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斯大林全集》中文版第2卷,第295页。 ②《斯大林全集》中文版第2卷,第300页。 ③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第9—10页。 ④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82页。 ⑤参见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商务印书馆一九七七年版,第131页;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90页。 ⑥见苏联И·П·查麦梁:《苏联人民的民族结构及其变化规律》,赵龙庚译自《苏联人民——共产主义的建设者》一书,1981年版,《民族译丛》1982年第1期。 ⑦同上书。 ⑧见牙含章、孙青:《建国以来民族理论战线的一场论战》, 《民族研究》1979年第2期。 ⑨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第102页。 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第132页。 (11)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89页。 (12)同上书,第160页。 (13)同上书,第106、100页。 (14)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第144页。 (15)同上书,第35页。 (16)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91页。 (17)同上书第92页。 (18)同上书第142——143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