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前夕的日本外交(3)
英日同盟的建立使俄国的气势有所收敛,由于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俄决定从东北撤军。1902年四月8日与清政府签订了《交收东三省条约》。 条约规定东北三省仍为中国版图,中国赔偿修路费,俄军在18个月分三期撤退。但在完成第一期撤兵后,俄不仅拒绝再撤,反而向清政府提出七条苛刻的要求,其中有中国东北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俄军撤出的地区中国不得辟为自由通商港口等,这是俄国宫廷集团对沙皇怂恿的结果。在保护森林的借口下俄军开进了租让地区,沙俄宫廷集团的冒险行动刺激了日本军阀,日本加快了战争的一些准备行动。1902年夏,总参谋长大山严拟定了“日英联合军大作战方针”。9月, 外相小村寿太郎向内阁提出增拔“清韩事业费”当即获得批准。11月,日英两国海军代表在东京举行会议,对联合军事行动作了具体布置。战争乌云已从日本岛涌向俄国,但为了迷惑对方,也为了表示自己和平的诚意,日本特别会议决定通过外交途径,向俄提出其令对方难以接受的条件。根据这一方针,日本向彼得堡提出谈判的建议。1903年8月12日, 日本向俄递交一份关于朝鲜和中国东北三省协议的草案。草案要求俄国“同意日本对朝鲜有建议和援助,包括必要的军事援助的特权”。日本则只同意承认俄国在满洲有经营铁路的专利权,并坚决主张在满洲对各国通商事务要遵守“门户开放”的原则。这意味着日本不仅把朝鲜作为自己的殖民地,而且要将其势力与俄国对等地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就这样,日本利用和平的外交手段却要达到通过战争才能达到的目的。这对俄国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但由于在国际上的劣势加上对战争并无准备,俄国不得不在日本强大攻势前作了些让步,1904年1月六日,俄表示:可以承认日本对朝鲜的保护权,但应保证朝鲜海峡的航行自由和日军不得进入北纬39度以北的朝鲜领土。 这里应补充说明一点,就是:日本早就将沙俄作为它在亚洲最大对手和最危险的敌人(如前面所说)但沙俄一直未将这个最危险的对手放在眼里,在甲午战争结束之时,俄外交大臣罗拔诺夫在上呈沙皇的奏文中他认为:“在亚洲我们最危险的敌人一无疑是英国,”“英国的友人常是我们的敌人,它的敌人却是我们的友人,”,而日本“迟早会成为英国的敌手。”(15)错误地将日本当成它在远东进行扩张的工具。当时在甲午战争前夕,清政府清俄出面为中日调停时,俄无意要日本撤兵,(日本以镇压朝鲜农民起义为借口,早已出兵朝鲜),而是认为撤兵“只能在冲突双方同意时才可以进行”,(16)俄国希望中日战争能“排除中国在朝鲜的优势地位。”(17)以后能更顺利地对朝鲜进行扩张,无怪恩格斯说:“中日战争是把日本作为工具的俄国政府挑拔起来的。”虽然日本独占朝鲜,侵略中国东北的野心日渐明显时,俄才感到“日本显然不是我们在大陆上的好邻居。”(18)但俄始终没有对日本的战争计划引起足够的注意。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在俄的扩张计划中包括欧亚两大部分,欧洲大陆部分主要是俄对法国资本一向依赖较深,俄主要目的是巩固俄法同盟。亚洲部分无论是在中亚、近东还是远东,俄英都有深刻的矛盾和激烈冲突,英国的确是俄国的最大对手,日本则是一个小国,实力总体上是不及俄国的;二是日俄协商连续不断,而且日本在协商中主动积极的态度,对俄有一定的迷惑,没很好注意到热衷于和谈的日本却在加紧精心策划一场战争。 此时战争在即,按日本方案进行的谈判毫无进度,因为日本要求无条件占领朝鲜,有保留地承认俄在满洲的地位;而俄则要求无条件独占满洲有保留地承认日本在朝鲜的地位。双方争持不下。帝国主义列强根据各自利益,都希望日俄能尽快出现一场战争,此时态势已明显于日本有利了,日本政府认为时机已到,“与英结盟,以此联合努力迫使俄国顺应我方的要求,”“一旦提出建议,即须排除万难,坚决贯彻我方目的……”表示“朝鲜问题之解决如不与满洲问题联系起来,则不能令人满意。”(19)再不是以往的“满韩交换”了。1904年一月十三日,日本以最后通牒的方式照会俄国,要求其无条件接受日本提出的一切条件。俄在二月三日电复东京,表示在一切条件上都让步,只坚持“不得将朝鲜用于战争的目的,”但这封电报竟被日本有意搁置了两昼夜,及至送到俄驻日大使手中时,已是二月七日了。而日本在六日就和俄国断绝了外交关系。七日夜,日本海军袭击行动开始了,日本顺利地发动了它准备已久的对俄的战争。 从1904年二月七日战争开始,到1905年九月五日《朴茨茅斯和约》签订,日本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帝国主义小国,取得海上陆上战争的完全胜利。朝鲜成了日本的属国,长春以南的东北地区成了日本的势力范围,还割占了南部库页岛。日本战胜庞大的沙俄,由上所述,可见日本成功的外交活动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一事实也说明,无论在战争还是和平环境,外交斗争不可低估,在当今国际和平的大气候和国内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环境中,在帝国主义念念不忘的世界霸权野心和和平演变的策略面前,应当十分重视通过主动外交活动在国际上争取有利地位。 主要参考书: ①②③《山县有朋意见书》P.196—200转摘自《日本外交史》[日]信夫清三郎商务印书馆。 ④⑩(13)(14)(19)《日本外交史》上卷。[日]信夫清三郎。商务印书馆。 ⑤⑥《国际关系史》上册。武汉大学出版社。P218—219. ⑦⑧(12)(16)(17)(18)《日俄关系简史》周启乾。P121—125. ⑨《日俄战争简史》P.126 (11)(15)《红档杂志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择》P.251.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