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特·P·韦布及其西部边疆史观(3)
四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确保资产阶级的永久统治是贯穿于韦布学说的全部本质。首先,他从地缘政治论出发,把欧洲比作世界文明的大都市和文化中心。这里到处“洋溢着古老文明的文化,拥有丰富的思想和制度,有政府经验,谙熟所有已知的艺术。”(26)而边疆则是莽莽荒野,毫无文明可言,因此,欧洲人开拓边疆是文明征服野蛮的“历史戏剧”。韦布无视世界上其它文明的存在,把欧洲做为人类文明的代表,无非是想鼓吹欧洲中心论。不可否认,欧洲作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它在人类近代文明发展中的贡献亦不可磨灭。然而,在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时,欧洲的资本主义仍然是封建时代的一棵幼苗,西方文明在许多方面仍远逊于东方文明。韦布所描绘的欧洲文明在最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成为事实也是两个世纪之后的事情,在法国和整个欧洲则更晚。因此,韦布把历史现实提前了几百年。 其次,韦布鼓吹白人种族优越论,他认为,边疆人都是“挣脱了人类原有的桎梏的人们。”“边疆象一笔没有业主的巨大财富”,这里“没有外国的竞争,因此也不存在主权问题,对它的开发是民间性的,而不是军事的。”更值得注意的是韦布在《大边疆》的脚注中强调他“无视那些曾经反抗过的印第安人。”(27)在这里,韦布的疏漏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不仅进入边疆的欧洲白人并非都是韦布所说的自由人,而且还有数十万带着锁链的非洲黑人。迄至1820年,白人从非洲掠走了3800万黑人。如果有一位白人是自由进入边疆的,至少有四名黑人是被输入边疆的。(28)还应指出的是,韦布笔下的边疆人是西北欧白人的后裔,而根本没述及边疆的其他少数民族。第二,韦布把边疆比作没有业主的“自由”土地,但他在《大平原》中又以相当的篇幅论述了印第安人文明的特色与优势,颂扬了他们在抵御外来侵略者方面的伟大精神。(29)无论印第安人文明比欧洲文明是何等的落后,但落后并不等于不存在。实际上,直到19世纪初,美国政府仍把印第安人视为“独立于美国拓殖区之外的国家。”(30)第三,边疆的开发是近代史上民众自发地开发大自然的壮丽史诗,但如果没有欧洲列强的参与和军事干涉,边疆就不会出现附属于欧洲各国的殖民地。 最后,韦布以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将美国划分为拥有共同的社会制度和共同的语言的三个国家,即北部、南部和西部。韦布大胆揭露垄断资本家为贪取高额利润,不择手段的丑恶面目,但他用地域冲突论来解释这种现象,自然不可能抓住问题的本质。他承认在北部存在着两大对立的阶级,但同时又认为,“南部和北部所有的人都属于象北部那样收入较低的下层群众。”就是北部的下层群众也因“近水楼台先得月”之缘故,因而与资本家共享财富的机会远比南部和西部人多。(31)韦布把北部同西部和南部对立起来,抹煞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自觉地唱起了阶级调和论的高调。他不懂得生产关系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因而割裂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把资本家同联邦政府看成是两种互不相干的实体,认为资本家的作用“基本上是经济上的”,他们没有垄断国家的政治生活,“因为美国政府既没有规避自己的责任,也没有把这些责任授权给公司。”(32)实质上,韦布根本不懂得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就是资产阶级建立并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美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资本家在国民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支配地位更加突出。作为一个阶层,它根本不可能集中在北部。如果美国确象韦布所说的那样,形成了北部同西部和南部相互对垒的局面,人们不仅要问,坐镇国会的西部和南部的议员都代表了下层群众的利益吗?不过,针对美国社会存在的危机,韦布也在苦思冥想,寻找良策。他认为,要确保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繁荣地发展,就必须实行政府干预,恢复自由竞争。他还提出了具体措施。 无论韦布的建议是否可行,但它们确实反映了韦布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消除社会危机的急切愿望,他提出的向海外扩张,寻找新边疆的主张更加彻底地暴露了他的帝国主义和种族沙文主义的本质,对此,我们应予以无情地揭露和批判。 注释: ①迈克尔·马龙:《历史学家与美国西部》内布拉斯加大学1984年版,第4—5页。 ②弗雷德里克·I·帕克森:《大平原》《美国历史评论》1932年1月,第37卷,第1期,第359页。 ③(28)杰罗德·纳什和理查德·W·埃土伦:《20 世纪西部》新墨西哥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页,第185页。 ④杰克·L·奥古斯特:《西部史的未来》《亚利桑那历史杂志》1986年第27卷,第2期,第230页。 ⑤(29)沃尔特·P·韦布:《大平原》,内布拉斯大学出版社1931年版,前言第2页,第48页。 ⑥(11)(31)(32)沃尔特·P·韦布:《我们的分野:没有边疆的民主危机》康涅狄格1985年版,第6—31页。 ⑦⑨⑩(13)(14)(18)(20)(23)(24)(26)(27)沃尔特·P·韦布:《大边疆》尼布拉斯加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⑧沃尔特·P·韦布:《边疆与400年的繁荣》载乔治·罗杰斯·泰勒编《特纳假说:关于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马萨诸塞1972年版,第133页。 (12)路易斯·哈克:《地域还是阶级》载《民族》杂志,1933年7月,第127期,第108—110页。 (13)埃伦·C·森普尔:《拉茨尔斯人文地理体系中地理环境影响》,纽约1911年版,第21页。 (16)J·H·赫克斯特:《大边疆》《美国历史评论》1953年7月,第58卷,第963页。 (17)弗雷德·香农:《对沃尔特·P ·韦布的‘大平原’的评价:体制与环境的研究》,载社会科学研究会编《社会科学研究评论》1940年第3卷,第210—211页。 (19)埃利奥特·韦斯特:《沃尔特·P·韦布和对西部的探索》理查德·W·埃土伦主编《撰写西部史:西部史学家论文集》新墨西哥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70—171页。 (21)卡尔顿·J·海斯:《美国边疆——什么的边疆》参见泰勒编《特纳假说》第103页。 (22)杨生茂:《美国历史学家特纳及其边疆学派》商务书馆,1984年版,第279—280页。 (2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卷,第390、444页。 (30)弗朗西斯·P·普鲁卡:《伟大的父亲:美国政府与北美印第安人》内布拉斯加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上卷,第38—57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