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试论波洛特尼科夫起义(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社会科学战线》 吴泽义 参加讨论

波洛特尼科夫起义于1606年夏天在俄国西南边陲地区爆发。起义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起义军向莫斯科进军和莫斯科城下决战的进攻时期(1606年7月至12月)。1606年7月,波洛特尼科夫率领起义大军从普吉夫里出发,向莫斯科进军。8月,屡败官军;9月,击败叔伊斯基沙皇军队主力,夺取了西南战略要地卡卢加。起义军以破竹之势,攻城夺地,所向披靡,横扫了广大的中央地区,直接逼近封建统治阶级的老巢。在向莫斯科心脏地区挺进中,有一部分贵族和大贵族的子弟参加了起义军。10月,包围了莫斯科。围攻首都莫斯科,是这次起义的最高峰。这时起义军声势空前浩大,聚众达十万人之多,已经攻克全国七十多座城市。(35)同时,莫斯科城内也发生了下层人民的“骚乱”。波洛特尼科夫起义军向城内散发了传单,号召城市下层人民举行起义。形势对起义军非常有利。可是,在莫斯科城下之役的关键时刻,混入起义队伍的贵族,先后被沙皇政府所收买,叛变投敌,因而导至1606年12月2日起义军在莫斯科近郊科特雷村决战的失败。 这次失败使整个战争形势急转直下,发生了不利于起义军的根本变化,沙皇军队解了莫斯科之围,开始由防御转入进攻,起义军由进攻转入防御,被迫退守卡卢加。
    第二阶段是起义军坚守卡卢加的防御时期(1606年12月——1607年5月初)。波洛特尼科夫虽然率军退守卡卢加城,但斗争并未停止,起义地区还在扩大。沙皇政府除派军队镇压其他地区起义外,则集结大量兵力围攻卡卢加城,妄图一举全歼起义军主力,从1606年12月开始了围城战,一直到1607年5月初,围城五月余,毫无进展。最后在普切里尼亚河上的一次战役中,波洛特尼科夫起义军在摩尔多瓦人和马里亚人的支持下,击败官军,遂解卡卢加之围。起义军为了集中兵力,迎接新的战斗,主动转移到土拉城与一支由自称“彼得王子”*的伊里亚·戈尔恰科夫所率领的起义军会师,共同抗击沙皇军队。
    第三阶段是土拉城保卫战和起义军失败时期(1607年5月21日——1607年10月10日)。沙皇军队在卡卢加城的失败,引起了统治阶级内部不满,沙皇叔伊斯基为消除统治阶级内部的分歧,一致对付农民起义,颁布了新的法令,规定追捕逃亡农民的期限为十五年,这样就暂时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满足了封建主的要求,因而能重新集结力量来镇压起义。1607年5月21日,沙皇叔伊斯基亲自率领军队,向起义军发动新的进攻。起义军在沃西马河之役和沃罗尼亚河之役,连遭失败。沙皇军队紧接着开始包围土拉城,尽管官军在数量上居于优势,但英勇不屈的起义军,仍顽强抵抗,多次打退敌人的猖狂进攻,坚守土拉城达四个月之久。官军久困土拉而不克,遂于乌帕河修筑堤坝,引水淹城,起义军这时已粮尽援绝,被迫于1607年10月10日投降。土拉城的陷落,标志着波洛特尼科夫起义的失败。波洛特尼科夫和戈尔恰科夫被俘后解送莫斯科。戈尔恰科夫在莫斯科被沙皇政府处死。沙皇叔伊斯基慑于人民的反抗,对波洛特尼科夫不敢立即处决,把他流放到卡尔戈波尔,1608年在流放中惨遭杀害。
    
    波洛特尼科夫起义的主要参加者是农奴、奴仆和哥萨克人,还有一部分城市下层居民。这是一次反农奴制度和封建专制的自发性起义。正如斯大林所说:这次起义是“被压迫阶级自发暴动的反映,是农民反对封建压迫的自发起义的反映(36)”。
    我们在探讨波洛特尼科夫起义失败原因时,应该看到俄国历史发展的特点。不象西欧农奴制度早在十三至十四世纪时,就已走向解体。俄国则恰好相反,十六世纪末,俄国农奴制度不但没有解体。却正好处在形成和确立的过程之中。因此,尽管波洛特尼科夫起义给予农奴制度以迎头痛击,然而废除农奴制度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这就决定了这次起义不可避免地要陷于失败。究其失败的原因,除没有先进阶级的坚强领导之外,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这次起义象历来的农民起义一样,缺乏严密的组织。波洛特尼科夫起义军是由各路大大小小起义部队凑合在一起的,没有统一的军事组织,没有统一的指挥,各路起义军都有自己的“首领”和“将军”,各自为政,自行其事。波洛特尼科夫虽有“统帅”、“大将军”之名,但无指挥各路起义军之实,各路起义军的“将军”往往不听波洛特尼科夫这位“大将军”的调遣,这是起义军的一个致命弱点。因此,分散的起义军队伍易于为统治阶级各个击破,易于为沙皇政府的优势兵力所镇压。
    第二,在起义过程中混进了别有用心的阶级异己分子和贵族地主。如公爵沙霍夫斯基和捷里亚捷夫斯基、以松布洛夫和梁普诺夫为首的梁赞贵族地主、以帕施科夫为首的土拉和温纽夫贵族地主、以投机分子科哈斯夫斯基为代表的波兰贵族等先后混进起义队伍,甚至充任要职。这些政治投机分子并不想和农民起义军一道去推翻沙皇政权,而是企图利用农民军来达到自己的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他们往往在关键时刻出卖起义军,叛变投敌。如帕施科夫就是典型的一例。在莫斯科城下决战的重要时刻,帕施科夫率领一部分起义军投降沙皇叔伊斯基。据史料记载,如果帕施科夫不投敌,波洛特尼科夫是完全可以攻下莫斯科城的。(37)他的背叛,给起义军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起义军从此由进攻走向防御。
    第三,起义军没有提出明确的政治纲领。从波洛特尼科夫在莫斯科和各地所散发的传单(即公告)来看,其主要内容是号召农民反对封建主,夺取土地,废除农奴制度,号召城市下层人民“杀死贵族和所有商人。”(38)起义军的政治口号是拥护好沙皇,反对坏沙皇。具体地说他们所拥护的好沙皇是季米特里。反对的坏沙皇是叔伊斯基。在起义的农民看来,他们所拥护的好沙皇季米特里与历史上的伪季米特里毫无共同之处。这个季米特里是农民理想中的“好沙皇”的代名词,而波洛特尼科夫是“沙皇季米特里”手下的“大将军”。“好沙皇”的口号,反映农民所特有的乌托邦,这是波洛特尼科夫起义自发性最鲜明的标志,充分说明农民对沙皇这一封建专制的头子缺乏认识,因此,不能提出彻底推翻君主专制的明确纲领来。
    第四,封建反动势力还比较强大,而且有丰富的统治经验。如在莫斯科城下决战时,沙皇政府为了镇压起义,很快即集结十万兵力,同时又利用农民起义军组织不纯的弱点,分化瓦解农军,收买贵族帕施科夫,使其所率四万军队不战自降,从而大大削弱了起义军,使敌我双方力量发生急剧变化导至起义军决战失败。
    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虽被沙皇政府血腥地镇压下去了,但是波洛特尼科夫起义在俄国历史上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次起义是十七、十八世纪拉辛起义和普加乔夫起义的先驱,是俄国农民对农奴制度在全国确立的第一个回击,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封建专制的农民战争,是俄国劳动人民谋求解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彼得王子系沙皇费多尔之子,伊凡四世之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