”。(一章22)“他创造了时间和时间的划分、星宿、行星、江河、海洋、山岳、平原、起伏地势”以及“苦行、语言、逸乐、欲望愤怒和天地万物”。(一章22-25),“为了繁衍人类,他自己的口、臂足、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一章31) 法典以神的口吻对四个种姓规定了不同的“职司”,说是神“命婆罗门学习和传授吠陀,执行祭祀,主持他人的献祭,并授以收受之权”(一章88)。刹帝利的义务是“保护人民,行布施、祭祀、诵谈圣典和摒绝欲乐”(一章89)。吠舍应该从事“照料家畜、布施、祭祀、学习经典、经商、放贷和耕田”(一章90)。而首陀罗则必须“服役于上述种姓(一章91),首先是为婆罗门服役,这是他“唯一”的义务。从这些被规定的义务中,不难看出婆罗门和刹帝利是古代印度社会的统治阶级。吠舍和首陀罗是被统治阶级。尤其是婆罗门,法典说“因为从最高贵的肢体所生”,“生来和梵天一体”,所以他们是人类中最高级的人,享有世界上的所有一切。而首陀罗则由于出身低贱,无权参加宗教生活,无权享受婆罗门教净法中的入门式,被称为“非再生人”。他们不得从事高贵种姓的职业,否则国王会立即剥夺其全部财产,然后将其放逐。他们象奴隶一样终身服役,得到的却是“残饭、敝衣、碎食粮和旧家具”。婆罗门对杀死一个首陀罗所作的忏悔,如同杀死一只猫、一只青蛙、一只狗或一只乌鸦所作的忏悔一样。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